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设计意图:中班下学期的幼儿能分辨一些简单的形状,如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对于1~10的数量关系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取放相应数量的物品时,却总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没能熟练掌握。在一次“小吃店”游戏中,我发现一位小顾客正在点餐:“我要3个荷包蛋,4块水晶糕……”服务员认真细致地进行点数,结果出错了,“顾客”当场就指出了错误,于是两人一起点数食物数量,最后,顾客满意的点点头,开始享用美食。快乐的游戏情境促使我萌发了设计这一数学活动的愿望,希望让幼儿在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习得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得到通过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快乐的体验。

  • 标签: 科学活动 数量关系 配餐 顾客满意 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 简介:设计意图《大中国》是一首成人的歌曲,它明快的节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歌曲的曲式上有着不同的变化,为配器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所以在第二课时中,我重点是引导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质进行合理的配器。

  • 标签: 中国 音乐 歌曲
  • 简介:在国内,由于幼互动问题最近几年才引起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内的投入也刚刚起步。其中大部分研究中的互动主要集中在课堂师生互动的模式(如教师提问一幼儿回答一教师评价)、策略、影响因素等方面,热衷于对幼互动的静态表征——幼关系进行探讨,但对于互动行为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却并不关注。

  • 标签: 幼儿园 教师评价 师生互动
  • 简介:教师预设的教育活动应来源于幼儿的兴趣、需求,使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生成并开展活动。但在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幼儿经验、活动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使活动主题能够顺利、有效地推进,教师就要善于处理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儿科学 欲望 教育活动 探究活动 活动时间 活动主题
  • 简介:设计思想一台陈旧的脚踏风琴发出不和谐的伴奏,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乐谱一遍遍的教唱,孩子们扯着喉咙近似吼声的跟唱……这就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普遍现象。怎样才能让农村的音乐教育活动充满乐趣呢?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 标签: 音乐 蚂蚁 游戏活动 教学活动 幼儿园 设计思想
  • 简介:欣赏《兰色多瑙河》时,我让孩子们听了一遍之后要求他们讲讲听到了什么?——孩子们一脸茫然,我知道他们初次欣赏,对音乐的感受很朦胧,更是无从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告诉他们这是华尔兹乐曲,人们跳舞时常用。再听,我用拍手的方法击打出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接着,我又提示一些表达的方法——我画出大波浪线说:“这表示音乐很强烈!”,画出小波浪线、

  • 标签: 音乐 欣赏 孩子 感受
  • 简介:陈鹤琴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他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

  • 标签: 音乐 幼儿 激发 儿童生活 艺术教育
  • 简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我园在深入学习《指南》、全面落实《指南》的教研思路下,开展了“十二五”课题《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行动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梳理了课题思路,将幼儿园音乐活动作为依托,具体围绕怎样根据幼儿心灵的独特感受,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这一内容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 标签: 幼儿园 音乐 极性 文化生活 行动研究 积极情绪
  • 简介:事件描述:一次餐后活动时间,我和孩子们讨论“什么玩具最好玩?”的话题。因为是餐后的十分钟左右,只有十几个孩子吃完了自己的午餐围坐在我的身边。彬彬说:“我最喜欢玩美食屋了,有很多好吃的。”璐璐说:“我最喜欢玩管子了。”又一旁的锋锋说:“我喜欢雪花片。”这时,有一个声音说:“老师,现在给我们玩一玩吧!”我一下愣住了,

  • 标签: 数学教育 餐后 生活 引发 活动时间 孩子
  • 简介: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仅是教会幼儿画画、唱歌和跳舞,还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人类迄今为止的大多数伟大文明成果,因为人们逐步认识到艺术不仅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通过与这些伟大成果的感知、对话、理解和欣赏,会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全面文化素质。因此,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重要位置是无可置疑的,它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艺术手段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并逐步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培养创造意识的教育活动。

  • 标签: 幼儿园 音乐教育 艺术教育 教育活动 创造能力 认识能力
  • 简介:幼儿园音乐教育最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得幼儿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音乐活动中,音乐图谱是最常见的用来让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方法——运用图谱来表现歌词、节奏、节拍、乐器等,让幼儿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认识音乐,让孩子在读谱、看谱、点谱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结构、旋律、节拍等。

  • 标签: 音乐教育 幼儿园 图谱 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
  • 简介:目前,幼儿园都是将音乐和美术作为两门单独的课程在开展,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一节音乐课唱唱跳跳过后,兴奋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画画染染过后,总让人感觉活泼气氛欠佳。

  • 标签: 音乐课 幼儿园 美术
  • 简介: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整体功能,

  • 标签: 幼儿音乐教育 艺术表现手段 我爱 霍姆林斯基 情感教育 跳跳
  • 简介:2012年2月,我园申报的课题《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行动研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批准立项为全军学前教育“十二五”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多,经过前期准备、实施研究、系统总结三个阶段,我园就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做法,以下就课题情况做概要梳理。

  • 标签: 积极情绪 行动研究 幼儿园 课题概述 情感 培养
  • 简介:活动背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幼儿期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这成为了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难题。

  • 标签: 音乐教育 幼儿园 素质教育 幼儿素质 幼儿教师 可替代
  • 简介:急性热性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KD)由Kawasaki于1967年首先报道,1974年首次将该病命名为Kawasakidisease。KD发病率在日本和北美地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疾病中居于首位,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日本为(80~90)/10万,美国为10/10万。本病好发于婴、幼儿,80%~85%在5岁前发病,但3个月前和9岁后发病少见,男性多于女性,无明显季节性,

  • 标签: 川崎病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儿童发病率 治疗 心血管疾病 北美地区
  • 简介:植入性胎盘产科较少见,为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本文比较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2月住院分娩的30例植入性胎盘病例不同时期不同处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子宫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性胎盘 保留子宫 临床方法 治疗 生活质量 生命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IHH)导致下丘脑性闭经(HA)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例确诊为IHH导致HA不孕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促性腺激素(Gn)刺激卵巢进行诱导排卵的反应性及治疗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经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后,采取A方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B方案[hMG+高纯度尿促卵泡素(HP-hFSH)+hcG]两种诱导排卵方案,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后,指导同房或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排卵后予黄体支持治疗。结果11例HA不孕患者共计进行26个周期Gn刺激卵巢治疗,以22个周期为治疗有效观察点(因各种原因取消4个周期),则诱导排卵有效率为84.61%(22/26)。在22个有效治疗周期中,11例患者临床妊娠为7例;妊娠结局:自然流产为1例,孕龄8个月时脐带绕颈致胎死宫内引产为1例,足月分娩为5例。周期妊娠率为31.82%(7/22),累积妊娠率为63.64%(7/11)。B方案的Gn用药时间短于A方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G日优势卵泡数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A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Gn是治疗HA和无排卵性不育的有效方法,促排卵率高、妊娠结局较好。但是否值得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下丘脑性闭经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RFT)微创治疗子宫肌瘤(UM)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UM患者1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n=476,为生育期与中年患者,包括有生育要求者36例),年龄<45岁,平均为(365±8.5)岁(27.0~525岁),UM数目平均为(1.7±0.9)个(1~3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4.5±1.5)cm[(3.1~6.0)cm],平均体积为47.6cm3[(15.6~113.0)cm3];B组(n=740,为围绝经期患者),年龄≥45岁,平均为(48.5±3.5)岁(45~53岁),UM数目平均为(2.6±1.3)个(1~4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5.0±2.5)cm[(3.0~7.5)cm],平均体积为65.4cm3[(14.1~220.8)cm3]。RFT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血红蛋白(Hb)测定、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组织病理学诊断。治疗后对其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5±11.5)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UM数目、直径及RFT治疗前相关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RFT后1,3,6,12和24个月随访结果,彩超显示:A组原主要UM病灶区的UM平均直径分别为3.8cm,3.0cm,2.7cm,2.4cm和2.2cm,病灶区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9.8%,70.4%,78.4%,84.8%和88.3%,12个月后,病灶区痕迹影像≤1.5cm者(体积缩减小96.3%)占47.7%(227/476);B组平均直径依次为4.7cm,3.7cm,3.3cm,2.3cm和2.3cm,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6.9%,59.5%,71.3%,90.3%和90.3%,12个月后≤1.7cm者(体积缩小96.1%)占58.8%(435/740)。两组

  • 标签: 子宫肌瘤 微创技术 射频热凝固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并诊断为KD,且常规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的36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6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KD患儿临床病历资料中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进行相关分析。按照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剂量不同,将36例KD患儿分为A组[n=8,0.4g/(kg·d)×3d],B组En=20,1g/(kg·d)×2d]和C组[n=8,2g/(kg·d)×1d]。3组患儿的KD初诊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KD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咽部弥漫性充血,口、唇潮红及皲裂等,并且均为KD最早期症状;实验室检查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异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沉增快等早期表现。不同IVIG剂量组的退热时间比较,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的治疗重点为极早控制血管炎,防止形成冠状动脉瘤(CAA)等。对诊断为KD患儿采用IVIGE(1~2)g/(kg·d)×(1~2)d]治疗,具有更强退热效果。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疾病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