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医学在骨转移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8月,结束于2020年8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转移癌患者,为了对核医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60例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过程中将常规X线检查和常规放化疗治疗的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将核医学检查和治疗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原发癌症检出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原发癌症检出率和治疗有效率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原发癌症检出率和治疗有效率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核医学在骨转移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核医学 骨转移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伽玛刀对肺癌脑转移瘤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接受伽玛刀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经过治疗后,有14例(23.33%)患者为完全缓解;有31例(51.67%)患者为部分缓解;有14例(23.33%)患者为病情稳定;有1例(1.67%)患者为疾病发生进展。共有2例(3.3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肺癌脑转移患者展开治疗时,应用伽玛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展开应用。

  • 标签: 伽玛刀 肺癌脑转移瘤 控制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超声诊断方式分析其价值及相关误诊方式。方法:通过选举参与本次研究的乳腺癌患者,其就诊时间均保持在一年内。乳腺患者来说采用ATL5000,SIEMENS超声诊断仪进行探查,使用灰阶超声进行双侧乳腺的检查,分析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超声表现及相关特征比较。结果:(1)整体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3.52%。超声诊断良性病变误诊率为26.08%。(2)乳腺癌患者中形态规整呈大叶状患者中诊断正确、错误人数分别为48例、9例,边界不清患者中诊断正确、错误人数分别为30例、6例,内部回声低患者中诊断正确、错误人数分别为47例、5例,内部呈现砂砾样钙化患者中诊断正确、错误人数分别为26例、4例,除此之外其中后声不变及增强患者中诊断正确、错误人数分别为53例、8例(P=0.535、0.252、0.000、0.356、0.000)。结论: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认识其超声表现观察具体特征以此来减少乳腺癌患者的误诊率。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表现 诊断价值
  • 简介:在法医鉴定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外伤导致疾病新发或者加重的医学鉴定问题。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30%-40%的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1],其中以脊柱转移最为常见,肺癌脊柱转移后会导致局部骨质破坏,形成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更易发生脊柱骨折[2]。本文就一例肺癌腰椎转移的患者,外伤后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讨论,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方法、流程及伤残评定提供启示。

  • 标签: 肺癌骨转移 腰椎压缩性骨折 法医学鉴定 伤残评定 因果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将CT与增强CT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对比其应用价值。方法 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了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诊断采用常规CT扫描的方式,观察组则需要应用增强CT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增强CT扫描的作用下,准确率达到了96.0%,而对照组的准确率仅为64.0%,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出的最小种植灶来看,观察组为(1.0±0.8)cm2,对照组为(2.5±1.7)cm2,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目前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增强CT相较于普通CT来首,优势更为明显,能够显著的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改善患者的检测水平,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增强CT 腹部肿瘤 临床价值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椎体转移瘤,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接受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n=30),另一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骨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16.45±2.38mm)高于对照组患者(15.53±2.22mm),(p<0.05)。结论:以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针对椎体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抑制骨痛,改善椎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DSA导向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其改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抽取此段时间内到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30例,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15例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为观察组,余下15例接受单一奥沙利铂治疗,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100.00%和对照组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当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均予以患者放射治疗,B组联合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导致的恶性肠梗阻短期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5-2020.8收治的结直肠癌腹腔转移导致的恶性肠梗阻患者5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25例。参照组应用短路和造口手术,实验组应用减痛手术。对于两组患者梗阻症状的改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比较;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梗阻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术治疗 结直肠癌 腹腔 恶性肠梗阻 短期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 以2019年3月—2020年11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我院就诊治疗的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CT增强扫描,统计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疑似患者中共确诊80例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准确性小于病理学诊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进行检出,但对于亚厘米级病变患者需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一同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动态CT增强扫描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临床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中的应用效果及准确率。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5月期间于本院复诊中检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疑似颈淋巴转移患者47例(异常淋巴结共75个)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诊断研究。患者手术病理前均接受颈淋巴结彩色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彩超成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结果:(1)较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超声成像以无回声皮质信号及高回声信号为主,彩超检查中可见淋巴结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且血流信号多杂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彩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诊断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87.50%,准确率为90.67%。结论:彩超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敏感度优势,可经淋巴结血流信号相关指征评估有效鉴别转移性淋巴结。

  • 标签: 彩超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淋巴转移 应用效果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80例疑似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评估价值及彩色检查特征。结果:经病理诊断,45例在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35例颈部淋巴结未转移;与常规超声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更高准确率,误诊率低于常规超声,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常规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骨转移性疼痛患者纳入到研究对象中,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将112例患者分为常规放射治疗组与89Sr核素治疗组,对于常规放射治疗组,应用常规放射治疗,对于89Sr核素治疗组,应用89Sr核素治疗法,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从体力改善情况来看,89Sr核素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放射治疗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89Sr核素治疗组为7.14%,与常规放射治疗组的8.93%无明显差异,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转移性疼痛患者,应用89Sr核素,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一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常规放射治疗 89Sr核素治疗 骨转移性疼痛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手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转移速度对其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中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当天开始随访工作,每半年访问一次,由2016年6月开始,直至2018年6月结束。结果:患者手术之后淋巴结增加数量增加越多,转移速度越快,患者生存质量越低。当患者淋巴结转移速度高于10%,且转移数量大于3枚时,患者的预后风险较大。结论:淋巴结转移的速度、数量是诱发食管癌病变进展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如果能够对淋巴结数量有效控制,使转移数量、转移速度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或者并不出现变化的基础上,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为理想。

  • 标签: 淋巴结转移 食管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8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在我院建档的50例疑似出现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彩超检查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结果:对50患者进行手术病理学检查,发现出现转移淋巴结56枚,经彩超检查发现53枚检查准确性为94.64%,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采用彩色超声检查,能帮助医师更好了解患者病变情况,确定淋巴结清扫方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 标签: 彩超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准确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31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例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相邻两次治疗时间,病灶体积和VVR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年和治疗3个月,NRS评分和Tg值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131I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小病灶大小,具备较高安全性,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125I粒子 植入治疗 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并探究对其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治疗组,每组35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就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对于住院患者是否有效及做出相关研究。结果:对照组中:轻度疼痛10例 (28.5%),观察组中:轻度疼痛22(62.8%);对照组缓解率72.4,观察组缓解率89.7。结论:将度洛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应用于骨转移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治疗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缓解疼痛。

  • 标签: 度洛西汀 羟考酮缓释片 唑来膦酸 骨转移 神经病理性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