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精神精神药物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要点、难点,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注重从“遵守精神服药常规”“提升精神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强化基础护理”三个方面进行精神药物治疗护理。结论:精神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难度高、风险大,通过严格遵守服药常规、强化护理人员素养、加强基础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有效性。

  • 标签: 精神科 精神药物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联合运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等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开展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PANSS评分、SAS、SD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 康复训练 社交能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联合运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等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开展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PANSS评分、SAS、SD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 康复训练 社交能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提升药物的使用效果,促进临床精神药物使用有效方式。 方法 对医院 28 例精神疾病患者的病例回顾,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药物的使用。 结果 临床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存在常规习惯用药,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结论 在对于精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遵守药物的使用剂量、规范使用流程、慎重换药、缓慢加减药物以及定期复查的原则,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疾病治疗效率,减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缩短有效地治疗时间,保证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精神科药物 临床应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医院精神联络会诊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精神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9例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精神联络会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69岁(53.22%)和20-39岁(18.93%)年龄段;分布的科室主要包括精神内科(27.85%)、心内科(13.44%)、骨科(9.34%)、消化内科(8.78%)、呼吸内科(8.50%)、脑外科(7.27%)等;会诊原因主要为急性脑病综合征(25.93%)、精神病性症状(22.77%)、存在既往精神障碍而目前无明显症状(13.85%)、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12.89%)、抑郁症状(9.74%)等。结论综合医院精神联络会诊会涉及到各年龄段、各科室的不同患者,会诊的原因主要是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和急性脑病综合征,但是对异常情绪来说,非精神医生的识别比较差,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抑郁、焦虑等症状。

  • 标签: 综合医院 精神科 联络会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护理在精神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精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0例,人性护理)、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社交能力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兴趣爱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护理中,实行人性护理,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人性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自理能力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精神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策略。方法:研究患者选择我院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20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延用原有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对风险加以识别并采取有应对措施,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讨论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策略。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方法 风险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精神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这5年期间发生的118例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精神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患者因素、医院环境设施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医院管理体系等密切相关,通过建立实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改进医院环境设施,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加强医患沟通,加大护理力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论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对医院精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科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865例患者(≥选择2018至2020年在医院精神急诊科就诊的65岁患者,调查其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865例患者,平均年龄(74.94±7.58)岁,最大年龄99岁,其中男性340例(39.3%)。所有样本均按年龄分组,624名年轻人≥年65-80岁年龄组和241名老年人≥80岁年龄组。与年轻老年组相比,目前无配偶的老年组比例较高(68%),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精神科 急诊 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病作为一种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患者认知、动作、情感以及行为等心理活动异常的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等带来严重影响,且在其病态心理下,还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残以及攻击他人等行为,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通常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安全及治疗效果等,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在患者护理干预中,临床越来越注重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及社会方面的支持。

  • 标签: 精神科 急诊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居民越来越重视健康,护理工作无处不在,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总结了我国精神护理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根据国家的积极理性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内容,以深化精神护理,最终提高国民素质。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急诊紧张症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紧张症患者和非紧张症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各39 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利用DSM-5评估量表、Bush-Francis紧张症评定量表和PANS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前驱感染比率(17.94%)、尿失禁/潴留比率(5.13%)、便失禁/便秘比率(56.41%)、白细胞总数升高比率(46.15%)、肌酸激酶增高比率(56.41%)、留院观察时间(4.4±1.6)d和阴性症状评分(26.5±8.7)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2.56%)、(2.56%)、(23.07%)、(25.64%)、(28.20%)、(2.2±1.3)d和(10.6±1.3)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39例紧张症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器质性紧张症的占比较高,分别为(38.46%)、(20.51%)和(12.82%)。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缄默、木僵、违拗和激越为主。结论:紧张症患者通常就诊于医院急诊,前驱感染和躯体问题较为常见,诊断过程中耗费时间过长会导致病症程度加重,在临床工作中也极容易被评估为阴性症状,进而增加误诊或延误治疗的发生概率,对紧张症患者的诊治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 标签: 精神科 急诊 紧张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本院自2018年1月至同年10月所护理的28名精神方面护理缺陷记录做研究,归纳分析护理缺陷形成的因素,制订出干预管理方案,降低或防止护理缺陷与医疗纠纷。经研究表明精神护理缺陷形成的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不足,护理过程当中责任心不足,没有正确执行临床护理操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实施力度不足等。因此就需要经过健全护理人员法律认识和避免风险能力,提高护理业务程度和职业道德素养,严苛的执行护理安全操作制度和安全管理准则,从而有效的减少护理缺陷的产生,避免医疗纷争。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缺陷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