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李文杰,女,主管护师,护士长。摘要精神护理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的专业,风险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风险因素错综复杂。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要有预见性,要尽早识别分析风险因素。在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管理在精神病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7年医院精神住院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安全护理、知识讲座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危急事件发生率。自行设计心理舒适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3个方面。根据住院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行为障碍进行评价。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危急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社会能力评分、社会兴趣评分、个人整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关怀照顾、治疗技术、态度、沟通、护理康复知识宣教、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在精神管理中应用了人文关怀管理的理念,使患者得到了体贴的关怀,充分的尊重、令人满意的服务,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增进了医患关系,还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精神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管理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调节不良心理反应,以维护和恢复精神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分析精神护理人员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自我心理维护和社会帮助方式。结果精神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严重损害了精神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结论通过切实有效的自我心理维护、强化各种支持系统及社会帮助,使精神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得到调整,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精神科护理人员 不良心理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女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干预对策。方法对精神女病区2010~2011年的住院患者分为干预前组与干预组,分别进行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前组的医院感染率为1182%,干预组的医院感染率为58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精神女病区的医院感染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后,可得到明显控制,此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女病区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 简介:文章对医院科室建设和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从人才、技术、社区医疗网络、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医院 科室 管理
  • 简介:精神护理的对象是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的患者、他们对自身疾病缺乏自知力,常常拒绝接受治疗,不配合护理,时有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的患者啰嗦、对护士纠缠不休,有的患者孤僻、退缩,生活不能自理。护士不但需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还要随时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袭击。护士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愤怒沮丧、悲伤压抑的不良情绪。精神护士如何利用转移、淡化、升华等积极心理防卫机制保持健康的情绪值得关注。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负性情绪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护理工作者身心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院精神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精神护士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结论精神护士心理卫生状况受学历、性别、职称等因素影响。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心理健康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病房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间我院收治的进行约束保护的精神病患者100例病历资料,回顾收集本组100例进行约束保护的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记录、约束保护记录、病历中关于有无并发症、持续时段、部位、年龄、时间、约束原因、住院次数、诊断等相关信息。结果有100例采用了保护性约束,占到了总数的285%。而其中有70例(70%)的精神病患者是首次住院,这充分说明,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率高,依从性差。结论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控制重点在于减少预防性约束保护的使用,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关键在于护士明确约束保护的指征,规范约束的告知,提高约束保护的技能,改进约束保护的工具和流程,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约束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精神科病房 约束 身体的 危险评估
  • 简介:作者简介吴亚卿(1970-),女,河北省保定市人,副主任护师,大学本科,从事精神护理及急诊病人护理工作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患者家属陪伴幸福感指数。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0例精神患者进行调查。结果60%的患者认为家属陪伴幸福感高、30%的患者认为有无家属陪伴无区别、10%的患者认为有家属陪伴幸福感低。不同病种对家属陪伴的需求不一致。结论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家属陪伴,以满足患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