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的作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中心2022年5月~2023年7月接纳的6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在常规护理上开展康复护理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33例,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相关评分。结果:试验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康复护理 老年 脑梗塞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分诊指标。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等对初筛指标进行评价,予评价指标数据赋值,计算擅长系数、一致性系数及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综合评价法,共筛选出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分诊指标 9项(权重分值),分别为武汉地区( 0.126);武汉周边及省外( 0.124);密切接触( 0.119);聚集性( 0.119);潜伏期( 0.115);发热( 0.107);干咳( 0.107);乏力( 0.10);呼吸系统疾病( 0.073)。专家权威系数 0.58;一致性系数 0.541。结论 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分诊指标,为我院检分诊更合理高效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肺炎 综合评价法 指标评价和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院门诊实施三级检分诊制度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疫情期间各级检分诊防控体系的发热患者筛查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用以明确三级检分诊防控体系的实际效果。结果:2020年1月至4月期间,我院门诊实施的三级检分诊防控体系共对267066名患者进行过筛查,共涉及到了2424名发热患者,其中有1586名发热患者是被筛查出来的。本研究中,二级防控体系中一级筛查体系对于发热患者的筛查率要明显高于三级检分诊防控体系中一级筛查体系的筛查率。三级防控体系中的二级筛查体系对于发热患者的筛查率要明显高于整体二级防控体系的筛查率。结论:在疫情期间实施三级检分诊防控体系可以提高发热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及时查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院内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新冠疫情 医院门诊 三级预检分诊防控体系 落实效果
  • 简介:摘要:肺移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终末期肺部疾病最后的临床治疗方法。肺康复能有效降低其手术风险及病死风险,缩短平均住院日。但目前国内外对肺移植康复研究较少,本文就肺移植患者康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肺移植术前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移植,术前预康复,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检分诊的相关标准和具体临床实践情况对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0例急诊内外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接诊治疗管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诊分诊管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对急诊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诊疗挂号的时长、诊疗准确度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急诊诊分诊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整体的工作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疗时采用急诊检分诊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挂号时间,避免更严重的意外事件的出现,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分诊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在新冠肺炎时医院门诊检分诊的管理体会,根据既往医院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经验及新冠肺炎收治、防治要求,在医院门诊部设立了检分诊岗位,主要对来院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展开筛查,从“接诊流程”、“岗位分配和人员培训”及“感染控制”这三个方面来控制疫情发展与扩散,防止出现院内感染现象,以此来确保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新冠病毒 预检分诊 门诊 疫情期间 管理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修复采用成纤维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口腔修复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行常规金属桩治疗,实验组行成纤维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口腔修复 金属桩 预成纤维桩 治疗效果 治疗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有效的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患者采用临床虚拟床位 住院模式,从而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所支付的医疗费用。 方法: 本文主要选择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我院接收护理治疗的 8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无虚拟床位住院模式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而通过虚拟床位住院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来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医护人员通过对虚拟床位住院模式的患者,以及无虚拟床位住院模式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费用金额来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虚拟床位住院模式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护理金额明显低于虚拟床位住院模式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患者通过采用 虚拟床位住院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住院天数和护理所需花费的费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治疗水平和护理效率, 值得在临床上 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要求,通过临床实践应用,不断持续改进优化检分诊流程,充分发挥第一道关口作用,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检分诊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 2020.7-2021.7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80例急诊患者的基本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有系统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随机分组,单组内随机挑选40名患者,系统随机对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将优质护理应用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存在不同的满意度,而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患者进行有效的优质护理,能够有助于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控制,将其应用于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 护理方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孕产妇安全的重视,产科急诊检分诊标准的临床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一标准的应用,旨在提高急诊产科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孕产妇得到及时的诊疗,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风险。早起孕妇出血、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宫颈功能不全产科等方面进行急诊检分诊标准的进行综述。

  • 标签: 产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急诊检分级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收诊疗的42例病患,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被平均分为研究组的患者接收检分级标准护理管理和对照组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护理管理的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远远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程,对照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大幅度低于研究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两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管理 预检分级标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修复患者口腔咬合、提高患者口腔咀嚼效率以及维护人体牙颌系统稳定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成纤维桩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所以能够满足患者口腔修复的要求。但是在对患者使用成纤维桩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局限。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成纤维桩在临床应用中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进而为成纤维桩更好的应用在口腔修复中提供一定方向,以供参考。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牙周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服务于门诊分诊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比医院实施优质护理计划前后就诊患者对门诊检分诊工作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分诊率(分诊不当、挂号/候诊时间过长、护理纠纷)情况。结果:医院门诊推进优质护理计划后较之前,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不良分诊发生率降低,(P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 效果
  • 简介:对临床路径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是提高临床路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建立临床路径评价的五步评价模式,即临床路径评价的计划、报告和数据收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数据收集和分析报告、评价的评估五个步骤.运用该模式对临床路径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可以取得关于病人医护状况变化的可靠信息,反映病人医护结果的变化趋势,使临床路径真正成为医护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力工具.

  • 标签: 临床路径 模式探讨 数据收集 设计和开发 评价模式 分析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20年~2023年度武汉地区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武汉地区医疗机构常规化学、免疫两对半、血液常规室间质评价结果数据进行采集和回顾性分析,指出室间质量评估问题。结果:2020年~2023年武汉地区临床检验生化室间质评VIS合格率96.88%,VIS总平均成绩69.94分;PT合格率97.42%,平均分74.65分;血液检验室间质评PT合格率94.29%、平均分92.78分;质评结果合格率和平均分不断升高。结论:应用室间质量评价进行临床检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发现检测问题,并进行改进,大大提高整体检验质量。

  • 标签: 武汉地区 临床检验 室间质量 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