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与质量控制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接收的就诊患者中,选取220例就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检分诊护理流程。结果:在各项质量控制效果方面,实验组在分组准确率、救治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候诊用时、确诊用时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9.09%,对照组满意度88.1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应用检分诊护理流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急诊检分诊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急诊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分类分检,确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或者处理的先后顺序过程。近年来,各省市大型医院急诊科接诊患者人数逐年增多,造成急诊科空间、人员等明显不够,患者及其家属烦躁、焦虑,医护人员也承担超负荷工作的局面,致使急诊科患者满意度较低。目前,在我国一般医院都要求具有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从事检分诊工作。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士 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11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按传统分诊流程分诊,观察组采用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分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 急腹症 分诊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门诊检分诊就诊患者在护理中,实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3月份至2022年4月份接诊的门诊检分诊就诊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2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的2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门诊检分诊就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检分诊工作评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检分诊工作评分实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门诊检分诊就诊患者在护理中实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检分诊工作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的运用。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门诊预检分诊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二级检分诊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共计200例,以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实施二级检分诊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候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二级检分诊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质量管理 二级预检分诊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能级进阶培训需求模型的模块化分级培训策略在提升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中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6月份至12月份实施基于能级进阶培训需求模型的模块化分级培训策略,对比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不良事件中患者医生投诉率、检分诊差错率都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基于能级进阶培训需求模型的模块化分级培训策略可以明显提升检分诊护士的核心能力。

  • 标签: 模块化分级培训策略 预检分诊 护士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儿科门诊检中行循证护理理念下检流程持续改进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儿科门诊检工作,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于2022年1月-6月行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于2022年7月-12月期间行循证护理理念的检流程持续改进(作为观察组)。比对管理结果。结果:两组相比,候诊时长更短、问诊时长更短、检分诊时长更短(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更高、退号率更低、漏诊率更低、误诊率更低(P<0.05)。结论:于儿科门诊检中行循证护理理念下检流程持续改进,可缩短候诊、闻诊、检分诊等时间,有利于提高检效率,减少退号率、漏诊及误诊率,确保分诊准确性。

  • 标签: 儿科门诊预检 循证护理理念 预检流程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肿瘤晚期患者群体日益增多,为了保证患者治疗自主权,减少医疗浪费,缓解家庭压力及医患矛盾,立医疗照顾计划(ACP)被提出。国内ACP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现对ACP概念,ACP在肿瘤晚期患者群体中实施的重要性,国内外发展进行综述,拟对今后我国在肿瘤晚期患者中更好的实施ACP提供参考。

  • 标签: 预立医疗照顾计划 生前预嘱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住院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效果。方法:以泰州人民医院2022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实施住院管理模式的患者为研究组,常规方式入院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住院管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费、诊查费、护理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前完成术前相关检验和检查项目,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总费用,进一步提高手术床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缓解医院医疗资源的压力。对于解决“就医困难就医昂贵”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提倡和尝试。

  • 标签: 预住院管理模式 探索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的检分诊-接诊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4日至3月11日患者为统计对象,使用改良的检分诊流程进行分诊:①根据患者主诉及症状确认属于胸痛患者。②运用标准化的检问诊模式及生命体征快速识别高危胸痛。③利用胸痛时间管理表规范各个时间节点的工作。 结果:胸痛工作各项时间节点均在目标时间内完成。 结论:改良的急性胸痛患者检-接诊流程的应用,能够快速确认急性胸痛患者,减少漏分诊率、提高高危胸痛识别率、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

  • 标签: []  急性胸痛预检分诊  标准化分诊问诊模式   改良的预检-接诊流程
  • 简介:摘要:急诊检分诊工具对急诊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正确分诊,还能更快地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因此,对我国检分诊工具进行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 标签: 急诊预检 分诊工具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医患纠纷、医护纠纷属于临床常见不良事件,发生不受时间的控制,急诊科属于高发科室,是不同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部分因素无法有效改善。基于此,本文开展急诊检分诊现状及展望研究,以综述形式呈现。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存在问题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医院急诊检分诊的管理策略方法。方法:此次从院内选择急诊患者62例实施双盲法分组,分成探究组及参比组,探究组均实施急诊检分诊的管理策略,参比组应用常规管理,对比不同时期急诊耗时、急诊检筛查的准确性。结果:探究组急诊检筛查的准确性与参比组比较明显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探究组疫情前期、疫情中期、疫情后期急诊耗时相比参比组更短,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诊检分诊的管理策略可促进常态化防疫背景下急诊检筛查的准确性提高,缩短急诊耗时。

  • 标签: 常态化防疫 管理策略 急诊预检分诊 预检筛查
  • 简介:目的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对国外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文章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3篇,共介绍了17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条目数存在较大差异,更加关注结果性指标,忽视结构及过程性指标。结论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受到了普遍关注,构建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对各指标的测量方法、阈值进行规定,保证质量指标的可操作性。且针对评价后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制订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保证质量改进的连续性,以达到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

  • 标签: 养老机构 质量评价 指标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观察急诊检分诊护理人员对其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程度,以及培训的内容进行研究。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计选取我院急诊部检分诊部门在职护理人员53例,作为本次临床分析对象,研究起始时间为2021年8月开始,收集临床分析所需数据,并拟定出临床研究计划,直至2022年8月截止,通过对其检分诊能力的随机考核,应用我院自制问卷对其护理人员培训内容以及相关需求进行统计。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随机对其急诊科检分诊部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考核,其临床检测结果优良率为(66.03%),占比例数为(35)例;通过自制问卷的统计得出,渴望进行丰富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培训人数为(46)例,占比为(86.79%);渴望进行系统规范的专科技术培训人数为(44)例,占比为(83.02%);渴望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内容人数为(42)例,占比为(79.25%);渴望进行多元化的专科技术培训人数为(45)例,占比为(84.91%)。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分析急诊科检分诊护理人员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均存在培训需求,经统计,需求量较大的护理内容多为丰富专业的理论性知识、系统规范的专科技术培训、全面综合的训练内容、多元化的专科技术培训等方面,因此全面提高我院急诊部检分诊护理人员的综合实力,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医疗形象。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培训需求 培训内容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用于门诊检分诊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门诊就诊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和门诊就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预检分诊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时2种冲管路和透析器的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120例患者先进行10次肝素盐水冲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然后进行10次单纯生理盐水冲,监测每次透析后透析器的凝血状况(透析器凝血程度、透析器残血量、透析器血室容量下降率),同时测定每次透析后回血用水量及压迫止血时间。结果2种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血用水量及压迫止血时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盐水冲方法相比.血液透析时使用单纯生理盐水冲管路和透析器,可以减少肝素用量,且不会增加凝血现象发生,可考虑在有出血倾向需慎用抗凝剂的患者中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预冲方法 透析器 凝血
  • 简介:急诊分诊检是指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快速、有序地识别急、危、重病人,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以确保其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以减少死亡或致残;同时,通过建立急、危、重病人就诊的优先顺序,有利于充分利用急诊室的资源,缩短急危重病人候诊时间,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 标签: 急诊 分诊 预检系统 病情分级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与质量效果。方法 选急诊科收治患者86例(2020.01-2020.12),随机分成甲、乙组,各43例。前者、后者分别行传统急诊分诊护理流程、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乙组分诊准确率、就诊成功率高于甲组,候诊用时,确诊用时短于甲组(P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护理流程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