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53蛋白检测在女性生殖系统良恶性组织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女性生殖肿瘤患者 41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 P53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为 S-P免疫组化法。结果:女性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 P53蛋白阳性率为 57.43%,卵巢癌患者的 P53蛋白阳性率为 71.43%,良性肿瘤患者的 P53蛋白阳性率为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53蛋白检测可有效鉴别女性生殖系统良恶性肿瘤,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 肿瘤 P53蛋白 鉴别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P16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CIN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所选取7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例子宫颈鳞癌患者、30例子宫颈慢性炎以及30例正常子宫颈患者的P16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CIN分级的关系。结果子宫颈慢性炎和正常子宫颈组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相对较高,其中CINⅢ级、CINⅡ级、CINⅠ级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8.24%、81.25%,随着CIN分级程度的加重,其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不断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性。且CINⅢ级患者P16蛋白诊断敏感性和均较CINⅡ级、CINⅠ级患者高,不同CIN分级的患者其P16蛋白的临床诊断敏感性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不同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类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一定差异,可将其作为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诊断参考指标,对提高CIN分级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P16蛋白 子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尿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验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择90例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内于本院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ALB、IgG及β2MG水平检验。比较两组mALB、IgG及β2MG水平,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观察组mALB、IgG及β2M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mALB、IgG及β2MG水平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 mALB、IgG及β2MG在老年糖尿病中呈高表达水平,且随着病情严重,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越高,可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B组,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对其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及检出率。结果:B组患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实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验可提高患者疾病诊出率,有利于患者疾病诊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临床检验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检测。方法:在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取68例,设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8例,设为对照组,清晨取受检者尿液,送至检验科进行尿检。受检者均行免疫球蛋白A1b、β2 mG、IgG检测,观察患者检验值。结果:组间A1b、β2 mG、IgG对比,P=0.000。阳性诊断率对比,P=0.000。A1b、β2 mG、IgG指标虽病程增加而改变,P=0.000。结论:尿A1b、IgG、β 2 mG可精准呈现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症状态,具较高操作性,且疗效显著,可将及时有效依据提供给后续治疗。

  • 标签: 临床检验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 微球蛋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段内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的检验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病人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均小于2至3年内病人(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检测中,检测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指标情况,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糖尿病 临床检验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运用到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抽取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21年1月~2021年6月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当作参照组;两组均接受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查,观察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①试验组、参照组尿蛋白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高于后者均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②试验组尿蛋白含量、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均有统计学的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P)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检测血清瘦素水平、血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P),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HA、P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HA、PP有明显的相关性,是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瘦素水平 血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肽 关系
  • 简介:丙种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下简称丙球)之适应证是有限的,仅对几种疾病的防治有效。然而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丙球的滥用情况比较严重。这不但造成药物的浪费,甚至有的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提高对丙球的认识从而做到合理使用非常重要。丙球之生物学特性丙球目前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质之不同,将其分为五大类即IgG、IgA、IgM、IgD和IgE。其中80%的成分是IgG。它们是体液免疫的抗体成分。

  • 标签: 丙种球蛋白合理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查结果对于确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体检者各180例,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收集尿液,分别做尿蛋白检测试验和尿微量蛋白测试。结果糖尿病组病人尿液检出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1.7%和58.9%,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明显比尿蛋白高(P<0.01)。同时,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四项指标(mAlb、α1-MG、β2-MG和IgG)也分别高于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比尿蛋白检测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的肾脏损失情况,且根据尿微量蛋白的含量可以看出,若患者尿蛋白呈现阳性结果,其尿微量蛋白的含量远远高于尿蛋白阴性组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因此,尿微量蛋白在提前确诊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D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 标签: 心电图 孕期 短PR间期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降蛋白综合治疗方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10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且血肌酐<265umol/L患者均分四组每组26例。其中使用氯沙坦治疗设为L组,使用贝那普利+前列地尔设为BQ组,使用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为SQ组,使用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为LS组。分析上述四组治疗前、治疗后30d尿蛋白(AIb)、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水平,炎性指标(IL-6、TNF-α、IL-1β),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治疗后AI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LS组、SQ组、BQ组、L组,其中BQ组与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下降由多至少依次为LS组、L组、SQ组、BQ组,同种炎性指标各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分别为L组3.85%,BQ组23.08%,SQ组15.38%,LS组3.85%,BQ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与L组、L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治疗上,四种治疗方案均取得临床疗效,其中疗效最优为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但因雷公藤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肝脏功能较差患者可考虑来氯沙坦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因对血管存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极易出现静脉炎,因此贝那普利+前列地尔与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在治疗时,应注意控制滴速。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大量蛋白尿 降蛋白 综合方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urinary albumin,UP)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中选取2020年1-12月间在本院治疗的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以及同期到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B组)为研究对象,为纳入受检者均实施UP与MAU检验,并对比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经检测,A组患者UP与MAU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且其UP与MAU阳性检出率也显著高于A组;同时,采取UP+MAU联合检测的糖尿病肾病概率显著高于UP与MAU单一检测。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予以UP、MAU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区分,且采取二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检验中采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联合价值。方法:于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检验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80名肾功能正常者检验数据进行对照,对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阳性筛查结果。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检验中尿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并且统计学差异值较大(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检验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并且统计学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正常者有显著差异,可以将其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期间,选取62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2例已经确诊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和32例健康小儿,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对照组,而且均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均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从数据分析看,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康小儿和已确诊手足口病的患儿在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AR)对老年食管鳞癌放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食管鳞癌放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分为高CAR和低CAR组,分别为84、36例,对比两组生存期差异,以及CAR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OC曲线确定CAR临界值为0.072,分为低CAR组(<0.072)36例和高CAR组(≥0.072)84例。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1.25%,3年生存率为30.56%,5年生存率为19.01%;低CA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84.25%、50.08%、35.64%,高CA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58.24%、21.03%、10.37%,高CAR组患者指标水平显著低于低CAR组(P=0.001)。CAR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处方剂量等无关(P>0.05);与T分期、临床分期、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有关(P<0.05)。结论:CAR是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放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能够最为预测生存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老年食管鳞癌 放射治疗 预后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截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儿童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检验中,观察组儿童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相较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均接受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比较两组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阳性率。结果 两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存在差异,观察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阳性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