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滴注阿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进行阿霉素静脉滴注的患者 70 例,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35 例,其中 A 组采用标准速度进行静脉滴注, B 组采用减缓速度进行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 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 A 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缓慢速度进行阿霉素静脉滴注,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阿霉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静脉滴注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阿霉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 选取 100 例儿童患者(我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给予治疗),每组 50 例。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各项不良反应 组间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但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期静脉滴注阿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 本院 接收的慢性附件炎患者 共 82 例。 利用病历号尾数奇偶的方法将所有 人 划分为研究组以及常规组, 每组样本容量均为 41 例。 对常规组于经期结束之后的第五天开始实行静脉滴注阿霉素治疗模式;而研究组则在经期开始的第一天内就实行静脉滴注阿霉素治疗模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 研究组 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常规组而言, 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针对慢性附件炎患者在经期第一天时就实行 静脉滴注阿霉素治疗模式,可将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优化至最佳状态,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滴注 经期 阿奇霉素 慢性附件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非霍金淋巴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18.03-2020.03 期间,随机选取我院 老年非霍金淋巴瘤患者 84 例,均采取利妥昔单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 42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价值。 结果: 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少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对比得知( P<0.05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对运用 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老年非霍金淋巴瘤患者,给予其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此法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 单抗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儿科临床中应用阿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监护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儿科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应用阿霉素治疗的 137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进行了观察,采用计算机对患儿随机分组,一组采用常规的用药和护理方式,一组在药学监护下进行用药,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是 7.89%( 3/68),对照组数据是 12.39%( 12/69),两组不良反应数据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儿科临床应用阿霉素治疗疾病给与药学监护可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从而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显著提升用药质量,这对于减少医患纠纷也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儿科临床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阿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及药学 。方法: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47 例,观察组 47 例。两组都接受了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克肟进行了抗感染的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了头孢克肟联合阿霉素治疗的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FEV1 、 PEF )水平变化情况 , 对 两 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 FEV1 、 PEF 水平不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治疗后观察组 FEV1 、 PEF 水平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要明显高出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结论: 阿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提高了,对于患者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可以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头孢类药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