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干预对斜视患儿依从性与家长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斜视患儿 80 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 ,给予常规护理)与研究组( n=40 ,予以常规护理 +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依从性及家长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总依从率及家长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 P <0.05 )。 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干预有利于提高斜视患者依从性,强化家长自护能力,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斜视 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作下高职院校“外科学”翻转课堂与项目化教学法结合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校选取2017级、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29例为对象,根据教学方式分为对照组(114例)、观察组(115例)。对照组接受翻转课堂实训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项目化教学,对比教学结果。结果:观察组及格率、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教学方式 操作技能 实训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普外科护理中运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收到的成效。方法:本院普外科运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并以 2019 年 2 月以前为该模式实施前,之后则是实施后,且 成立起医护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选取本院 400 名患者资料纳入研究, 就其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以对比,且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实施前( P < 0.05 )。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 P < 0.05 )。结论:在普外科开展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对于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管理 医护合作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脑瘫儿童作为护理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建立对照组与教育组,每组均为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教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引导式教育理念进行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综合能力状况和儿童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儿童综合能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提升,组间相比教育组评分更高(P<0.05);教育组儿童家属满意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组间满意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后,在引导式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健康教育,利于提升对脑瘫儿童病情改善情况,提升儿童家属对护理认可程度。

  • 标签: 引导式教育理念 脑瘫儿童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现在社会中,新生儿疾病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病率逐渐增加,同时还影响了患儿的成长发育。肢体语言沟通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儿童护理方面的整体质量。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肢体语言沟通,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方便,能够准确了解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需求。肢体语言沟通很好的促进了医患之间和睦关系的发展,降低护患之间的冲突,使医疗机构的工作发展起来顺风顺水。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新生儿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接受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对并发症发生率、检查满意度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语言沟通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无痛胃镜检查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接受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检查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无痛胃镜 语言沟通护理 并发症 焦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各种不良影响,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缺乏语言和沟通能力,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疾病和身心需求。因此,掌握肢体语言交流在新生儿护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满足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需求的正确理解,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护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儿科护理实践 肢体语言沟通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儿科患儿护理时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将来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就诊的儿科患儿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分组时,共设置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运用沟通方法和技巧)两个小组,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研究的患儿平均分入不同小组之中,保证两组之间患儿数量不存在区别。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沟通方法和技巧,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体满意度和医患纠纷数,都明显较对照组患儿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科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的运用沟通技巧和方法,有效的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医患纠纷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 儿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外科应用人性化和患沟通技巧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所收取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人性化和患沟通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沟通技巧以及护理工作责任心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责任心等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患沟通技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护理实践中肢体语言沟通的运用分析。方法:对 2019年1月到 2019年 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同时留存有完整护理干预信息的 110例患儿的护理信息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模式,对比两种沟通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49例患儿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护理服务,护理接受率为 89.09%,对照组有 38例患儿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护理服务,护理接受率为 69.09%,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 96.36%,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 7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引入肢体语言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接受度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运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进行不同护理方式实际推广价值的比较研究,从而细化临床护理的步骤,提升儿科护理服务的水平,使护理人员认真对待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更好地服务患儿,成功拉近护患关系。方法:将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间我院收治的 100例小儿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做好家属们的沟通工作后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肢体语言沟通,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统计分析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38%)、( 18.63%)。结论:在小儿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效地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更利于患儿护理效果的优化,并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充分保证了诊疗计划的高效执行。护理人员积极改进工作中的各种不足,能够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家长更加信任护理服务,积极配合护理管理,医院的整体形象随之提升,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 标签: 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临床应用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的临床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了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100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把这 100 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 50 例患者。其中对参照组采取一般的常规性护理,而对观察组采取护患沟通法。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焦虑抑郁情况和患者血压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情况都要高于参照组,并且在焦虑抑郁评分和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也要明显的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护患沟通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让患者的心情保持愉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度,所以临床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护患沟通 高血压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护理质量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小儿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PDCA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咳嗽(t=5.8622,p=0.0024)、 肺部鸣音(t=4.6442,p=0.0321)、喘息(t=5.3203,p0.0001)消失时间均低,P<0.05。实验组SaO2(t=6.2410,p=0.0000)、PaO2(t=7.1102,p0.0000)、PaCO2(t=11.2542,p=0.0000)均优,P<0.05。实验组FVC(t=4.2542,p=0.0142)、FEV1(t=3.2154,p=0.0223)、FEV1/FVC(t=4.2578,p=0.0145)、PEFR(t=2.2458,p=0.0321)均优,P<0.05。结论:PDCA护理能改善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快速康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PDCA护理 小儿哮喘 护理研究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下肢骨折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需求者共计 66 例,将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基础护理为前提落实护患沟通技巧,分析探讨两种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 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2.73% ,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 P<0.05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具有显著效果,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找出沟通重点,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方案,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护患沟通技巧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16例儿科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8.28%)高于对照组( 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 儿科护理工作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