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下肺叶与肺段切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使用开胸肺叶与肺段切除,观察组33例使用胸腔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比较两组患者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中,使用胸腔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效果良好,能够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也能够优化肺功能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胸腔镜 肺叶与肺段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肺癌根治与楔形切除治疗肺癌疗效。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胸腔肺癌根治胸腔肺楔形切除。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胸腔肺楔形切除在肺癌患者的治疗中,通过精准治疗、保留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提升治疗肺癌患者的有效率,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值得参考。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楔形切除术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整体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30例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患者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术 整体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肺大泡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收入的98例胸腔肺大泡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49例与参照组4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腔肺大泡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对经剑突下单孔胸腔双侧肺大疱切除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经剑突下单孔胸腔双侧肺大疱切除治疗的双侧肺大疱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FTS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治疗,FTS组根据FTS理念制订围期流程并实施手术方案。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围期疼痛和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FTS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肺功能指标则提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速康复外科 单孔胸腔镜 肺大疱切除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胸腔肺癌肺叶切除后合并气胸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基于气胸是胸腔肺叶切除后常见并发症,护理不当,会加重气胸,影响患者康复,制订个体化预康复管理策略,做好风险防控护理;以循证为原则,结合护理经验、检索相关文献或书籍,制定具体护理措施:体征监测;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胸管与排痰干预;疼痛干预;呼吸康复训练:营养干预;出院后继续做好延伸护理。患者术后第11d出院,随访半个月,胃纳好,体重有增加。

  • 标签: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气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患者在中辅助以胸腔展开手术在帮助患者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纳入病例共计为 88例,为本院在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0月所接诊,取组中 44例,以常规开胸手术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44例则以腹腔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治疗,即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通过胸腔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对患者展开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 术后疼痛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肺叶切除后急性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我们2016年1月~2020年9月发生的胸腔肺叶切除后急性肺栓塞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学习。结论:胸腔肺叶切除后急性肺栓塞可无特异性表现。但对排除了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后,应高度重视,应及早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及早抗凝治疗,适当放宽溶栓指征。

  • 标签: [] 急性肺栓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抗凝 溶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治疗的患者 88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微创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 2例术后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的 9例;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 93.2%,高于对照组的 77.3%;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操作期间出血量,缩短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迅速减轻疼痛,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干预 出血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肺癌切除患者采用呼吸护理指导联合全方位护理对术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行胸腔肺癌切除的患者共计96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呼吸护理指导联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提高(P

  • 标签: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 全方位护理 呼吸护理指导 呼吸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患者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应用价值。方法: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各42例,甲组常规护理,乙组联合FTS护理理念,比较护理结局。结果:乙组患者置管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FTS护理理念的应用,能够加速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值得研究。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下实行肺癌根治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下肺癌根治,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肺癌患者实施胸腔下肺癌根治的精细化护理,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精细化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部小结节患者应用不同胸腔手术切除治疗模式,比较其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4例,均为肺部小结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32名患者经全胸腔肺段切除治疗(观察组),一组32名患者经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对照组),对不同治疗式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分析。结果:在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出血、肺膨胀不全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25%(2/32)与对照组患者12.50%(4/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肺段切除、全胸腔肺叶切除均可有效清除淋巴结组织,且手术安全性高;但全胸腔肺段切除手术出血量少,引流量、引流时间低,术后恢复快,整体手术效果优于全胸腔肺叶切除

  • 标签: 肺部小结节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部小结节患者应用不同胸腔手术切除治疗模式,比较其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4例,均为肺部小结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32名患者经全胸腔肺段切除治疗(观察组),一组32名患者经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对照组),对不同治疗式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分析。结果:在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出血、肺膨胀不全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25%(2/32)与对照组患者12.50%(4/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肺段切除、全胸腔肺叶切除均可有效清除淋巴结组织,且手术安全性高;但全胸腔肺段切除手术出血量少,引流量、引流时间低,术后恢复快,整体手术效果优于全胸腔肺叶切除

  • 标签: 肺部小结节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辅助内固定与传统手术在肋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本院64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胸腔辅助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

  • 标签: 肋骨骨折 传统手术 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传统组(29名)和实验组(30名)。传统组行开腹阑尾切除,实验组行腹腔阑尾切除。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0.0%(27/30)显著高于传统组72.4%(21/2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腔肺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期间确诊并且在我院实施胸腔肺癌根治的112例患者,依照对照分析的基本原则,将以上研究对象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行基础常规护理,观察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针对两组患者阶段性护理工作后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取得了良好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分项数据均显著优于本文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腔肺癌根治患者来说,其往往需要历经一个较长的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其中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胸腔镜手术 肺癌根治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 218 例胸腔下行肺癌手术患者 , 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 , 运用纤维支气管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 (IPPV) , 而单肺通气则采用 IPPV 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 , 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 、 HR 和 SaO2 在麻醉前、双肺 IPPV 和单肺的 IPPV30 min 、 IPPV60 min 、 IPPV 90 min 、 IPPV 120 min 和双肺 IPPV15 min 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 , 而 PaCO2 和 PETCO2 则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 ; 其中双肺 IPPV 和单肺 IPPV 在 FiO2 和 TV 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 (P<0.05) 。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下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肺萎缩满意 , 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 标签: 单肺通气 胸腔镜 肺癌 临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