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孔全胸腔及三孔胸腔在肺癌根治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单孔胸腔及三孔胸腔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手术操作均在胸腔下完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切口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孔组中2例中转小切口辅助下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单孔组的手术时间较三孔组有延长,但其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及住院费用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疼痛、对切口的满意度优于三孔组(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下肺癌根治的肿瘤临床恢复和手术安全性等同于三孔法手术,但在微创性、患者的疼痛、康复优于三孔法手术,患者对单孔胸腔手术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 肺癌 三孔胸腔镜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胸腔肺癌切除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6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行全胸腔肺癌切除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指征。结果两组的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胸腔肺癌切除治疗肺癌患者,能够明显减少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全胸腔镜 肺癌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外周型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42-81)岁。切口选择3孔法。肺段血管使用Hemolock或直线型切割合器处理,肺段支气管及段间水平均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成功施行了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肺叶切除,无围期死亡,无围期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3.0(90-240)min,平均出血量95(50-200)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6(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4-11)d。结论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Ia期肺癌或者不易行肺叶切除的患者。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转移瘤 肺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50年里持续升高,目前已居欧美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的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医务人员对采用肺段切除治疗小肺癌的兴趣在不断增加,但其效果是否与标准的肺癌根治一样,本研究就胸腔肺段切除治疗肺癌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肺段切除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胸腔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肺癌患者100例,选择时间2016年5月-2018年6月,分别行不同的手术治疗模式肺叶切除胸腔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对应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相比,并无差异性,P>0.05,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疗效较为确切,可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早期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单孔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拟定此研究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大坪医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以开胸手术治疗为对照,以单孔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为观察组,分胸腔治疗的价值,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为5.0%,对照组为17.5%,对照组并发症较观察组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两组比较,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且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单孔全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肺大泡切除治疗肺大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胸腔肺大泡切除治疗的50例患者基本资料,评价该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55.2±2.3)min;中平均出血量(50.9±10.3)ml;平均住院时间(7.8±1.1)d。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异常。本次手术无中转为开胸手术案例。且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未见患者复发。结论胸腔肺大泡切除治疗肺大泡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创伤较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肺大泡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纵隔肿瘤患者(126例),选取时间2015年9月8日至2016年10月20日,将纵隔肿瘤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电视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35%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纵隔肿瘤患者的中出血量(352.01±100.45)ml、术后引流量(376.01±125.11)ml以及手术时间(70.25±15.11)min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结论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隔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胸腔下纵膈肿瘤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纵膈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全胸腔下实行肿瘤切除,并辅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手术平均时间(108.3±9.2)min,中平均出血量为(73.2±25.3)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为(44.5±22.5)d,平均住院时间为(6.3±2.3)d,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产生;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2例,胸腺囊肿6例,胸腺脂肪瘤、前纵隔畸胎瘤以及食管囊肿各1例,心包囊肿3例,后纵隔神经鞘瘤5例,后纵隔神经纤维瘤2例。结论纵膈肿瘤患者于全胸腔下实行切除手术,辅以手术配合措施,对预防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胸腔镜 纵膈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肺叶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行胸腔肺叶切除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36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36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作为胸腔肺叶切除患者的优选护理方案之一。

  • 标签: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中入路全电视胸腔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胸腺扩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正中入路全电视胸腔胸腺扩大切除28例,19例合并有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观察手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近期效果。结果28例手术均以正中入路VATS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术后恢复顺利。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7例术后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12例术后重症肌无力明显改善,溴吡斯的明减量。出院后电话、门诊随访3-18月,未见复发、重症肌无力控制良好。结论正中入路胸腔手术扩大切除胸腺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 标签: 正中入路 胸腔镜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胸腔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2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胸腔组和常规组各36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胸腔组通过胸腔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胸腔组治疗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胸腔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小切口肺大庖切除术 气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下开展纵隔肿瘤切除对肿瘤肿瘤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及评估。方法择2015/4-2016/8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48例患者的资料加以分析,其中,24例开展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24例在胸腔下开展纵膈肿瘤切除治疗(治疗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用时、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皆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下开展纵膈肿瘤切除应用于纵隔肿瘤的治疗具有显著有效性,可大力推广。

  • 标签: 胸腔镜下 纵隔肿瘤切除术 纵膈肿瘤 有效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胸腔下肺叶切除后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比对,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则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了20%,p<0.05。对照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0.66±1.55)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98.64±2.98),p<0.05。结论对胸腔下肺叶切除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大的提升了护理的质量,实施的效果可观。

  • 标签: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个性化护理 实施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肺叶切除在治疗早期肺癌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40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行VAMT治疗的患者20例(VAMT组),行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肺叶切除者20例(文中简称杂交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d的VAS平分,并发症类型和数量,住院时间,患者的1年生存率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杂交组在中出血量,术后3d的VAS平分,并发症类型和数量,住院时间这4项数据上较VAMT组有优势,VAMT组的手术时间较杂交组明显缩短,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1年生存率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效果确切,同时主刀术者需要严格选择适应症,并持续学习和积累,才能熟练掌握该式,将手术效果发挥到最大。

  • 标签: 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早期肺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肺叶切除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0月16日~2018年2月7日期间收治的11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分别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与全胸腔肺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胸腔肺叶切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可将其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予以推广。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在接受胸腔肺叶切除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间收入的肺癌患者132例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下肺叶切除进行治疗,并且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未进行尿管留置,观察所有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状况,并搜集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判断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状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泌尿系统相关病史、中护理不当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导致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结论肺癌患者在接受胸腔肺叶切除后,发生尿潴留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和,糖尿病高血压疾病有所相关,并且患者在进行手术时,中和术后护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尿潴留,所以在进行手术时,应当格外注意患者的手术护理。同时在进行手术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相关疾病病史,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避免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情况。

  • 标签: 胸腔镜肺叶切除 围手术期 无尿管留置 尿潴留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胸腔下肺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应用针刺辅助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与肺氧合的影响观察。方法观察对象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胸腔下肺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观察组30例使用针刺辅助全麻,比较两组经不同方法麻醉后,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与肺氧合变化。结果观察组QS/Qt指标低于对照组,而Pa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腔下肺切除患者使用针刺辅助全麻处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对肺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肺氧合 肺内分流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 针刺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应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儿88例,其中仅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的43例患儿为单一组,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45例患儿为联合组。观察治疗效果及肾损害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肾损害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单一组治疗后的发生率(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胸腔下、开胸肺叶切除应用于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CRP(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VAS评分的影响对比。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例数为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全胸腔下肺叶切除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CRP水平方面,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水平均较低,但是手术后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患者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中出血量以及引流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但是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较小。结论利用胸腔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高于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的机体影响较低,可降低术后疼痛感,减少引流时间和出血量,预后较高。

  • 标签: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早期肺癌 效果 CRP 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