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比较常规经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手术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经鼻外路径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各20例20眼,对随访3~6mon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并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结果常规组20眼,有效16眼,有效率为80%,鼻内镜组20眼,有效18例,有效率为90%,两组之间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鼻内镜组术后反应较轻,面部无瘢痕,恢复较快。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泪囊大小、定位,造口位置及大小,骨窗大小,肉芽及瘢痕组织增生的程度均可影响手术效果。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内镜 鼻腔泪囊造口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用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观察各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检验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用TRUST、TPELISA、RPR方法对我院500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筛查。结果500份血清标本中,TRUST法检测结果28例阳性,阳性率为5.6%,TP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3例,阳性率为16.6%,RP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为10.0%。结论实验室合理选用3种不同方法平行进行梅毒检测,将增加阳性率,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更有利于血液质量安全。

  • 标签: 梅毒 TRUST ELISA TPPA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藜芦醛微波辐射合成法和传统化学合成法的差异。方法分别做藜芦醛的传统化学合成及微波辐射合成实验。结果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微波辐射合成实验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不需要溶剂、绿色环保、没有热惯性等优点。

  • 标签: 微波辐射 传统油浴加热 藜芦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我站孕前优生检查中,确诊并治疗的301例宫颈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其中A组98例,采用大连可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M—Ⅲ型微米光治疗仪治疗,B组102例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C组101例,宫颈涂聚甲酚磺醛液。三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奇霉素首次顿服1g,两日后,0.25g,2次/日,共7天,头孢克肟0.4g顿服,共7天。结果治疗后随访三个月,A组治愈94例,占95.92%,未愈4例;B组治愈84例,占82.35%,未愈18例;C组治愈86例,占85.15%,未愈15例。结论三种方法治愈率都比较理想,但微米光治疗安全可靠,治愈率高,优于聚甲酚磺醛栓和聚甲酚磺醛液。

  • 标签: 宫颈炎 微米光 聚甲酚磺醛栓 聚甲酚磺醛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选择我科住院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2组均选用前臂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结果观察组透明敷贴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可延长透明敷贴使用时间,减少留置针的脱出和局部渗漏肿胀,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 留置时间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液标本合格和检验准确,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随机抽取我科350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采血,在采血的过程中比较几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每种采血方法各有利弊。结论应根据患儿胎龄,体重,病情、静脉条件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手术术后效果比较。本组63例中,行前路内固定植骨术11例,后路内固定植骨术52例,两组方法手术后随访对比。前路内固定术后2例发生脊柱侧弯及神经受损(18%);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后发生3例脑积液漏、2例镙钉松动共4例(9.6%)。结论前后路手术固定均能取得满意,前路减压及椎体骨融合效果好,后路减压、固定及抗脊柱旋转效果好,神经损伤部分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植骨内固定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Co2激光,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封闭,中药汤剂泡洗治疗跖疣疗效及副反应比较。结果Co2激光治疗组痊愈率(91.04%),5%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组效果稍差,痊愈率(86.15%),中药汤剂泡洗痊愈率(92.01%)。本结果提示,Co2激光治疗组和中药汤剂泡洗治疗组疗效差不多,5%氟尿嘧啶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组效果稍差,但中药汤剂泡洗治疗组无创伤,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日常活动及工作,有效防止复发,疗效显著。而对照组相对感染和疼痛明显,并易留下疤痕。所以中药汤剂泡洗治疗跖疣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汤剂 跖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共计纳入80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均由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组(阴道手术组,27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组(腹腔镜手术组,27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组(开腹手术组,26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术后1d三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指标。结果阴道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优于其余两组,而腹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术前,三组IL-6、TNF-α水平相当,术后1d,各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上升,开腹手术组水平>腹腔镜手术组水平>阴道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三组患者E2、LH、FSH水平相当,无差异显著(P>0.05),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E2水平均下降,阴道手术组水平最低,腹腔镜手术组水平次之,开腹手术组最高,患者LH、FSH水平升高,阴道手术组水平>腹腔镜手术组>开腹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术后患者性激素水平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不同手术方法 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子宫背带缝合术和药物治疗两种止血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6月01日—2015年05月31日2年之间收治的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出血症状的36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在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10U,然后再以10U加入葡萄糖或氯化钠500ml中静脉滴注。出现出血后观察组予采用子宫背带缝合术的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患者的满意度、止血效果和预后调查;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两组孕产妇均无死亡现象,其中,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预后较好,感染现象要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出血,不仅要在止血的方法措施上重视,更需在术前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风险评估及预防方面引起重视。通过系统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进行严格管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上减少产妇危险系数和并发症。

  • 标签: 剖宫产术 出血处理 子宫背带缝合术和药物治疗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与普通显微镜在白带镜检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分别从每位患者阴道壁和子宫后穹隆取白带标本各一份,并做好标记,用普通显微镜对两份标本进行检查,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两份标本混合后进行镜检。结果共检测200人,收集标本400份,普通显微镜共检出真菌孢子27例(13.5%),滴虫3例(1.5%),P0为Ⅲ0/Ⅳ0的有109例(54.5%);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出真菌孢子42例(21.0%),滴虫4例(2.0%),P0为Ⅲ0/Ⅳ0的有135例(67.5%)。疑为支原体或衣原体10(5.0%),疑为细菌性阴道炎者52(26.0%)。普通显微镜与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比较,在真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妇女白带的检查中具有比普通显微镜更全面、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带 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改善妇女产后出血医护质量和医护措施。方法将我院妇产科100例产后出血妇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医护措施,并进行结果总结、分析与探讨。结论鉴于产后出血的严重性,加大对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医护力度,提高医护质量,改进医护措施,是确保产后出血妇女患者的生命健康,防止其他并发症出现,促进妇女产后身体恢复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产后出血 预防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4年6月~2014年12月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应用三种不同方法后产妇排气、子宫收缩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2月90例剖宫产术后排气及子宫收缩的干预方案。结果在促术后早期排气及产后子宫收缩上治疗仪组优于排气汤组及对照组,而中药排气汤在排气的效果上稍低于治疗仪组,高于对照组,但在促产后子宫恢复上低于治疗仪组,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能有效促进早排气及子宫收缩。

  • 标签: 促排气 促子宫收缩 宫底高度 产后康复治疗仪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细菌性阴道病(BV)的3种检验方法的特点。方法对1185例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BV试验3种方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按照Amsel金标准分组;BV组870例,非BV组315例。结果BV组870例直接涂片(线索细胞)、细菌培养、BV试验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3%、32.5%、89.8%;非BV组315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8%、6.1%、27.5%;2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V诊断试验快速、敏感、适用于BV筛查,涂片染色检验线索细胞简易、方便、易行,而且可同时进行真菌、淋菌等检测;细菌分离培养是阴道加德纳菌坚定的金标准。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BV) 阴道加德纳菌(GT) BV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糖检验中酶检验方法与快速检验法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卫生院接受血糖检验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进行酶检验与快速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所得结果。结果静脉血酶检验法血糖值明显高于快速检验法(P<0.05),而静脉血酶检验法与末梢血快速检验所得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糖检验中酶检验法更加准确,快速检验法更加便捷,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血糖检验 酶检验方法 快速检验
  • 简介:摘要对测定血肌酐的两种常用方法苦味酸法和酶法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估。方法从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及两种试剂测定临床样本的相关性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准确度方面酶法优于苦味酸法。精密度两种方法学差别不大。灵敏度和线性范围酶法优于苦味酸法,两种方法临床相关性较好,但酶法测定值要低于苦味酸法。结论酶法的试剂性能优于苦味酸法,但价钱酶法较高,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在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个较合适的方法学。

  • 标签: 肌酐 苦味酸法 酶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镇痛方法在骨科下肢手术后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中进行过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对A组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对B组患者进行硬模外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对C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与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结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镇痛。并对这三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镇静评分以及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后C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且C组的药剂量以及PCA按压次数均比A组少,B组的镇静效果明显比A、C两组的镇静效果低,其术后的恶心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比A、C两组的高。结论对下肢骨科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与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结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镇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它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标签: 骨科 下肢手术 镇痛方法 静脉自控 吗啡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老年人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例,A组患者手术中采用依托咪酯静脉复合麻醉;B组手术中采用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复合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C组患者手术中采用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平稳性、药物起效时间、患者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C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A、B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及确保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平稳,还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病人 腹腔镜手术 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外伤CT与MRI检查方法各自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外伤病人125例,采取自身对比法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在脑干损伤,小挫裂伤,硬膜下小血肿,小脑损伤以及单纯性挫伤的显示上比CT更具优势。CT在骨折,超急性期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上比MRI更具优势,但CT检查漏诊率较高。结论CT与MRI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诊断时应该将CT与MRI结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戊二醛消毒法与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酸化水)消毒电子气管镜效果,探讨不明确有结核杆菌污染过的气管镜消毒问题。方法将360例诊疗后污染的气管镜随机分为水洗加酶洗加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180例和水洗加酶洗加2%戊二醛消毒180例,在不同时间段对消毒后气管镜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2%戊二醛浸泡20min菌落数<20cfu/镜,在内镜活检帽检出结核分枝杆菌,40min消毒率100%,全自动清洗消毒机5分钟消毒率100%。结论疑似结核杆菌污染后的气管镜2%戊二醛必须浸泡45分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可以替代2%戊二醛消毒法。

  • 标签: 戊二醛 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 气管镜 结核杆菌 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