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10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54例脓毒症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按入院0、1、2、3、7天测血清IL-1、IL-6、IL-10、PCT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IL-1、IL-6、IL-10、PCT水平。分析炎症因子、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时,IL-1、IL-6、IL-10、PC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脓毒症早期诊断各指标AUC比较,PCT>IL-1>IL-6>IL-10;IL-1、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各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AUC比较,SOFA>PCT>APACHEⅡ>IL-1>IL-10>IL-6。结论IL-1、IL-6、IL-10是辅助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IL-1与脓毒症预后有关,IL-6、IL-10与脓毒症预后无关。

  • 标签: 脓毒症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危重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ISD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的差异,分析不同抑郁评分中hs-CRP、TNF-α、IL-1β和IL-6的差异,分析hs-CRP、TNF-α、IL-1β和IL-6与抑郁评分的相关性。结果ISD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均P<0.05),ISD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重度抑郁评分者hs-CRP、TNF-α、IL-1β和IL-6均显著高于轻度+中度患者(均P<0.05)。ISD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与抑郁评分均呈正相关(均rs>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和IL-6显著升高,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严重程度评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压力变化对NF-κB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4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2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第3d、第5d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测IL-6、MIF、TNF-α及NF-κB。结果随着IAP下降,NF-κB及炎症因子水平均逐渐下降,第3d、第5d两组TNF-α、IL-6水平与治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手术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第3d、第5dNF-κB、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第5d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IL-6、MIF、TNF-α及NF-κB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CS随着IAP下降NF-κB活性降低,IL-6、MIF、TNF-α水平下降。

  • 标签: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炎症因子 N-&kappa 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12月,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采取产后操锻炼。结果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具有提高改善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盆底肌肉训练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康复效果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高血压脑出血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30例患者,行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包含30例患者,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2周时,研究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P>0.05),而对照组依旧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控制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0mg+0.9%生理盐水100ml,1次/12h),观察组联合应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0.15PNA+0.9%生理盐水100ml),疗程为2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

  • 标签: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NIHSS评分 hs-CRP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仅仅是脂质沉积病,实质是一种慢性炎症增生性疾病,炎症反应在病变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炎症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而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重要病理机制,故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和因子可能是一重要的触发机制。本文就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几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A(SerumAmyloidA,SAA)、新喋呤、黏附因子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A新喋呤黏附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进行干预,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清中主要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探讨辛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熏香烟加气管内滴入LPS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两周后给予辛伐他汀2.5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率,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中IL-8、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测定肺组织中IL-8、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率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8、TNF-α、CRP浓度均降低(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肺组织及气道炎症,对COPD大鼠的炎症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症 大鼠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和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患儿7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危重评分法将全部入选患儿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对入选患儿进行炎症因子检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炎症因子和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经研究显示,WBC计数及PCT随病情加重升高,差异显著,P<0.05;PLT计数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降低,非危重组合和危重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RP随危重症评分降低而升高,非危重组和危重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CT和WBC计数与危重评分呈正相关,而PLT计数与危重症评分则呈负相关,CRP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炎症因子指标中WBC计数、PCT及PLT计数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重症肺炎 脓毒症 危重评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在急性肺损伤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病理损伤。方法选择清洁型大鼠3月龄20只(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约(220±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简称K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10只,简称L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6mg/kg使用大鼠左肺进行灌洗取灌洗液,使用大鼠右肺下叶进行病理学观察,使用大鼠右肺上叶及中叶进行NF-KB测定。结果模型组(L组)肺水肿、肺泡及间质炎症、肺泡及间质出血、肺不张、透明膜形成5个检查项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K组)。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模型组(L组)均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TNF-a阳性,检测出1例(10.0%)IL-1β阳性,模型组(L组)检测出2例(20.0%)TNF-a阳性,检测出7例(70.0%)IL-1β阳性,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对肿瘤及肺部炎症有正向相关意义。

  • 标签: 大鼠 急性肺损伤 肿瘤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的差异。结果AMI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P<0.05),血清IL-10显著低于CON组正常健康人(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处于炎症失衡状态,血清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而血清IL-10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FPG、2hPG、HbA1c、IL-6、TNF-α、hs-CRP、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个组相关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2hPG、HbAlc、IL-6、TNF-a、hs-CRP、HOMA-IR的数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纯利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炎症因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血清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2例确诊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益生菌组(n=53)和对照组(n=49);益生菌组每日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制剂,实验室检测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并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的水平。结果益生菌组的FMN、GLU的情况经干预后均好于对照组,HbA1c也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经干预后TNF-α血清浓度显著下降,而脂联素血清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补充治疗有助于血糖控制情况的好转。

  • 标签: 益生菌 Ⅱ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及治疗后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小儿神经专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采用流式荧光技术(Luminexmultiplex)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结果治疗前,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治疗后,其中25例症状改善,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组治疗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症状无改善组炎症因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慢性炎症改变,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改变可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病情改善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炎症因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炎症因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组)和50例正常育龄女性(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卵巢体积、卵泡数目、CRP、TNF-α、IL-1β、IL-6和IL-18并比较其差异,分析CRP、TNF-α、IL-1β、IL-6和IL-18与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相关性。结果PCOS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体积、卵泡数目、CRP、TNF-α、IL-1β、IL-6和IL-18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CRP、TNF-α、IL-1β、IL-6和IL-18分别与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正相关,CRP、TNF-α、IL-1β、IL-6和IL-18越高则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越大(均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CRP、TNF-α、IL-1β、IL-6和IL-18显著升高,与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正相关,在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炎症因子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的观察,分析孟鲁斯特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一组在治疗中加入孟鲁斯特这一药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白天和夜间的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的患者效果更明显。

  • 标签: 孟鲁司特 哮喘急性患者 外周血炎症因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和炎症因子,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和正常人(CON组)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并比较其差异,分析AECOPD组患者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ECOPD患者脂联素显著低于CON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高于CO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ECOPD组患者脂联素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P<0.05),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显著降低,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升高,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 标签: COPD 急性加重期 脂联素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原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查将居住于海拔2500~4250m的高原地区常驻人群分为四组健康对照组(无肺动脉高压,a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b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c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6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c组及d组血清HIF-1α及VEGF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HIF-1α及VEGF浓度增高,肺动脉压力高低与血清HIF-1α及VEGF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8及0.536,均P<0.01)。结论血清HIF-1α、VEGF与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原肺动脉高压 缺氧诱导因子-1&alph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长春西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30mg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30mg长春西汀;50mg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50mg长春西汀。9天为一疗程。结果①30mg治疗组及50mg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O.05。②治疗前三组hs-CRP分别为4.70±0.68mg/ml(对照组),4.76±0.86mg/ml(30mg治疗组),4.82±0.94mg/ml(50mg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依次为4.42±0.59mg/m1,4.18±0.93mg/ml,3.57±0.84mg/ml。治疗前三组IL-6分别为6.41±0.90pg/ml,6.52±0.98pg/ml,6.48±1.30pg/ml;治疗后依次分别为5.89±0.87pg/ml,4.89±0.77pg/ml,4.12±0.96pg/ml。治疗前三组间hs-CRP、IL-6两两比较及治疗组(30mg治疗组+50m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间hs-CRP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30mg治疗组+50m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IL-6比较30mg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显著高于50mg治疗组,P<O.05,且对照组极显著高于50mg治疗组,P<O.01。③血清hs-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173,P=0.035)。结论注射用长春西汀能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及IL-6,且剂量不同降低IL-6的效果不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简称极化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ipopolysaccharide,LPS8mg/kg),极化液组(LPS8mg/kg+GIK4ml?kg-1?h-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注射后3d脓毒症组和极化液组大鼠血清TNF-α,IL-10升高(P<0.05);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脓毒症组大鼠TNF-α,IL-10升高,而极化液组TNF-α下降(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注射后3d和5d极化液组大鼠TNF-α,IL-10、TNF-α/IL-10比值较低(P<0.05),且极化液组TNF-α/IL-10比值在制模后5d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GIK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内毒素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