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对脑性瘫痪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痉挛型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5)只接受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n=15)接受一般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min接受专门下肢康复机器练习。两组脑瘫患儿治疗时间都为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的E区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E区评分都好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训练结合一般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痉挛型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肢康复机器人 粗大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癌过程中使用达芬奇机器进行辅助所起到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择取10名在达芬奇机器的辅助之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癌患者以及10名常规性开放手术的肾癌患者分别作为干预组以及常规组。对比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并探究两种方式对于护理工作产生的影响。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都好于常规组,且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癌过程中使用达芬奇机器进行辅助,能够提升预后效果,同时降低护理工作的难度。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 肾癌根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联合徒手平地步行训练在脑卒后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观察组采取下肢康复机器联合徒手平地步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与步行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测评量表(下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而10m步行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联合徒手平地步行训练,可有效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步行的速度与耐力。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达芬奇机器辅助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择是指个体不能觉察他们的偏好与决策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即人们不能发现真实偏好被操纵。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对选择的解释主要有记忆表征和选择偏好理论,而选择的影响因素则包括选项相似性、时间、情绪和虚假反馈方式等。选择是一个稳健的、可重复的、戏剧化的过程,在选择偏好中普遍存在,对人们的偏好改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由于选择的普遍性与独特性,及其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对选择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未来的研究应该对选择的心理机制与产生根源、影响因素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选择盲 记忆表征理论 选择偏好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洁灌肠对回部肠套叠整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126例回部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给予彩超监测下温生理盐水加压灌肠)与观察组(63例,加压灌肠前常规给予清洁灌肠),比较观察两组患儿肠套叠整复时所用压力、整复所用时间、整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整复时所用压力(7.12±1.34)KPa、整复所用时间(13.34±1.3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0.12±1.56、21.12±1.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整复成功率高达92.06%(58/63)明显高于对照组74.60%(47/6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部肠套叠患儿在行彩超监测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前常规清洁灌肠,可降低整复时的压力、提高整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回盲部肠套叠 清洁灌肠 温生理盐水加压灌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穿下PICC置管异位于颈内静脉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例,本组患者在术前诱导化疗时均在穿下行PICC置管,本组患者PICC均异位于颈内静脉,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在经过PICC导管复位后,均行X线检查复位成功,并顺利完成后续化疗,并在计划内拔管。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静脉炎,经过及时处理后好转。结论导致PICC置管异位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只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影响PICC导管异位的因素,并积极的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和避免由于技术上的欠佳等因素导致的PICC置管异位,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盲穿 PICC置管 异位 颈内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样(饮料)中合成色素测定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直接测定质控样中的未知合成色素。结果色素分离效果理想,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回收率在95~101%之间,相对标准差小于3%。结论HPLC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适用于样中合成色素的同时测定。

  • 标签: 质控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色素 梯度洗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图与案例学分别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121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思维图教学法的42名学生作为观察组1,采用案例学教学法的39名学生作为观察组2,另外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1与对照组,观察组2与对照组学生的外科护理学专业知识成绩、专业实验成绩以及外科基础知识的期末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学生外科护理学的专业知识成绩、专业实验成绩以及外科基础知识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中采用思维图和案例学均可以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外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 标签: 思维导图 案例导学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ICU脑卒中患者床旁插螺旋形鼻肠管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自2015年12月-2016年6月入住ICU的重症卒中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经验式的床旁置管,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床旁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床旁插鼻肠管的成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循证护理 ICU脑卒中患者 盲插鼻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床旁插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老年科80岁以上的吞咽障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有5例反复发生呛咳、误吸,对其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床旁插鼻肠管,可减少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吞咽障碍 床旁盲插 鼻肠管 误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湿热敷法预防肘下穿式PICC置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肘下穿式PICC置管后,常规给予干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科行肘下穿式PICC置管后,给予湿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18例,发生率为20.9%,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7例,发生率为8.1%,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热敷法对肘下穿式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尤其山区贫困地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湿热敷 预防 肘下盲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的用药特点,并且根据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86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且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老年患者经过调查后发现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以及多尿、排尿困难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分别占据着总例数的40.86%、26.88%、12.37%、10.75%和9.14%。结论为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老年患者进行合理用药。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老年患者用药水平质量的提升,有利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 标签: 老年人 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乐陪伴分娩,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在全国各地已应运而生。我院产科由助产士在产程活跃期开始实行“一对一”乐陪产,并实行弹性工作制。同时我们观察了乐陪产对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分娩结局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导乐 陪伴分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在医台中的实践运用体会。方法挖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规范医台护士的服务质量,对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激发了医台护士工作热情,服务的质量成为患者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门诊 优质护理 导医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工免疫组化与全自动免疫组化有效结合应用的优缺点。方法一抗选择手工操作,二抗及显色系统采用全自动染色。结果节省一抗成本,染色结果定位准确,背景清晰,减少操作时间。结论对于免疫组化数量不太多的医院既减少手工操作染色带来的人为误差,又能达到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的标准化。

  • 标签: 免疫组化 手工染色 机器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