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本研究组原创的原位合成短流程专利技术,结合制备方案和工艺参数优化,研制出了具有高度WC特征晶面取向分布的WC-Co硬质合金块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方法对所制备的硬质合金材料的物相组成、取向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同时对WC特征晶面取向分布形成机理从粉末物相组成和烧结过程参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WC晶粒呈现明显的板状晶,硬质合金块体在垂直于烧结压力方向上具有WC晶粒基面(0001)择优取向分布,在平行于烧结压力方向上,基面面积分布比例明显减少,相应的出现了WC晶粒柱面(10-10)的择优取向分布。粉末中缺碳相含量和烧结过程中辅助压力的大小对最终制备的合金块体WC晶粒的取向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碳相在烧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碳化形成板状WC晶粒并在压力的作用下趋于基面垂直于压力方向分布为块体中WC特征晶面取向分布的主要形成机制。

  • 标签: EBSD 基面择优分布 硬质合金 板状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0例胆总管疾病患者中,均采用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辅助内镜进行胆总管组织活检。结果采用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一次性送镜成功28例。送镜成功的28例患者中,活检证实为胆管癌的有9例,其中,高位肝管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中下段胆管癌5例。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辅助内镜对中下段胆管癌的检出率较高。结论胃镜可作为经口胆道镜进入胆总管进行组织活检,对胆管癌尤其是中下段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细胃镜 胆管癌 活检 诊疗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57-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乳腺癌筛查中B及B联合针穿刺的筛查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B筛查,而实验组给予了B联合针穿刺筛查,然后对其筛查结果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阴性似然比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假阴性率(漏诊率)、假阳性率(误诊率)、阳性似然比和诊断指数等指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筛查时,为其提供B联合针穿刺筛查,可以有效提高其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B超 B超联合细针穿刺 乳腺癌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彩引導下针穿刺活检(US-FNAB)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彩引导下对41例甲状腺结节(直径0.5~1.5cm)患者行US-FNAB,分析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从而判断US-FNAB的准确率。结果患者手术后病理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腺瘤3例),其中US-FNAB诊断良性病变5例,无法判断病理类型1例,取材过少无法诊断1例。甲状腺癌34例(乳头状癌32例,髓样癌1例,滤泡性癌1例),其中US-FNAB诊断恶性结节32例,无法判断病理类型1例,取材过少无法诊断1例。US-FNAB诊断甲状腺结节准确性、敏感性分别为90.2%和95.1%。US-FNAB细胞学结果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Kappa=0.694,χ2检验P=0.480>0.05,提示US-FNAB与手术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良好。41例行US-FNAB穿刺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声音嘶哑、吞咽和呼吸困难等明显并发症。结论US-FNAB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高,且具有操作快速、安全的特点,是诊断甲状腺结节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彩超 细针穿刺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内窥镜行乳管检查的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行乳管内窥镜检查病人101例,做好检查前后的配合、护理。结果检查全部成功,检查后无发生医源性感染。结论熟练的检查时配合及细心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 标签: 乳腺疾病 内窥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2021.1~2022.12这一时间段内,选出60例在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30例采用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进行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SMP) 进行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一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细经皮肾镜 肾结石手术 碎石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在肾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2021.1~2022.12这一时间段内,选出60例在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30例采用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进行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SMP) 进行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一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细经皮肾镜 肾结石手术 碎石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硬质钴铬合金基托与隐形义齿材料联合制作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63例,联合组采用硬质钴铬合金基托与隐形义齿材料联合制作的全口义齿治疗,单一组采用单一隐形材料制作的全口义齿治疗,分别于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联合组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后,联合组修复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一隐形材料制作的全口义齿相比,硬质钴铬合金基托与隐形义齿材料联合制作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近远期效果较好,能获得较好的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

  • 标签: 牙列缺失 全口义齿 硬质钴铬合金基托 隐形义齿材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胃镜联合胃镜双镜联合内镜下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比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消化内科治疗的10例胃底黏膜下肿瘤。将其分为常规配合组标准胃镜单钳道下行EFTR术5例;经胃镜联合胃镜双镜联合配合组经标准胃镜联合胃镜双镜联合下行EFTR术5例,均予全身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方式下实施EFTR术。对比观察分析两组完全切除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术后感染),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EFTR术,完全切除率均为100%。常规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122.20±19.80)min;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手术操作配合时间为(41.13±4.63)min;两组术中均有少量出血,其中常规配合组2例,双镜联合配合组1例;常规配合组出现术后感染1例;两组均未出现术中低氧血症、迟发型出血及迟发型穿孔。经过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常规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7.20±1.48)d,双镜联合配合组平均住院日为(6.40±0.55)d。结论经标准联合胃镜双镜联合应用,胃镜辅助下牵引、创面冲洗、止血以辅助牵引改善EFTR术操作视野,实现直视下剥离操作,降低了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精准的术中配合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EFTR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双镜联合 全层切除术 胃底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术前诊断中B联合针穿刺活检(FNA)的应用选择。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2个良性结节与169个恶性结节,回顾性分析其B四个不良特征(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伴钙化)对良恶性鉴别的意义以及针穿刺对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结果分别满足其中一、二、三、四个B不良特征(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伴钙化)时,其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分别为35.59%、49.56%、78.56%、95.08%,其针穿刺的正确率分别为76.32%、91.07%、89.09%、100%。结论根据B不良特征的多少,可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进行分类。B联合有选择的针穿刺可提高恶性结节检出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活检。

  • 标签: B超 细针穿刺 边界 形态 钙化 回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引导下的针穿刺活检的方式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在B引导下进行针穿刺活检,观察该检测方式对于恶性肿瘤病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84例患者中有78例得出了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经穿刺得出诊断的比率为94%,且在进行穿刺活检之后,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状。结论B引导下进行的针穿刺活检对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穿刺活检的检查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创伤部位较小以及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此外患者的诊断满意度也较高,所以穿刺活检仍是恶性淋巴瘤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检测办法。

  • 标签: B超引导 细针穿刺活检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联合虚拟导航以及ROSE在肺外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脉冲 CO2 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的疗效 。 方法: 将 2017 年 6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本院的 70 例面部凹陷性疤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 35 例)与对照组( 35 例),实验组应用脉冲 CO2 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点阵激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期疤痕评分(治疗前、治疗后的疤痕面积、疤痕颜色与疤痕凹陷度)。 结果: 经过两种治疗方法后,对比临床疗效,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疤痕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疤痕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的疤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意义( P<0.05 )。 结论: 在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患者时,应用脉冲 CO2 点阵激光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点阵激光,能够有效修复患者的面部凹陷疤痕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脉冲 CO2 点阵激光 面部凹陷性疤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面部痤疮瘢痕患者接受脉冲CO2激光治疗中应用连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取2021.5至2022.4我院接治且接受脉冲CO2激光治疗的40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进行探析,将其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0例,实施连续护理),探析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结果:经不同护理手段干预后,研究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轻,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在面部痤疮瘢痕患者接受脉冲CO2激光治疗过程中,运用连续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促进患者面部病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面部痤疮瘢痕 超脉冲CO2激光 连续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痤疮后表浅凹陷性疤痕应用常规手术治疗与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手段干预意义。方法:由于开展的治疗方法不同,因而将痤疮后表浅性凹陷性疤痕患者分组,即常规手术治疗(对比组30例)与脉冲CO2点阵激光(探究组30例),较比不同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以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方面进行较比,探究组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后表浅凹陷性疤痕效果更加明确,抑制病情持续发展,值得推广。

  • 标签: 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 表浅凹陷性疤痕 痤疮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对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治疗中微针、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20.6~2021.6就诊于我院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45例予以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者纳入治疗组,45例予以微针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较高,P

  • 标签: 痤疮凹陷性瘢痕 微针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评价采用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皮下分离术对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的整体效果。方法 选取88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于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脉冲CO2点阵激光作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皮下分离术作为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为8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皮下分离术这一方式进行患者的治疗工作,对促进患者疤痕的修复具有重要帮助,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值得不断推广。

  • 标签: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 皮下分离术 痤疮凹陷性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脉冲CO2激光联合调Q532nm激光治疗老年斑及老年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老年斑及老年疣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40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脉冲CO2激光治疗,40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调Q532nm激光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在日常活动、心理感受以及衣物选择方面的DLQ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脉冲CO2激光 调Q532nm激光治疗 老年斑 老年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质容器盒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硬质容器盒使用的流程,保障硬质容器盒的规范化使用与维护。方法选择本院41个硬质容器盒,从使用次数、外观、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硬质容器盒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维护保养及改进。结果41个硬质容器盒经维护后可正常使用。结论通过硬质容器盒的维护,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规范化使用。

  • 标签: 硬质容器盒 性能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