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对 70 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定期化疗,每次化疗对患者进行灌注全过程的系统护理、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随访 3 个月至 1 年。 目的 探讨性膀胱患者膀胱化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0 例性膀胱患者膀胱灌注化疗与护理结果,对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发率 13.9% 。结论 加强对性膀胱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治疗 护理
  • 简介: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pMRI)是前列腺癌诊断,分期及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本研究以前列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Version2,PIRADSV2)为基础,结合本单位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对前列mpMRI的技术规范进行介绍,包括MRI检查前准备、设备要求、扫描序列等。

  • 标签: 前列腺癌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鳞癌的CT和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增强CT资料,重点观察病灶部位、大小、边缘、强化方式、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8.7岁.3例位于胰头、6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大小2.0cmx2.0cm至10.0cmx6.6cm不等,平均为3.7cmx4.8cm.9例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侵及胰周组织.2例发生肝、脾转移.8例肿瘤瘤体内发生坏死囊变,仅1例为实性组织.9例肿瘤均未见出血、钙化.肿瘤实性成分在平扫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平均CT值分别为(30.7±4.7)Hu、(60.2±14.5)Hu和(71.2±21.4)Hu.在发生中心坏死的8例肿瘤中,瘤体均呈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仅1例实性瘤体呈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未见中心坏死.位于胰头部的2例肿瘤引起胆、胰管轻度扩张,远端胰腺未见明显萎缩.结论:胰腺鳞癌常发生瘤体内坏死囊变,实性成分在CT中表现为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治疗前列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0 例前列增生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 40 例,其中一组采用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 TUVP )进行治疗,为 TUVP 组;另外一组采用双极等离子剜除术 (PKEP) 进行治疗,为 PKEP 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以及剩余尿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在前列增生症治疗中,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方法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双极等离子前列剜除术可以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一定的减少。

  • 标签: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 简介:生物样本库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大量生物样本信息的有序存储和高效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自2002年开始,系统收集在本单位行前列MRI检查的患者信息,逐步探索建立了前列MRI影像生物样本库。本研究以本单位实际经验为例,简要介绍前列MRI影像生物样本库的建立情况。

  • 标签: 生物样本库 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第2版前列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Version2,PI-RADSV2)是一个应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pMRI)检查进行前列临床显著癌诊断的影像学规范。PI-RADSV2制定了mpMRI技术参数的最低标准,简化并标准化影像学报告内容,提出了与前列临床显著癌风险相关的分级标准。笔者根据PI-RADSV2的标准化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构建了前列mpMRI的结构式报告模板,旨在对该结构式报告进行解读。

  • 标签: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前列腺癌 结构式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肌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肌增生症的低频和高频超声表现,对常规低频超声与低频联合高频超声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罗一阿氏窦的显示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胆囊肌增生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胆囊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联合复合前列特异抗原(c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7例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在前列穿刺前行血清cPSA检测,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取材准确率为100%。147例临床拟诊患者前列腺癌穿刺活检阳性率为38.8%(57/147),其cPSA检测临界点为7.6ng/mL。cPSA≥7.6ng/mL79例,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2.2%,前列穿刺活检阳性率达68.4%(54/79),46.3%的患者(68/147)可避免穿刺活检。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cPSA以7.6ng/mL为临界点,可显著增加前列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 标签: 经直肠超声引导 前列腺穿刺活检 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之后病理活检确诊子宫肌瘤患者和子宫肌症共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子宫肌瘤组;对照组患者为子宫肌症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病理活检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呈现内部低回声,稍强回声情况较少,肌瘤体积较大患者呈现边界有声晕、边界清晰,整体呈现螺旋样。子宫肌症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子宫体积呈现弥漫性(轻微)增大,出现筛孔状小暗区,存在星点状血流信号。肌瘤组边界清晰率和低回声率高于肌组,不均匀回声率低于肌组(P<0.05);中回声率、强回声率两组比较(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肌症的临床观察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诊断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价子宫肌病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对82例经腹腔镜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的超声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减轻的同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病分数也相应降低.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肌病治疗前、后子宫肌壁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治疗后 经阴道超声检查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 超声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穿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7例疑似前列占位病变患者,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穿刺活检,并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结果77例患者中,检出良性前列增生伴慢性炎症者占27.3%、前列不典型增生占10.4%、前列腺癌占62.3%。将患者按前列特异性抗原(PSA)值分为4组,4-10ng/mL组、10-20ng/mL组、20-50ng/mL组、〉50ng/mL组,各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20.0%(3/15)、43.8%(7/16)、71.4%(15/21)和92.0%(23/25)。与4-10ng/mL组比较,其他各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P〈0.005,P〈0.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1.7%(9/77)。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穿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经直肠超声 经会阴 前列腺 穿刺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融合成像在超声阴性MRI阳性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前列腺癌患者4例,术前1周MRI检查可疑前列腺癌病灶5个,而经直肠前列超声为阴性。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对MRI可疑前列腺癌病灶进行穿刺。结果:4例患者5个MRI可疑前列腺癌病灶穿刺结果显示,4个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1个病理诊断为前列增生,诊断阳性率为80%。结论:图像融合能提高超声阴性前列腺癌穿刺的阳性率。

  • 标签: 融合成像 前列腺癌 穿刺活检 超声
  • 简介:气肿性膀胱是一种复杂、严重的泌尿系感染,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内及膀胱腔内充斥气体,是膀胱急慢性炎症罕见的特殊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炎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是当前胰腺外科的难点之一。近年来,SAP发病日趋增多,上升至15%~30%,若诊治不及时或不得法,死亡率可高达40%~70%,24-48h内发生休克或多脏器衰竭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SAP有别于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梗阻性化脓性胆管、消化道穿孔等,如果能及时、合理地治疗,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可逆转,死亡率可降低到10%以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动脉灌注 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男,41岁,2009年8月底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身目黄染、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见胰腺弥漫增大,十二指肠镜示胆总管下段约5cm线性狭窄.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γ-球蛋白增高为26.5%,IgG增高为27.2g/L.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弥漫性肿大,呈"腊肠样"、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可见明显的周围包膜增厚征象,小叶结构消失,D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未见强化,延迟均匀强化,可见胰管变细,胰腺尾部胰管轻度扩张,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展,下段变窄,明显均匀强化,胆囊壁均匀增厚,均匀明显强化(见图1).

  • 标签: 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阑尾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0例阑尾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中,MSCT诊断正确率为95.0%。主要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55例,管壁增厚35例,脂肪条纹征48例,伴阑尾结石25例。结论:MSCT在急性阑尾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980n m 半导体红激光前列汽化术对BPH 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 293 例 BPH 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 6 个月的性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患者 6 个月后的性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经 980nm 半导体红激光前列汽化术治疗后,BPH 患者的性功能确实 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考虑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980nm 半导体红激光 前列腺气化术 BPH 患者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对腮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瘤17例共22个病灶,腮腺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均完成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腮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发病部位、生长轴线、肿瘤内低密度或囊变坏死、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肿瘤内或周边血管影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大小、左右叶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除能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淋巴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尤其对肿瘤内低密度组织成分或囊变坏死、增强血管影等显示有较好优势,对两者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 标签: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多形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髋关节如何从平片上判断预后功能分期。方法:100例成人AS髋关节,男91例.女9例;根据法定成人年龄.本组最小19岁.只有1例71岁.平均29.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腰背和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结果:100例成人强直性脊柱.其中7例行MR成像检查。均有骶髂关节和髋火节病理性征象和股骨头灶性坏死。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达95%、股骨头关节边缘滑膜骨化发生率达84%。垂线征是一种骨化线,它从股骨头内下缘向外下至股骨颔,发生牢为69%。100例成人强直性脊柱髋臼窝狭窄的发生率高达75%。耻骨联合边缘硬化或吸收和坐骨结节大收肌腱附着点骨化发生率为53%。根据上述综合征象.提出髋关节分为4期。Ⅰ期:两侧髋关节变化轻微;Ⅱ期:髋关节狭窄伴随关节周围有明确异常征象;Ⅲ期:髋荚节严蕈狭窄伴随关节周围的严重异常;Ⅳ期:髋关节韧带骨化融合或骨性融合。结论:以髋关节软骨坏死的程度可将强直性髋关节分为4期.体现了预后功能的判断。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炎 X线平片 MRI 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