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下呼吸多重耐药菌定植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463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并行气管切开超过2个月的98例患者,均合并多重耐药菌定植。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48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20d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及入住ICU的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和入住ICU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合并下呼吸多重耐药菌定植的神经外科患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气管切开 多重耐药菌定植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鼻塞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的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新生儿采用鼻塞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鼻塞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前和治疗24h后患儿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partialpressureof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ofcarbondioxide,PCO2),氧合指数(carterialoxygentension,PaO2/FiO2)和pH值。结果鼻塞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后新生儿PaO2、PCO2、PaO2/FiO2和pH值均优于正压通气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危重呼吸病低氧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做好通气压力调节,新生儿鼻部皮肤及黏膜的保护,预防呕吐等护理对保证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危重呼吸病 低氧血症 气道正压通气 护理
  • 简介:分析呼吸机依赖产生的原因包括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营养失衡、撤机时机不当、心理障碍等多种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撤机时应严格掌握停机指证,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重视对病人的心理疏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撤机,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 标签: 呼吸机依赖 撤机 护理
  • 简介:总结重症监护病房15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及撤离呼吸机过程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撤机前护理、呼吸机撤离常用方法、撤机方式、撤机后护理,认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使用及撤离呼吸机过程中的观察护理很重要,通气治疗过程顺利能使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率达到94.6%;强调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撤机指征后应做好撤机前后的准备、监测及护理,以保证患者顺利撤机。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离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总结了80例无痛胃镜下治疗小儿上消化异物的护理经验和配合方法。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认为无痛胃镜下取小儿异物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护士在术前精心的准备、术中默契的配合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小儿 上消化道 胃镜检查 异物 护理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留置经皮骨穿针患者术后针感染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采用经皮骨穿针治疗的患者100例,收集其术后针感染发生的时间、感染分级等,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经皮骨穿针的针感染发生率是34.0%,感染病例中82.4%的患者为轻度感染,17.6%为重度感染;术后1~2周是针感染的高发时间。针松动、开放损伤、外固定是经皮骨穿针针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经皮骨穿针留置时间的延长,针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加(P〈0.05)。结论保留经皮骨穿针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持经皮骨穿针的稳定性和针周围清洁、干燥。尤其是对于开放损伤及外固定的患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 标签: 经皮骨穿针 针道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对1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评定、鼻饲、心理护理、吞咽器官训练、直接摄水训练、直接摄食训练。经过治疗和康复护理,患者基本痊愈65.3%,明显好转23.3%,好转7.3%,无效4.0%。对脑卒中重症吞咽障碍患者尽早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洼田饮水试验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社区护士对呼吸卫生策略知识掌握程度及执行情况。方法采用自设问卷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4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呼吸卫生策略知识得分为(6.53±1.34)分;在呼吸卫生策略执行方面,89名(60.96%)社区护士在接诊具有呼吸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每次遵循飞沫隔离措施;27名(18.49%)护士每次在接触呼吸分泌物后执行手卫生;只有3名(2.05%)护士每次都为有呼吸感染征象的人员(包括陪伴)提供口罩。结论应该加强社区护士呼吸卫生策略的理论培训,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 标签: 社区保健护理 护士 呼吸道感染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人工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建立人工气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理法,观察组实施循证气管理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的指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胰腺炎 人工气道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上消化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影响。方法将104例上消化异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异物清除效果、SAS评分、Y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异物清除效果好于对照组(Z=-2.085,P〈0.05),SAS、Y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11.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躁、躁狂等负面情绪,提高上消化异物取出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 异物
  • 简介:总结三维教学模式在呼吸机相关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组建呼吸机支持小组,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值班应急培训、视频教学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培训,培训3个月后进行呼吸机应用知识和技能考核。三维教学模式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呼吸机应用能力,保障了呼吸机在临床的使用安全。

  • 标签: 呼吸机 三维教学模式 培训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床上主动或被动的全范围关节活动,每日两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每日两次。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活动可以缩短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神经肌肉功能萎缩、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天数。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衰竭 早期康复
  • 简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通过间接吞咽训练、直接吞咽训练、康复综合治疗训练、中医治疗、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消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手法按摩,干预组采取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的方法。2组治疗5d后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Z=-2.538,P〈0.05)。结论采用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好,护理人员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拔罐疗法 按摩 急性乳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1例临床确诊为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寻找COPD患者呼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实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能提高COPD患者呼吸训练的依从性。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循证护理 呼吸训练
  • 简介:[目的]观察责任护士临床思维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病人由责任心强、经过培训的护士对其进行护理,对照组病人由工作经验较少、未经过培训的护士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卧床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6例和13例病人发生心绞痛,2例和7例病人出现并发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护士临床思维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效果非常好,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卧床天数,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士临床思维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终末期癌症病人急性阿片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定期干预,比较两组阿片类中毒率、早诊率、阿片中毒死亡率以及中毒纠正后爆发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阿片中毒早诊率高(P=0.037)、解救后总体爆发痛率低(P=0.021),阿片中毒率和中毒相关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阿片类中毒早诊率和降低阿片解救后爆发痛发生率。

  • 标签: 癌痛 阿片中毒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干预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2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接受AMI患者程序化模式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音乐干预护理。在治疗的第5天测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和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3,P〉0.05)。结论音乐干预疗法可改善AMI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音乐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