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DM)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近年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约12%~25%的DM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严重影响和威胁DM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DM是DM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WHO(1999年)对DM的定义: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坏死.DM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烂,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和足部坏疽.因DM造成的截肢者是非DM患者的15倍,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

  • 标签: 综合治疗 糖尿病 足溃疡 下肢感染 高发病率 常见多发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溃疡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溃疡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患者生存质量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淄博市第一医院门诊接收的糖尿病溃疡患者73例。采用健康问卷抑郁分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及严重程度。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e)水平、糖尿病溃疡持续时间、吸烟史等。wagner分级判断患者糖尿病溃疡的严重程度,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根据PHQ评分,入组患者总抑郁症发病率49.3%,中重度抑郁发病率17.8%。HbAlc≥7.0%者抑郁发病率(66.7%)较HbA1c〈7.0%者(35%)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抑郁患者较轻度抑郁患者HbAlc不达标比率更高(P〈0.01)。wagner分级1级者抑郁发病率39.1%,2~3级抑郁发病率48.6%,4~5级抑郁发病率69.2%,wagner分级与抑郁症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糖尿病溃疡持续时间〉6个月时抑郁发病率(58.1%)明显升高(P〈0.05)。SF-36量表示抑郁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果未发现糖尿病溃疡患者抑郁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数量及吸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溃疡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溃疡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抑郁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溃疡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抑郁症 PHQ-9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干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的新技术。本研究拟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糖尿病自体干细胞移植静脉麻醉的效果,探讨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干细胞移植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了解区县医务人员糖尿病诊疗水平并进行培训。方法对55名区县医院医务人员分别在糖尿病诊疗技术培训前、后进行糖尿病诊疗能力展开调查。结果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的临床识别能力、足部体检能力、预防及治疗能力、健康教育及多学科小组组建能力得到提升.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专业类别(OR=19.464,95%CI=1.837—206.243)、糖尿病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OR=34.825,95%CI=3.486~347.875)会影响糖尿病伴感染时抗生素选择。结论专业化糖尿病培训是提高区县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水平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课程培训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病溃疡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临床特点,探讨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远洋分院1年内所有住院的糖尿病溃疡患者资料,包括常规生化检查、器官功能检查和治疗情况.根据病情进行Wagner溃疡严重性分级和感染严重性分级.比较死亡与非死亡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估这些指标对死亡的风险差异。结果:糖尿病溃疡患者住院病死率为8.6%,死亡原因中心功能衰竭占31.5%,心源性猝死占21.1%。死亡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钠离子较低,肾功能、心功能等均较差(P<0.05),溃疡病情较重(P〈0.05),感染较重(P〈0.05),除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外的其他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均较非死亡患者更高且病情更严重(P〈0.05)。糖尿病和溃疡病程、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指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期间死亡的溃疡患者全身状态,特别是心血管功能较差,提示在诊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控并及时干预。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死亡率 心源性猝死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 简介:糖尿病(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增多,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多,治疗费用高,且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危及生命。糖尿病足轻者为足部皮肤发凉、苍白或紫褐色,水泡、血泡或浅溃疡,重者为较深溃疡、有脓性分泌物,肌腱及骨质破坏,或灶性干性坏疽。糖尿病在综合治疗上分三个阶段:基础治疗阶段、去腐阶段、生肌阶段。生肌阶段为治疗最后阶段,表现为:经过基础治疗、清创去腐两个阶段之后,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感染及糖尿病得到控制,相关并发症得到基本纠正,坏死组织逐渐清除,分泌物明显减少,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2004至2007年,我科对糖尿病患者在生肌阶段局部使用金因肽、654-2取得较好效果,促进了创面愈合。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654-2 糖尿病足 生肌阶段
  • 简介:目的构建糖尿病病管理新模式,观察新模式下糖尿病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初次就诊的糖尿病溃疡患者52例,将患者按预设编号电脑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医护联合糖尿病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单一科室治疗模式,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时就患者溃疡治愈率、平均住院日、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接收多学科联合诊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6.44+2.93)mmol/L、(8.52±2.09)mmol/L)]较对照组[(8.17±3.19)mmol/L、(10.77±3.27)mmol/L1降低;观察组入院后3个月、6个月时HbA1c(7.2%、7.7%)及治疗后6个月溃疡复发率(3.8%)均低于对照组(8.9%、9.1%和15.4%)。不同严重程度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跨学科协作医护联合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溃疡治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跨学科协作 医护联合
  •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早期血浆与组织醛固酮水平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肾细胞损伤和CD2AP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10只,10只同龄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每天给予干预组依普利酮悬浊液灌胃(50mg/kg,溶于2ml过滤水),未干预组和对照组用同体积过滤水灌胃。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血浆醛固酮和肾组织醛固酮。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CD2AP基因和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肾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SHRs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干预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未干预组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显示未干预组上皮突节段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度增多,肾间质毛细血管扩张。未干预组CD2AP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肾小球CD2AP蛋白表达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587,P〈0.01)。肾小球CD2AP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浆和肾组织醛固酮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552和r=-0.577,P〈0.01)。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早期的细胞损伤与血浆和肾组织高醛固酮水平有关。依普利酮可以减轻细胞损伤,改善CD2AP的表达。

  • 标签: 高血压 醛固酮 足细胞 CD2AP 依普利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