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每天一杯牛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不过,虽然牛奶可以在任何时间喝,但是如果选择下面推荐的四个“黄金时间”,营养吸收效果会更好。第一个喝牛奶的黄金时间是早餐后。早餐承担着人体全天能量总需求的25%到30%。牛奶作为一种非常容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食物,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仅可以有效滋润刚刚经历了一整夜空腹状态的肠胃,也可以为人提供充足的能量与营养需求,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 标签: 天然食物 营养成分 空腹状态 营养吸收 精神饱满 生活习惯
  • 简介:过去有研究袁明:睡眠不足,长时间的工作和身体自然周期的紊乱会干扰司机和飞行员的表现。医疗上亦是否有类同的影响呢?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临床团队进行了一项类似的研究已确定:加班或长期的轮班会影响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表现。他们分析了18597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后,发现手术时间并没有对预后产生影响。

  • 标签: 手术时间 疗效 睡眠不足 自然周期 医务人员 术后患者
  • 简介:现代人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早晨时间紧,所以早餐通常很简单,甚至路上就解决了;下班后,时间充裕,不论是做饭的心情,还是吃饭的心情,都十分放松,菜式自然就多了几道,吃得也往往多一些。晚餐可以丰富,但仍然要控制进食量,尤其不能吃得过晚,否则易造成血糖的波动并引发并发症。

  • 标签: 现代人 进食量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明确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BHS)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持续时间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发病24h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将发生BHS62例作为BHS组。又将BHS组以BHS持续时间分为〈7d组31例和≥7d组31例。另将未发生BHS的24例作为无BHS组。收集患者脑梗死发病后第1、2、3~5、6~8、9~11、12~14天心电图、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B型钠尿肽、心肌肌钙蛋白T、心脏超声、LVEF;入院及住院14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BHS持续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HS组患者出现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任意1种异常的时间为(22.7±17.4)h,BHS发生高峰在脑梗死后12~24h。BHS持续时间为(8.2±3.6)d,中位时间为7d。BHS组NIHSS评分(12.8±3.9)分,无BHS组为(7.8±3.1)分,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7d组住院时间较≥7d组缩短(P=0.03),〈7d组出院时NIHSS和mRS评分低于≥7d组(χ2=23.3,Plogrank〈0.01;χ2=34.4,Plogrank〈0.01)。结论对可能继发BHS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心脏监护应≥48h,对患者及时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有可能缩短BHS的持续时间,可能改善脑梗死的临床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 利钠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为冠心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53例确诊为AMI者1天24h、每年12个月发病分为4个时间段。找出4个时间段的分布规律。结果每天早晨6时至中午12时,每年1~3月是AMI的发病高峰。每日6~12时发生率为38.6%,每年1~3月发生率为39.9%,与其他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MI发病高峰为每天上午。每年的1~3月.发病在我市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 标签: 发病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 简介:研究者们发现打哈欠的时间长度能够指示大脑的容量以及神经元的数量,这进一步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类打哈欠的时间会长于其它哺乳动物。这一发现是基于像大猩猩、河马以及大象等动物虽然体型大过人类,但大脑的体积却十分小,而且它们打哈欠的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这一事实。这一现象指示了大脑的体积(并非头或身体的大小)与打哈欠的持久度有关。

  • 标签: 打哈欠 哺乳动物 时间长度 持续时间 神经元 大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近二十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住院病死患者死因及临床特征的变迁。方法将本院1978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共二十年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病人分为前后各十年共二个阶段,按导致死亡疾病的第一诊断分类,资料输入电子计算机,以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后二个阶段比较显示,心血管疾病总住院病死率有明显下降(11.2%vs7.8%,X~2=82,P<0.001);死亡患者中,疾病构成比有显著差异(X~2=19.3,P<0.05),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病、心性猝死所占比例增加,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后十年冠心病(73.4±9.0vs68.9±9.9,P<0.05)、感染性心内膜炎(38.8±16.7vs23.5±15.1,P<0.05)死亡年龄明显延迟,其它各种疾病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反映了当前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趋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诊断 心脏病 病因学 构成比 病死率
  • 简介:健康日报道,根据发表在《儿科急症医护》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shands医疗中心儿科急诊部住院的儿童有一半以上患高血压”。在2007年至2008年13个月期间,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市区Shands医院住院的近1000名18岁或年龄更小的患者,他们预测急诊科住院儿童中约100名入院时有高血压……但结果显示却超过500名儿童血压偏高,说明该处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

  • 标签: 住院儿童 儿科急症 医院住院 高血压 急诊部 佛罗里达州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病因和诱因,为临床防治AHF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126例)和中青年组(8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诱因发生情况。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AHF患者冠心病(17.24%比72.22%)和高血压病(10.34%比34.13%)病因比例显著升高,瓣膜性心脏病(12.70%比4.76%)、心肌病(35.63%比7.14%)、先天性心脏病(26.44%比5.56%)病因比例明显隆低(P均〈0.01)。在病因聚集性方面,老年组多病因较中青年组多见(39.68%比17.24%),中青年组单病因较老年组多见(82.76%比60.32%),P均〈0.01;两组患者诱因均以感染为最多见,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构成不同,老年患者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且多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标签: 心力衰竭 老年人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优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5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0.37±3.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4.62)分(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 标签: 冠心病伴高血压 优质护理 血压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心血管病人死亡率趋势。方法:查阅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12年来在我科住院死亡病人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年来住院病人总数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在269例死亡病例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3)在269例死亡病例中,以≥80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P〈0.001);(4)住院死亡率。以冠心病及夹层动脉瘤最高。分别达到5.78%,5.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冠心病的死亡率较之高血压、风心病、心脏病的显著增加(P〈0.001)。结论:12年来昆明地区心血管病人住院总数量上升.反映发病率增加,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成绩的显著。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住院病人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焦虑和抑郁对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要求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时、3年后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和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及3年后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两次评定结果之间均有差异(P〈0.01),心电图正常范围与异常范围之间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对心电图变化的影响可能与脑不对称反应有关,用药期间应注意加强心电图检查。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焦虑 抑郁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房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情况,以及房颤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是否影响其生活质量。方法入选住院房颤患者。患者自填焦虑抑郁量表,依据量表评分结果分为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及无焦虑抑郁状态的单纯房颤组。患者自填SF-36生活质量量表,经过量表评分后,对各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八个纬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入选118例房颤患者,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共病及单纯房颤的发生率分别是12.7%(15/118)、22.0%(26/118)、8.5%(10/118)和56.8%(67/118)。②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在PF、SF、MH、VT、GH五个方面比无焦虑抑郁的单纯房颤患者得分低;其中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无焦虑抑郁的单纯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房颤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及焦虑抑郁共病的情况。合并这类情感障碍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在PF、SF、MH、VT、GH五个方面受到一定影响,需要更为积极的临床干预。

  • 标签: 房颤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延误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的院前、院后因素以及对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在全国35家医院就诊、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2270例,输入数据库.对卒中发生时间、发病后就诊时间、就诊后查检时间、检查方式、医疗方式及到达医院的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270例患者中1039例在3h内到达医院,占45.8%;就诊到头部CT或MRI检查时间在30min内的患者为1084例,占47.8%;CT、MRI检查到读出结果所用时间在30min内有1221例,占53.8%;就诊后60min内得到治疗的患者为1250例,为55.1%;家庭运送为1652例,占72.8%,其中有811例,占49.1%,是在发病后6h以内到达医院;救护车运送为618例,占27.2%,使用急救车的患者在6h内到达医院494例,占79.9%;急诊作MRI检查的患者为1178例,占51.9%;无条件作MRI检查者为1092,占48.1%.发病后就诊时间≤6h患者,下列影响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到达医院的方式(P<0.01)、生活方式(P<0.05)、医疗状况(P<0.001)、知晓是否为高危个体(P<0.001)、发病地点(P<0.01)、居住地点(P<0.001)、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P<0.001).结论就诊前延误因素主要为途中延误,求助于120/999急救运送,可缩短医院前延误的时间.

  • 标签: 患者 医院 就诊 发病 卒中 MRI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89例,比较2组感染时间、部位、病原菌及病死率。结果感染组平均感染发生在住院后(3.7±1.6)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63.6%),上呼吸道感染6例(18.2%),泌尿系统感染7例(21.2%)。感染组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其中意识障碍和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独立的预测危险因素(P〈0.05,P〈0.01)。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死亡23例,占18.9%,其中感染组死亡18例。剔除死亡因素后,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多于非感染组[(17.8±4.1)dvs(12.5±5.3)d,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脑梗死 交叉感染 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意识障碍
  • 简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患者12个月后继续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潜在的获益和风险并未明确。Park及同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他们在两个试验中,随机分配了2701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且至少12个月无主要心脏或脑血管事件以及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或单独阿司匹林治疗。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持续时间 抗血小板治疗 置入后 阿司匹林 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优质护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无缝隙护理为分界点将10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业技术考核、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感染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ICU死亡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其ICU停留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ICU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效果。方法对在神经内科住院的486例患者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开展优质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和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满意度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