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方法12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TUR)(单次TUR组)者63例和首次TUR及术后4~6周内ReTUR(ReTUR组)者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了解TUR后肿瘤残留及ReTUR肿瘤病理分期重新评估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5.3月,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R组(28.81%和53.97%,P〈0.05)。ReTUR组患者中,23例(38.98%)发现有残余肿瘤,11例(18.64%)在首次TUR时肿瘤分期被低估。在发现残余肿瘤患者中,有16例(69.95%)在原发部位。结论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能有效发现首次TUR术后残余肿瘤,提高肿瘤分期准确性,降低肿瘤复发率。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肿瘤残余 分期 复发率
  • 简介: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常见原因。其发生首先以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起点,继而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展为特征肾小球硬化。据欧、美、日本统计资料表明,目前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病(ESRD)首位原因,占35%左右。近年来,我院应用肾元胶囊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早期糖尿病肾病 肾元胶囊 临床观察 治疗作用 微血管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简介:尿道下裂是泌尿、男性生殖道最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约为每300个出生男婴中有1例^[1]。近30年来,尿道下裂发生率成倍增长,1991年有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个尿道下裂男婴出生^[2]。

  • 标签: 尿道下裂 分期手术 一期手术 膀胱黏膜 尿道成形术
  • 简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占全部膀胱肿瘤75%~85%,其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不同组间肿瘤生物学特性有显著不同,依据临床和病理学指标,对此类肿瘤按照复发和进展风险以及预后不同又可分为低危、高危及中危组。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手术指征 高危 肿瘤生物学特性 黏膜下层
  • 简介:患者:女性,46岁,2003年7月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我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恢复良好,4年后因慢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逐渐丧失功能,2008年6月在我科再次肾移植术,术后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和甲泼尼龙免疫抑制治疗,定期复查肾功能、尿检等正常。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病综合征 移植肾 再次 吗替麦考酚酯胶囊 慢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emia)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但也可引起各种器官系统损害,后者被称为冷球蛋白血症病(cryoglobulinemicdisease)或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cryoglobulinemicvasculitis)[1,2]。严格讲,这些器官系统损害虽然主要由血管炎引起,但又并非完全由血管炎引起,所以用"冷球蛋白血症病"命名似乎更恰当。该病患病率并不清楚,估计为1/100000人口[3],中老年及女性居多[1,3]。

  • 标签: 冷球蛋白血症 器官系统 血管炎 器官衰竭 肾损害 单核-巨噬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DF)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4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且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38例,分为CVVHDF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监测PCI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10天肾功能变化,比较造影剂肾病和其他造影相关事件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CVVHDF组患者PCI后各时间点肾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PCI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血肌酐、尿素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无CIN发生,而对照组CIN发生率4/1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PCI治疗后无急性肺水肿发生,而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为2/18(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9.5±2.4)dvs(14.7±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进行PCI治疗且合并CKD患者,在PCI前后给予CVVHDF治疗较水化治疗能更有效预防CIN发生,且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造影剂肾病 预防 临床观察
  • 简介: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30例,其中因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引起膀胱穿孔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共32例。本文膀胱穿孔组和无膀胱穿孔组随访6个月~5年,比较两组间在肿瘤膀胱内复发、膀胱内浸润、膀胱外复发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膀胱穿孔膀胱肿瘤预后影响,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中膀胱穿孔 浅表性膀胱肿瘤 肿瘤预后 患者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一种易感染、症状复杂、病程较长、难以治愈、危害性严重一种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梅毒诊治和预防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临床治疗 药对 中西 传播疾病 发病率
  • 简介:目的观察功能锻炼前列腺电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恢复影响.方法将4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有逼尿肌收缩能力减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规律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9个月后复查尿流动力学、IPSS评分.结果实验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功能锻炼术后弛缓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恢复有较好促进作用.

  • 标签: 肌收缩 膀胱逼尿肌 对照组 术后功能 功能锻炼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激素提前撤退对于ACTH-非依赖型库欣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重点研究该疗法是否能够满足术后患者激素需要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本试验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瑞金医院收治3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18例围手术期给予激素快速撤退补充治疗,另外20例则给予传统激素补充方案,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并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方案术前、术后总体预后相似,但围手术期激素快速撤退疗法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住院天数[(5.83±0.75)]vs.(8.25±1.28)d,P〈0.01],同时能够缩减激素完全时间[(8.70±3.89)vs.(10.22±3.07)月,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库欣综合征围手术期给予激素快速撤退疗法安全有效,且能够更快地完全撤退外源性激素补充,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肾上腺腺瘤 库欣综合征 激素补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尿毒症皮肤瘙痒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尿毒症规律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高通量透析(HFD组)、普通血液透析(HD组)进行治疗。观察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变化。结果HP/HD组、HDF组、HFD组治疗前后,血清PTH水平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能更有效清除PTH,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 标签: 尿毒症 瘙痒症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罗匹尼罗尿毒症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方法将50例行血液透析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联合罗匹尼罗(0.25mg/d)口服,观察组予以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周3次,每次4h,联合罗匹尼罗(0.25mg/d)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精神卫生相关指标(包括不宁腿严重程度评分,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检验指标(血清中全段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含量)。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宁腿严重程度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透析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透析后血清中全段甲状旁腺素及β2-微球蛋白含量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透析前后2组血肌酐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联合罗匹尼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明显。

  • 标签: 罗匹尼罗 血液透析滤过 不宁腿综合征
  • 简介:贫血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即使给予足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后,仍然有部分患者血红蛋白(Hb)难以达标,因此探讨如何提高rHuEPO治疗效果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血液灌流(HP)在尿毒症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HP尿毒症患者rHuEPO治疗效果影响进行研究。

  • 标签: 尿毒症贫血 治疗效果 血液灌流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尿毒症患者 RHUEPO
  • 简介:作为细胞代谢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它选择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倍受关注[1].但有关MMF阿霉素肾病(AIN)大鼠干预作用报道较少.我们在AIN模型基础上,观察MMFAIN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霉酚酸酯用于临床肾小球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胞代谢抑制剂 阿霉素 大鼠 进行性肾组织损伤 肾保护 霉酚酸酯
  • 简介: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T16、M344、T138、T43),用APA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非肿瘤患者膀胱冲洗液作了研究。T35在全部63份标本呈阳性。随着肿瘤分期、分级升高,以及肿瘤复发,M344阳性率降低,T138及T43阳性率升高。尿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可弥补相互间不足,使肿瘤检出率进一步提高。M344、T138及T43MAb可作为膀胱肿瘤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及复发评估指标。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单克隆抗体 尿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术治疗尿道狭窄效果。方法50例尿道狭窄患者行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术,分析研究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尿道狭窄复发率及术后疗效。结果50例尿道狭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20ml,平均15ml。手术时间为15~45min,平均30min。术后出现轻度尿失禁1例,经过盆底肌功能训练恢复。无勃起功能障碍、尿外渗、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术后1、3、6个月尿流率检查,4例患者最大尿流率小于10ml/s,考虑狭窄复发,二次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2%。结论经尿道棒状电极等离子电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狭窄复发率低、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掌握和推广治疗方法。

  • 标签: 棒状电极 等离子电切术 尿道狭窄
  • 简介:目的膀胱癌(bladdercellcarcinoma,BCC)患者是否应常规IVU检查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8年诊治1053例BCC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膀胱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上尿路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053例BCC患者中有28例伴发上尿路肿瘤,发生率为2.66%。其中20例为肾盂癌,IVU检查发现肾盂内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病变。另输尿管癌8例,IVU检查发现患侧上尿路不显影7例,输尿管下段充盈缺损1例;前者有6例经输尿管镜检查发现,1例经CTU检查示左输尿管下段占位病变。合并上尿路肿瘤患者膀胱肿瘤位置均局限在患者上尿路肿瘤同侧输尿管口附近及三角区。结论本组BCC患者伴发上尿路肿瘤几率低。采用无创超声检查有阳性上尿路发现及肿瘤位于输尿管口周围及三角区时应进一步上尿路影像学检查,无需所有BCC患者均IVU检查。

  • 标签: 膀胱肿瘤 上尿路肿瘤 静脉尿路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罗格列酮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早期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阳市中心医院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干预组)。对照组30例,服用常规量激素泼尼松1mg·kg-1·d-1,环孢素胶囊2~3mg·kg-1·d-1;干预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片4mg/d。分别在服用罗格列酮前、服用后第3、6个月时检测患者动脉压、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尿82微球白蛋白(β2-microspheres,β2-MG)、禁水12h尿渗透压数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第3个月血清TIMP-1分别为(248.1±48.6)ng/ml和(179.4±38.2)ng/ml,尿胆-MG分别为(253.2±39.7)μg/L和(190.8±35.4)μg/L,动脉压分别为(115.8±10.3)mmHg和(101.5±8.7)mmHg,2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第3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禁水12h尿渗透压分别为(542.6±79.3)mosm/L和(615.4±68.7)mosm/L,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血清TIMP-1分别为(401.3±52.1)ng/ml和(212.7±43.6)ng/ml,尿β2-MG分别为(382.7±41.2)μg/L和(221.3±36.7)μg/L,2组均高于治疗后第3个月(P〈0.05),呈时间依赖性。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动脉压分别为(128.6±8.9)mmHg和(114.4±12.6)mmHg,均高于治疗后第3个月(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禁水12h尿渗透压分别为(461.3±62.7)mosm/L和(531.2±72.6)mosm/L,均低于治疗后第3个月(P〈0.05)。干预组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血清TIMP-1、尿β2-MG和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禁水12h尿渗

  • 标签: 罗格列酮 环孢素A 肾病综合征 肾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