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中心估计。2012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78.2万例.中国占50%。2015年我国肝癌的新发患者数估计为46万人.死亡人数为42万。二者均在所有肿瘤中排第三位[2]。局部区域治疗失败是肝癌患者的常见死因。因此局部区域治疗技术的改进.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生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早期的肿瘤可以用可治愈的方法治疗,局部晚期肿瘤主要治疗目的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率。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放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肝癌患者 局部区域治疗 晚期肿瘤
  • 简介:胸腺瘤是较常见的成人前纵隔肿瘤之一,其中恶性胸腺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1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WHO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及Masaoka-koga分期。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恶性胸腺瘤主要治疗方式。作者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恶性胸腺瘤的临床表现、分期分型、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外科手术治疗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腺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专家论坛
  • 简介:胰腺癌预后差,对传统的治疗不敏感,大多数患者一经诊断即为晚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紫杉醇、氟尿嘧啶类药物、吉西他滨等常用的化疗药物并没有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因此,我们目前需要急切的探索在免疫方面治疗胰腺癌的新思路。当前关于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疫苗、T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本文将近年来以上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回顾总结。

  • 标签: 胰腺癌 免疫治疗 T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纵隔畸胎瘤是纵隔肿瘤中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21.5%。由于存在良恶性之分,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手段的选择非常重要。作者就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纵隔肿瘤 诊断 诊断 鉴别 外科手术 恶性畸胎瘤 专家论坛
  • 简介: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胃癌发病率高,药物治疗有效率低,预后差。目前,在肿瘤治疗全面进入精准医疗时代的大形势下,化学治疗虽然进入瓶颈期,但仍是晚期胃癌综合治疗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胃癌分子分型及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晚期胃癌治疗也逐渐进入靶向治疗、精准医疗与免疫治疗时代。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上述四大治疗策略进行分层或联合治疗,有可能实现个体化治疗,获得最大生存受益。

  • 标签: 胃肿瘤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精准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位居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位。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肝脏功能,肿瘤大小,是否存在转移灶和血管侵犯。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方法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手术,但是很多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机会。全身系统性治疗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全身系统性化疗和免疫治疗。本文就近年来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 全身系统化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本刊编者按:最近,一起由注射吗啡引起的医疗纠纷在肿瘤医患以及社会上引发热议。现在将当事一方,我刊副主编刘端祺教授在事后与《医师报》记者的对话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姑息治疗 吗啡 医疗纠纷
  • 简介: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采用ALA-PDT治疗分为联合组(ALA-PDT+手术治疗)43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治疗)37例,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43例患者均完成了ALA-PDT治疗,其中治疗显效38例(88.37%)、有效5例(11.63%);联合组的术前病灶面积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手术创面面积小于单纯手术组,外观满意度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为9.30%,24个月的复发率为18.60%,单纯手术组分别为16.22%、35.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2个月,单纯手术组为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结合手术治疗皮肤癌有利于减小手术创面面积,对患者术后创面外观恢复有利,但是对皮肤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皮肤癌
  • 简介:小细胞肺癌(SCLC)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早期即可出现广泛转移。调查显示,近2/3的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为广泛期SCLC。指南推荐,对于广泛期SCLC首选全身治疗。既往研究显示,SCLC初始化疗有效率高,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极易出现复发转移,并对二线及以后的治疗不敏感。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广泛期SCLC上并无显著获益。不同于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上取得的获益,广泛期SCLC进行维持治疗的证据不足。因此,本文将通过回顾有关广泛期SCLC的维持治疗的临床试验和文献以探讨广泛期SCLC患者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适形半球模压迫锁骨上区治疗26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瘘患者疗效。方法:对我院因甲状腺癌接受颈清术后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并发乳糜瘘并采用适形半球模具锁骨上区压迫法,且自身对照纱布敷料压迫法。结果:甲状腺癌颈清扫术后并发乳糜瘘发生率为2.31%,纱布敷料团局部加压有效率为30.00%,半球模具加压术区持续负压引流80.00%。结论:采用适形半球模具锁骨上压迫治疗颈清扫术后乳糜瘘方法简单,易操作,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瘘
  • 简介: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15%~25%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另有15%.25%的病人将在行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病 诊断 LIVER 根治性切除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疾病谱的演变,越来越多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被发现与治疗。Ⅰ期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已成为热点。现指南推荐ⅠB期含高危因素患者术后使用含铂类的两药联合辅助化疗。尽管如此,近30%的Ⅰ期患者术后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众多预后因素提示Ⅰ期NSCLC中可能存在一部分未发现的高危患者,同时Ⅰ期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已进入平台期。现有的研究已经开始探讨靶向辅助治疗和免疫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本文对近几年Ⅰ期NSCLC预后因素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癌 Ⅰ期 预后因素 术后辅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TOMO)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受TOMO治疗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71例(病理确诊39例,临床诊断32例),治疗靶区共266个,其中原发灶71个、区域淋巴结56个、肝脏转移灶139个;胰腺病灶、肝脏转移灶及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DT)依次为50~70Gy、59.4~65Gy和54~65Gy;71例患者中同步化疗44例,辅助化疗25例。分别采用RECIST1.1版与NCI-CTC4.0版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71例患者全部完成放疗计划。266个靶区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7%和9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M分期、CA199水平、PS评分、同步化疗及辅助化疗与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PS评分、同步化疗、辅助化疗和CA199水平均为影响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急性反应主要为1~2级乏力、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和3~4级急性毒性反应。结论TOMO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尤其对于合并肝转移甚至是多发转移的晚期患者,积极采用同步放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胰腺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放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y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方案化疗,2个周期治疗后评估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观察生存情况。结果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60%,疾病控制率为96%,对照组分别为52%和9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vs32%,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7.6个月vs6.3个月,P〈0.05);但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vs12.2个月,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多西他赛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与单用化疗疗效相当,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延长,可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胃肿瘤 塞来昔布 晚期胃癌 化疗 环氧合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2012年5月因便血伴CEA升高在当地医院就诊,肠镜及CT发现距肛门8cm直肠肿块,遂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未见转移,术后病理示:中高分化腺癌,侵及全层达浆膜外,断端(-),肠系膜淋巴结(1/17)见癌转移,术后分期T4aN1aM0,ⅢB期。

  • 标签: 直肠肿瘤 肝转移 化疗 耐药
  • 简介:目的观察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对照组31例予奈达铂胸腔灌注化疗,研究组31例予46℃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4.52%(P〈0.05)。研究组胸痛、疲乏感、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90%、19.35%、6.45%,对照组分别为38.71%、48.39%、29.03%(P〈0.05)。结论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肿瘤 奈达铂 胸腔热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手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及血红蛋白(HG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另6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并发症,以及两组手术前后血清PA、ALB、TLC及HGB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用时长于开腹组(P〈0.01),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开腹组(P〈0.01),两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PA、ALB和HGB均较术前有上升(P〈0.05),且腹腔镜组改善程度好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TCL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干扰要少于开腹组,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营养状况 胃癌根治术 手术并发症 前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n=69)和传统组(n=79),ESD组患者接受ESD治疗,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禁食禁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S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低于传统组的2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6.92%、92.31%,传统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8.63%、95.89%,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相当,但具有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传统外科手术 早期胃癌
  • 简介:夏科氏关节病(charcotarthropathy)也称为神经源性关节病(neuropathicarthropathy),是一组以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受损,关节严重破坏、活动不稳和骨质疏松为特征的临床少见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主要病因——梅毒,所致夏科氏关节病已逐渐减少,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夏科氏关节病则逐渐增多。夏科氏膝关节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全膝关节融合术、全膝关节置换术。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源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即释吗啡片两种不同滴定方案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长效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初始剂量10~20mg,q12h)和短效组(口服即释吗啡片,初始剂量10mg,q4h),采用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定两组患者在24、48、72h的疼痛缓解率及总缓解率,采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同时统计额外给药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长效组24、48、72h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3.2%、75.8%和83.9%,均高于短效组的34.4%、41.0%和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组48h的总缓解率为95.2%,高于短效组的83.6%(P〈0.05)。长效组1周期完成滴定的患者比例为58.1%,高于短效组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额外给药次数明显减少。长效组便秘发生率为45.2%,与短效组的52.5%相当(P〉0.05),但长效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0.7%,低于短效组的52.5%(P〈0.05)。长效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短效组。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即释吗啡片在72h的总缓解率相当,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能更好地在短期内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痛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即释吗啡片 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