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目前,对脑卒中疗效最确切的治疗是卒中单元(strokeunit,SU).SU内配有专门的吞咽评估和营养治疗专家,为脑卒中患者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一个因素[1].尽管目前有关吞咽困难和营养支持的具体方法和疗效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营养支持正成为急性脑卒中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支持
  • 简介:护理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就是通过执行严格的纪律,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使用奖惩等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情感。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护士长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态度去激发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护理管理的各项目标。

  • 标签: 情感因素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岗位责任制 护士长
  • 简介:本文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定义、致病因素、治疗方法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加以整理,介绍。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不是单一的。要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探讨;在治疗方面,相当多的研究显示了心理治疗的强大力量。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致病因素 治疗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心理治疗 显示
  • 简介:双相情感障碍作为容易反复发作、长期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并且治愈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患者合并认知能力损害,其预后较差,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心理治疗、改变社会环境以及健康教育等。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双相情感障碍,缺乏对早期症状的了解,则不能达到相应的照护水平,可导致疾病复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生存品质。所以,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早期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方法根据能否安全进食将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进食组(A组)和管饲组(B组),后者又分为持续营养液组(B1组)和分次普通流质饮食组(B2组).比较入院时一般情况、Glasgow昏迷评分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分别测量上臂周径(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其正常值由年龄匹配的60名健康人获得;检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将以上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个月后评估Barthel生活指数(BI).结果60例健康人的MC、TSF和MAMC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4.99~30.55)cm、(13.29~16.25)mm和(20.83~25.45)cm.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3个躯体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入院时和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48%和24.6%,两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龄、入院时营养不良和吞咽困难是2周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8[95%CI为(1.01~1.16)]、7.64[95%CI为(0.94~61.86)]和4.38[95%CI为(1.94~16.09)].入院时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3个月后BI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0.78[95%CI为(0.66~0.92)]和1.71[95%CI为(1.56~1.91)].营养支持后,A组患者的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B1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B2组除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A组BI分别高于B1组与B2组,B1组患者的BI高于B2组患者.A组3个月内无死亡,B1组和B2组3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10.0%和29.4%,但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低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常有营养不良,并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恶化,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和预后,持续肠内滴注营养液可能是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不良 预后
  • 简介: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又有躁狂发作的精神疾病,多由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近些年,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那么双相情感障碍有何特征呢?哪些孩子比较容易患上双相情感障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躁狂;精神疾病
  • 简介:目的调查家境背景对癫痫病人的影响和社会对癫痫病人的支持程度.方法病人来源于汕头地区三家综合医院门诊,随机取样.由检查者直接询问病人和他们的亲属,对200例癫痫患者及家庭和200例正常人及家庭对癫痫病人的看法与支持的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用SPSS8.0软件统计.结果病人组患者和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生活条件如,燃料、饮水、居住条件都低于对照组,而医药费的支出很大,P<0.000.结论结果显示癫痫病人父母低文化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发病、治疗、教育、职业和经济收入,也是导致贫困和生活质量低的主要原因.在社会支持度方面,病人缺乏理解、同情与支持.

  • 标签: 癫痫 家庭背景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指出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多智能主体系统,其中不同的主体的功能和能力是不同的.方法免疫系统各成分与多智能主体相对应.结果建立一个基于免疫原理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结论一个协作多智能主体系统能增强决策制定过程,并能更精确和更有效地解决复杂的任务方法.

  • 标签: 免疫原理 多智能主体 决策支持系统
  • 简介: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营养状况可能是良好的,但脑卒中后一些患者可出现吞咽障碍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影响进食、消化和吸收,由此导致患者饥饿和营养状况恶化.此外,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合成代谢受限,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摄入的热量和蛋白质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

  • 标签: 脑卒中 胃肠道功能障碍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和整群抽样法,运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48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社会支持得分为46.10±6.36,其社会支持水平因年龄、护龄、婚姻和职称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社会支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及总体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的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增强主观支持,可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 标签: 核心能力 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情感性精神障碍发作入院病人血清总睾酮(TES),皮质醇(COR),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的关系,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HPA轴的改变对性腺激素水平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急性发作入院的男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80例)和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血浆ACTH及血清TES、COR水平。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浆ACT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士29)pg/mlvs(19±11)pg/ml(P〈0.01),(54±33)pg/mlvs(19±11)pg/ml,P〈0.01,而血清TES和COR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ACTH≥50pg/ml为增高组,以ACTH(50pg/ml为正常组分组,ACTH异常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血清TES浓度均显著高于ACTH正常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和对照组(623±233)mg/dlvs(412±274)mg/dl,P〈0.01,(623±233)mg/dlvs(469±171)mg/dl,(P〈0.01),血清COR浓度亦高于ACTH正常的情感性障碍患者和对照组(19.8±5.])μg/dlvs(16.2±6.5)μg/dl,P〈0.01,(19.8±5.1)pg/dlvs(17.4±5.2)μg/dlvs,P〈0.05),ACTH的升高与TES、COR呈正相关(r=0.495,P〈0.01,r=0.345,P〈0.01)。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ACTH增加,导致COR、TES的异常分泌,HPA轴的激活,可以引起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研究ACTH变化的内在规律,将对揭示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ACTH增高 睾酮 神经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人际信任、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2)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人际信任、支持利用度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3)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4)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差异显著,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人际信任度越高。结论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差异显著,人际信任、支持利用度存在年级差异,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有显著影响。

  • 标签: 人际信任 社会支持 高师贫困生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应高度重视。

  • 标签: 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感染性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3d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d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感染率,随访60d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21d,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随访60d,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研究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近期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管实施24h均匀、持续泵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早期以低剂量(300—400ml)过渡适应,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逐渐增加剂量至足量(1500~2000ml).共治疗20d-73d(平均32d)。定期检测患者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体质量变化与静脉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小于静脉营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肝肾功能及糖脂代谢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且较少发生并发症,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能力。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比较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支持性照顾需求的不同,为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指导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37月在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接受手术的161例病人,在癌症病人支持性照顾需求调查问卷(SCNS)的基础上,设计增加未保肛病人适用的造口支持需求维度进行问卷调查,共6个维度70个条目。结果:结肠癌和直肠癌病人术后心理需求和照顾与支持需求无差异,健康信息需求、生理及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造口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造口病人的健康信息需求、造口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病人术后支持性照顾需求高,应给予更多重视和指导,医务人员是结直肠癌病人最需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应利用这种信赖关系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

  • 标签: 结直肠癌 支持性照顾 差异 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本教研室自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00名随机抽取的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进行测试,并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青少年违法犯罪者SCL总分为196.10±53.51,总均分为2.18±0.59,所有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支持总分为29.57±5.09,主观、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6.92±3.37,5.88±1.95,6.77±2.08。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总支持53.21±9.77、朋友支持17.00±4.29、家庭支持18.36±4.34、其他支持17.84±4.29。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大部分领悟社会支持因子、社会支持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总体上,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心理健康较全国常模严重,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低,且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都将能有效的改善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青少年犯罪 暴力
  •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部履行职能和情感的期望。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法调查广州军区3所疗养院114名护士对护理部履行职能及情感的期望,根据护理人员的类别、职称和学历进行分组,依据问卷内容分类提炼主题,进行统计。结果:不同类别、职称和学历的护士对护理部履行职能的期望和情感期望既有相同点,又有侧重点。结论:护理部应根据护士需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调整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护士期望,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护理部 能力素质 履行职能 职业情感 期望
  • 简介:目的:观察固定剂量葛根素与丹参酮对首发急性脑梗死后情感障碍患者疗效。方法88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41例)和丹参酮组(47例),治疗剂量分别为0.3g/d和60mg/d,连续治疗2周。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评分(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血清氨基酸、5-HT浓度差异。结果葛根素组2周后各量表评分均优于丹参酮组,血清5-HT浓度较丹参酮组明显升高,但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葛根总黄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情感障碍有效,且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均有帮助,其疗效优于丹参酮制剂。

  • 标签: 葛根总黄酮 急性脑梗 情感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在门诊复查的183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χ2/df=1.673,GFI=0.950,AGFI=0.903,RMSEA=0.061;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病耻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均可以直接预测其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患者的病耻感与生活质量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精神卫生人员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实践工作中,应重视病耻感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在总结不同作用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病耻感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