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射精症在临床上属于男科的疑难病之一,因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也困扰着很多男科医生,而李海松教授发挥中医的优势,运用“微调阴阳法”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认识射精症的中医发病机制,并提出温肾活血法治疗法则,特此总结以期为治疗射精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温肾活血 不射精症 理论探讨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医药治疗精液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精液液化者给予中医药治疗作为试验组,另外再选取以往单纯予以西医治疗的精液液化者7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精子质量进行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2.11%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且两组患者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相比◆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精液液化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精子质量、提高配偶受孕率,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药 精液不液化 观察
  • 简介:英语"青春期"(puberty)一词来自拉丁语"pubeffas",其含义是"具有生殖能力",是指儿童逐渐长大为成年人的一个过渡期,是根据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生殖器官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而指称的一个特定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定为10岁~20岁,是少男少女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成长期.伴随身体迅速发展的是心理急剧变化.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 重要性 性健康
  • 简介:58岁男性患者,后增生性斑块15年,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我科行部分切除治疗,术后病理符合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术后予促进伤口愈合和活血化瘀中药,以及强效激素软膏和加压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毛囊炎 手术
  • 简介:通过对130例不育男子的精液分析,1251标记的FSH、LH、T三种激素的测定,发现大量吸烟(〉20支/天)与吸烟的不育男子,异常精子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差异显著(P〈0.05),血清FSH、LH明显升高,血清水平明显低(P〈0.05=,说明大量吸烟可引起不育。

  • 标签: 吸烟 不育 性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因社会因素所致选择剖宫产产妇子宫切口使用连续单层缝合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92例因社会因素要求进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单层组及套锁组,单层组产妇采用连续单层缝合法缝合,套锁组采用连续套锁缝合法缝合子宫,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主观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单层组产妇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套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套锁组,随访主观满意度高于套锁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单层缝合可以在因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产妇术后缝合中发挥积极作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产妇主观体验。

  • 标签: 剖宫产 社会因素 连续单层缝合
  • 简介:精液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辅以滋阴润燥,用“赛葵水蛭三仁汤加减”治疗精液液化症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精液不液化症 三仁汤加减 治疗 水蛭 赛葵 男性不育症
  • 简介:报告伴粘蛋白样沉积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1例。患者男,39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0年,全身红斑、毛发脱落2年。组织病理示:淋巴细胞侵入表皮内,真皮毛囊减少,血管毛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侵入毛囊内,部分细胞轻度异型。免疫组化示CD45RO、CD3、CD4和CD5阳性,CD20和CD30阴性。阿新蓝染色:毛囊内无粘蛋白沉积。皮损T细胞受体(TCR)重排阳性。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伴粘蛋白沉积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 标签: 蕈样肉芽肿 嗜毛囊性 粘蛋白
  • 简介:28岁女性患者,左手反复红斑、脓疱伴残损14年,累及双足1年,全身泛发2个月。体格检查见沟状舌,左手畸形,指骨末端缺失,躯干、四肢多发浸润性红斑及群集脓疱。诊断: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给予环孢素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后,全身红斑、脓疱消退,病情缓解。

  • 标签: 连续性肢端皮炎 泛发性
  • 简介:男性不育是男科常见病,近年来精液液化导致不育的患者越来越多。李海松教授认为,精液液化导致的不育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中焦湿阻,肝郁血瘀为发病之标。本病内服健脾补肾、化湿清热、疏肝活血的中药,病程较长者配合栓剂外用,疗效显著。

  • 标签: 健脾补肾 化湿清热 疏肝活血 精液不液化 不育
  • 简介:维生素D是一种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在生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人们已经认同维生素D的多种生物效应和长期效果,包括对免疫反应、炎症性疾病、心血管健康和致癌的调节。角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皮肤内产生活性维生素D,其对免疫系统具有多效性,包括增强抗菌素反应,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炎症性疾病 干预性 晒伤 减轻 口服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固表方(协定处方)治疗表虚固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将164例表虚固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固表方(协定处方)口服,300mL2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5mg1次/d。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末2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安全性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末和8周末,2组UAS评分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治疗8周末,2组临床疗效(P=0.030)、复发率比较(P=0.037)、安全性比较(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固表方(协定处方)治疗表虚固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标签: 益气固表方 慢性荨麻疹 表虚不固型 UAS 疗效
  • 简介:背景:英夫利昔单抗,一种直接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对中重度银屑病有效,但尚无公开发表的资料提及其在治疗难治性银屑病及与其他抗银屑病联合治疗的情况。目的:报道作者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难治性患者的经验。方法:所有在2002年至2005年7月间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银屑病患者均纳入该项前瞻性、开放标记研究。用疾病严重性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临床图片]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治疗初、第2周、第6周、间隔2个月时的有关疾病的表型、临床过程和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整个研究中共23例患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因患脓疱型银屑病退出研究。患者均为重度银屑病(基线PASI26.5±6.7,x±s,n=22),并且既往曾接受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16例患者在治疗初期接受一种或一种以上联合治疗。在第10周,95%患者获得基线PASI50%或更大的改善(PASI50),且77%患者获得75%或更大的改善(PASI75)。有效性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10例治疗时间超过11个月的患者中有8例维持至少PASI50。仅1例患者由于缺乏疗效而退出,2例患者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包括肺外结核(脾脓肿)和蜂窝织炎,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2例)、严重血小板减少症(1例)、肝炎(1例)和恶性肿瘤(2例)而终止治疗。结论:来自该开放标记研究的数据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快速、有效治疗严重、难治性银屑病,尽管约25%患者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尚需进行长期随访、持续的药物监督和进一步对照研究,以期完整评价英夫利昔单抗在上述难治人群中的风险。

  • 标签: 中重度银屑病 单抗治疗 难治性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额部纤维化脱发(FFA)是一种获得性瘢痕性脱发,目前被认为是毛发扁平苔藓(LPP)的一种临床变异。本研究旨在调查FF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与LPP的异同点。方法:从8例FFA患者和8例LPP患者的头皮损害处取活检标本行显微镜检。2例FFA和4例LPP皮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尽管FFA和LPP患者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两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FFA和LPP的普通镜检都显示毛囊峡部及漏斗部炎性淋巴细胞浸润,外毛根鞘存在凋亡细胞,毛囊周围同心圆状纤维变性使毛囊结构毁坏,从而继发瘢痕性脱发。相对LPP而言,FFA显示较少的滤泡性炎症和较多的凋亡细胞。部分LPP患者表皮滤泡间炎性浸润,FFA患者则无此特征。2例FFA患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4例LPP患者中2例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沉积。结论:FFA较LPP的凋亡细胞增多而炎症轻微,并伴有少量表皮滤泡。尽管作者未找到FFA与LPP间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但FAA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当有特征性。

  • 标签: 扁平苔藓 临床变异 纤维化 病理学研究 脱发 毛发
  • 简介:背景: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淡黄色浸润性斑块或结节。80%以上的患者眼部受累。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大量黄色组织细胞和胶原渐进性坏死。80%的患者可发生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相关性骨髓瘤,但其病程较长,10年存活率为100%。病例报道:1例76岁的男性患者出现皮损并继发为溃疡,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诊断为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未发现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或骨髓瘤。本病另一特点是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而对其他疗法无效(环磷酰胺、α干扰素),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以及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并继发死亡。讨论:即使伴有骨髓瘤或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也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糖皮质激素可能是最有效的疗法,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类似本特殊病例的死亡。

  • 标签: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黄色肉芽肿 渐进性坏死 坏死性 死亡 组织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