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血循间血管瘤(IMH)的CT、MRI(包括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3年间1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IMH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33.4岁.结果:CT、MR图像显示,6例患者累及多块肌肉,12例累及单块肌肉.好发于咬(6例)及舌体(6例).3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高血循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的SI-time曲线为Ⅱ型:早期快速强化后出现平台期,病理分型为毛细血管型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低血循病变,SI-time曲线为Ⅰ型,病理分型为海绵血管型.4例发现静脉石.结论:IMH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其SI-time曲线分型,能进一步帮助诊断其病理分型。

  • 标签: 肌间血管瘤 磁共振 高血循病变 低血循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胸大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010-2015年采用胸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出现与胸大皮瓣有关的并发症(20.51%),其中感染14例(17.65%),皮瓣不同程度坏死9例(11.54%),形成瘘管6例(7.69%).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状况(糖尿病、高血压)、皮瓣损伤、引流不畅有关,严格的适应证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大肌肌皮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上、下头进行电分析,探索翼外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上、下头的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下头的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上头的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电位较高,MMP时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上头的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随着对免疫机理不断深入的认识,口腔与全身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现就超敏反应疾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5类口腔与皮肤共的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并对这5类疾病的指导性诊疗建议进行论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 标签: 口腔 皮肤 免疫性疾病
  • 简介:正畸矫治的作用时间对牙移动和牙槽骨改建的速度有直接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该文就持续和间歇对牙移动速度、牙周膜牙槽骨改建和牙体应力反应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选择合适的正畸加力方式,有助于临床医师有效控制牙移动,缩短正畸疗程。

  • 标签: 正畸力 牙移动 牙槽骨改建 牙根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Affy-metrixMouse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E13.2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E15.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 标签: 舌肌发育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骨架 小鼠
  • 简介:关于老年口腔健康标准,国内外尚未见全面的标准提出[1]。世界卫生组织1981年制定的口腔健康的5项标准是[2]'(1)牙齿清洁(2)无龋洞、(3)无疼痛感(4)牙龈颜色正常(5)无出血现象',应是针对全体大众的。世界不同国家也有根据不同国情提出不同的口腔健康标准。但根据我们的口腔卫生健康保健工作及临床医疗实践,认为其尚不够全面,不能全面反映口腔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完整状况.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健康 口腔卫生 口腔保健 口腔健康标准
  • 简介:本文通过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及28名正常青少年咀嚼肌电图的检查,发现唇腭裂术后反患者咀嚼电活动特征如下:(1)姿式位时嚼、颞电活动增大;(2)ICP大力咬合时嚼、颞电活动较弱,患者咀嚼功能低下;(3)边缘运动中肌肉活动不协调;(4)嚼、颞SP延长;(5)各种功能运动中,两侧嚼、颞电活动对称性差。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肌电图
  • 简介:目的了解大庆市12岁学生龋病患病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大庆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及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大庆市所属的5个行政区,每个区1所中学,每所中学2个班级,采用分层、等容量、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0名12岁学生,进行连续2年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庆市12岁学生2年龋率分别为27.06%和32.11%,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率分别为9.5%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和2011年龋均分别为0.58和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男女龋率分别为21.43%和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男女龋率分别23.33和39.1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年男性龋率分别为21.43%和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女性龋率分别为30.43%和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大庆市12岁学生龋率不高,随年龄的增长成上升趋势;女性龋率增长的速度大于男性。龋齿充填率低。

  • 标签: 龋病 患龋率 龋均 龋病充填率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需求,他们要求尽可能保留口腔内固有的牙齿.冠根折牙的保留及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冠根折前牙一般由外伤引起,后牙一般由牙合创伤引起.牙周储备(牙周潜力)[1]是这种修复方法的生理基础,正常人健康牙牙周储存为所能支持的1倍.因此理论上讲健康牙冠折或一定深度的根折都可以修复.

  • 标签: 根折 全冠修复术 牙周术 冠折
  • 简介:孪生姐妹同下颌前突畸形一例矫治报告程丽一、典型病例:张娜、张伟,女,7.5岁,因同"地包天"而要求矫治。姐妹俩面形十分相似。追问病史,其祖父有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母诉两人幼儿时曾用奶瓶喂奶。检查:姐妹俩均是凹面型,下颌都能退至前牙对刃,均为替牙。张...

  • 标签: 下颌前突畸形 孪生姐妹 矫治方法 活动矫治器 同患 遗传性
  • 简介:七旬以上老年人手足口病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1岁。3天前自觉口腔内发木发痒,双手胀痛,双膝疼痛,活动受限。休息半日后不见好转到当地卫生所诊治。当时诊断为因受风寒而膝疼痛,口服止痛药(药物不详),服药后约2h出现寒战,发现肛门周围、双足心、右手曲侧各指缝间、掌心奇痒,继而出现粟粒状数个小丘疹,丘疹在数小时后转为水泡。

  • 标签: 老年人 手足口病 口腔溃疡
  • 简介:目的:利用肌肉功能磁共振成像(MuscleFunctionalMRI,mfMRI)定量记录受试者单侧咀嚼口香糖后双侧咬、翼内、翼外的活动,对比不同性别受试者咀嚼活动后mfMRI图像T2值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方法:选取16名(男、女各8名)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组,分别在咀嚼口香糖前、单侧持续咀嚼5min后行咀嚼区轴位mfMRI扫描,观察双侧咬、翼内和翼外平均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测量各咀嚼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求得咀嚼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的比值,用比值进行两组间及肌肉咀嚼前后t检验,α=0.05。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各组咀嚼在咀嚼口香糖前后平均灰度值比值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咀嚼后同侧咬的活动最强,其次是同侧翼内、对侧翼外和对侧咬。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同侧咬、同侧翼内、对侧翼外在单侧咀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性别对单侧咀嚼后咀嚼T2值变化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咀嚼肌 咀嚼 性别因素
  • 简介:口周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一直是正畸医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以成人骨性安格尔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组比较分析,以分析骨性Ⅲ类患者的口周压力特征,了解口周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正常 口周肌压力
  • 简介:目的: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预成[牙合]垫治疗筋膜疼痛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2个中心的60名患者被分配到稳定型[牙合]垫(S组,n=33)或预成[牙合]垫组(R组.n=32)。患者均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至40年不等。用RDC/TMD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的检查.指定一名全科医师进行治疗。疼痛治疗的结果用视觉模拟刻度尺来评价.在6周和10周随访时并让患者对疼痛缓解进行语言评价,其组间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牙合]垫治疗结果均使症状改善.第6周和第10周的随访结果两组间没有任何统计学差异。在6周的随访中.72%的患者疼痛减轻30%.55%的患者疼痛减轻50%,而在10周的随访中,该百分比分别为69%和61%。根据患者语言评价,在6周随访时,85%的患者汇报自己是“较好”、”好得多”或“无症状”.在10周随访时该数据为83%。结论:预成[牙合]垫与稳定型骀垫基本上有相同功效。因此.可以将预成[牙合]垫作为治疗成年筋膜疼痛患者的一种短期疗法。

  • 标签: 肌筋膜疼痛 [牙合]垫 疼痛 随机对照试验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目的:测试螺纹牙本质钉的抗拉能力,并探讨其固位原理.方法:在新鲜无龋的12颗离体牙上制备钉道50个,旋入固位钉,用拉伸试验机测试其抗拉能力,并记录固位钉脱位过程中拉力的变化.结果:在新鲜、无龋的12颗第三磨牙的牙本质上制备共50个钉道,成功旋入固位钉48枚.通过试验,48枚固位钉抗拉力最大值为426.37牛顿,最小值为142.22牛顿,均值为208.56±2.27牛顿.固位钉被拉出后,在其螺纹内及钉道口周围可见白色粉末状物.结论:牙本质钉的抗拉能力为208.56±2.27牛顿,95%可信区间最大不超过210.83牛顿,最小不低于206.29牛顿.

  • 标签: 固位钉 牙本质钉 钉道 固位力 第三磨牙 离体牙
  • 简介:目的:测量并分析比较无牙颌患者戴全口义齿后,咀嚼不同食物时的咀嚼各参数值.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微机化多功能(牙合)仪,测量戴全口义齿的患者在咀嚼等量花生米及饼干时的咀嚼总值、均值与咀嚼频率、两种食物的破碎及吞咽.结果:全口义齿患者破碎花生米需用47.25N(4.82Kg),而破碎饼干则需29.12N(2.97Kg);嚼细后的花生米、饼干所需吞咽分别为51.91N(5.19Kg)、49.88N(5.09Kg),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是整个咀嚼周期内还是咀嚼开始后10秒内,全口义齿患者咀嚼花生米用力均大于等量饼干所需,经统计学分析,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单位时间内咀嚼花生米次数(咀嚼频率)亦大于饼干,两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大小与食物本身硬度有关,而嚼细后被吞咽的则几乎不受食物性质的影响;全口义齿患者辨别食物结构的特点,与天然牙列者相似.

  • 标签: 咀嚼 全口义齿 患者 吞咽 食物 花生米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一个下颌磨牙需要V类修复,但是没有附着龈。作者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在手术中完成了修复。翻瓣术、轻微的骨成形以及利用粘接系统进行复合树脂修复。随访一年发现,其牙龈的适应程度令人满意,修复体轮廓与牙龈组织健康也非常谐调。

  • 标签: 手术中 修复体 牙体缺损 病例报告 女性患者 下颌磨牙
  • 简介:目的研究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对诱导年轻恒牙牙根尖发育的作用。方法用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1999—2004年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256例患者的300颗年轻恒牙牙,其中前牙40颗,双尖牙220颗,磨牙40颗。牙髓坏死原因分别为外伤29颗、龋病51颗、畸形尖折断220颗。结果290颗牙治疗成功,10颗失败,成功率96.6%。40颗前牙中治疗成功38颗(95.0%),220颗双尖牙中治疗成功216颗(98.2%),40颗磨牙中治疗成功36颗(90.0%)。外伤29颗中治疗成功27颗(93.1%),龋病51颗中治疗成功48颗(94.1%),畸形尖折断220颗中治疗成功215颗(97.7%)。根尖发育完成所需时间为6~24个月。结论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在诱导年轻恒牙牙根尖发育治疗中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