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目前成人心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虽然静脉仍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旁路移植材料,但利用左胸廓内动脉建立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旁路已成为"金标准",对年轻患者应争取使用更多的动脉旁路。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旁路移植可以达到最好的完全心肌血运重建,对不适合胸骨正中切口和体外循环的高危患者,应合理选用非体外循环和各种微创旁路移植技术。采用旁路血流测定、术后"快通道"加速康复、强化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争取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并获得最佳的中远期效果。尽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已经是成熟的外科手术,但仍需要设计更多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解决临床常见问题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CE)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CE+CABG的248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1例,女性47例;年龄(65.6±8.5)岁(范围:43~79岁)。体外循环手术156例,非体外循环手术92例。共对269根病变血管完成CE,包括前降支108根,右冠状动脉140根,钝缘支21根。共完成旁路移植872支,包括左胸廓内动脉248支,桡动脉48支,大隐静脉576支,每例患者移植(3.5±0.8)支(范围:2~6支)。CE后平均血流量为(26±8)ml/min(范围:13~59 ml/min),血流指数为3.1±0.8(范围:2.0~6.7)。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患者的手术结果及术后通畅率。结果全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2%(3/248),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9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随访(41.8±21.4)个月(范围:1~68个月)。旁路血管术后1年通畅率为78.4%(182/232),3年通畅率为69.8%(162/232)。左冠状动脉系统通畅率明显高于右冠状动脉系统(1年:87.4%比73.1%,χ²=6.533,P=0.011;3年:78.2%比64.8%,χ²=4.588,P=0.032)。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旁路血管通畅率无差异(1年:80.0%比76.9%,χ²=0.277,P=0.599;3年:71.5%比67.9%,χ²=0.300,P=0.584)。结论CE+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完全再血管化,有较好的早、中期效果和旁路血管通畅率。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手术具有相似的早中期结果。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血管和介入学会在冠状动脉心肌血运重建指南2021版中,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从原先的Ⅰ类推荐降为Ⅱb类推荐,并将桡动脉作为旁路材料从原先的Ⅱa类推荐提升为Ⅰ类推荐,上述变化受到各国心脏外科医师和多个心脏外科协会及学会的关注和质疑,集中在作为证据的ISCHEMIA研究存在明显的选择偏倚,未考虑CABG在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中的长期通畅率优势,以及未强调桡动脉旁路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广泛收集、谨慎遴选证据,与多学科团队中的心脏外科医师紧密合作,才能形成更合理更全面的指南建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桡动脉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整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患者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史、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评分,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是否使用动脉旁路旁路血管支数及流量,术后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等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体外循环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截至2019年12月,该数据库共收录7 138例患者资料,其中单纯CABG 4 661例,来自13个医疗中心。男性3 486例,女性1 175例,年龄(64.6±8.1)岁(范围:31~87岁)。左主干病变960例,三支病变3 934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837例;射血分数>50%者3 841例,心功能Ⅲ~Ⅳ级1 664例,EuroSCOREⅡ评分为(2.3±0.7)%(范围:0.5%~35.8%)。ONCABG占58.59%(2 731/4 661),OPCAB占41.41%(1 930/4 661)。使用左胸廓内动脉者占88.91%(4 144/4 661)。7家中心(其中2家常规)使用左桡动脉,5家中心(其中3家常规)进行中瞬时流量测定。旁路血管支数为(3.4±0.7)支(范围:1~7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5.0±20.4)min(范围:21~196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0.0±24.2)min(范围:33~227 min)。院内病死率为1.80%(84/4 661),再次手术率为2.00%(93/4 66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为1.52%(71/4 661),脑卒中0.71%(33/4 661),新发肾功能不全需血液滤过治疗1.20%(56/4 661)。出院进行药物二级预防患者占62.99%(2 936/4 661)。较OPCAB组,ONCABG组年龄偏小,女性比例高,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治疗史的比例高,心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重,EuroSCORE Ⅱ评分高(P值均<0.05)。术后ONCABG组MACCE发生率较高(135/2 731比71/1 930,χ2=4.280,P=0.039);旁路血管支数、输注红细胞比例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均增高(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总体运行良好,部分参数仍需完善。较OPCAB组,ONCABG组术前总体病情偏重,但术后MACCE控制率尚满意。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数据库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探讨其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3月-2020.10月期间,择本院6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以单双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并予以详细记录,将灌注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以明确的记录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参照组显优,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予以分析,其灌注成功率显高且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参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检验结果均具有差异(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护理效果显优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灌注成功率,同时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促进患者各机能恢复,与此同时大幅提升了护理质量,提倡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梗 应用效果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GDM)对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胚胎移植后患有糖尿病的孕妇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收集自然妊娠患有糖尿病的孕妇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流产、早产、巨大儿、胎儿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胚胎移植后患有糖尿病的孕妇早产、流产、巨大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患有糖尿病的孕妇(P<0.05),胚胎移植后患有糖尿病的孕妇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与自然妊娠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的孕妇中,绝大多数为妊娠期间财出现糖尿病,而妊娠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较少。GDM患胚胎移植后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增加了流产、早产、巨大儿、胎儿畸形的风险。

  • 标签: GDM 妊娠糖尿病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行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的246例复杂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以及围期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早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246例患者中,男175(71.1%)例,女71(28.9%)例,年龄(57.1±11.2)岁。研究病例分为3组:A组左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166例;B组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转流+左侧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TEVAR,62例;C组去分支技术+TEVAR,18例。246例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A组手术(62±8)min,术后住院(5.2±1.3)天;B组手术(88±12)min,术后住院(6.1±1.8)天;C组手术(236±36)min,术后住院(8.8±2.1)天。1例(0.4%)术后7天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前脑外伤合并症。随访(30.3±7.1)个月,236例(96%)未见内漏,旁路血管10例(4%)近侧内漏,5例定期随访,5例术后1年内行手术干预(3例行二次TEVAR干预,2例行开放手术);25例(10.2%)切口血肿,予严密观察及保守治疗后缓解,均未予二次手术干预;二次再干预率为2%(5/246)。旁路血管通畅率99.7% (343/344)。246例患者围期均未发生截瘫、卒中。结论一期行微创杂交手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一期杂交手术 头臂血管转流
  • 简介:摘要为分析首诊时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内病变CT特征,帮助快速判断COVID-19的严重程度,回顾性分析2020年2—3月间确诊的41例COVID-19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患者分为重症组(15例)和非重症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CT特征并行相关统计分析。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4~94岁。非重症组与重症组患者纯磨玻璃样病变(GGO)(χ2=10.791)、GGO伴局灶性实变(χ2=5.512)、胸腔积液、片状实变、肺受累范围(χ2=27.359)、铺路石征(χ2=8.343)、支气管壁增厚(χ2=14.473)、空气支气管征(χ2=4.977)、存在肺中内带病变(χ2=6.561)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肺受累范围是相关影响因素(OR=0.029,95%CI:0.001~0.647,P=0.026)。提示COVID-19的CT征象具有多样性,纯GGO较少、GGO伴局灶性实变较多、出现片状实变和铺路石征、出现肺中内带病变、大面积的肺受累、胸腔积液可能是重症COVID-19的预警因素,大面积的肺受累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后,全国各地均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了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医院是患者聚集之地,各个科室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生殖医学中心同时也面临着重大考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实验室在生殖医学中心承担着授精、胚胎培养、胚胎冷冻储存等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医患交汇之处,存在潜在的交叉污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流程,以降低风险,保障辅助生殖技术安全及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类似突发性的大面积感染事件。本文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针对IVF实验室防护进行探索,结合我们的实践对出入实验室的医务人员、患者、污物、耗材以及净化系统、配子、胚胎管理的防护流程进行探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IVF实验室 风险管理 三区五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婴幼儿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应用心脏移植的治疗经验,讨论心脏移植治疗婴幼儿NVM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了1例终末期NVM的患儿,采用双腔静脉法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于2020年8月12日对其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Google Scolar、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总结对婴幼儿NVM行心脏移植的诊疗经验。结果患儿既往有心脏手术史,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NVM、左心室壁运动减弱、二尖瓣中-大量反流。既往多次内科保守治疗后效果较差。心脏供体和受体ABO血型均为A型,供体与受体的体重比值为1.21。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32 min。受体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4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241 min,后并行辅助时间为130 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41 h。术后1年内无严重并发症,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检索文献,仅发现3篇单中心英文病例报道,共3例NVM婴幼儿接受心脏移植,均预后良好,其中最长的随访时间为3年。结论运用双腔静脉法行原位心脏移植可以作为婴幼儿NVM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心脏移植 心肌致密化不全 婴幼儿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多数子宫内膜癌能在早期得以诊断。手术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手术多主张全面分期手术,手术范围除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外,还包括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对于淋巴结切除的价值及范围仍旧争议不断。本研究就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主动脉,腹 淋巴转移 肿瘤侵润 预后
  • 简介:摘要为评价弓部优先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弓部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采用弓部优先重建技术完成的2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重建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50.5±10.2)岁。体外循环动脉泵管经"Y"接头分出2根,一根与股动脉插管连接,另一根与四分支人工血管灌注分支连接。转机后边降温,边依次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待鼻咽温降至25℃,心脏灌停,切开主动脉弓部,远端置入支架象鼻并与四分支人工血管主干远端吻合,恢复下半身循环。23例患者全部生存,体外循环(133.4±20.0)min,主动脉阻断(72.1±15.8)min,单侧脑灌注(14.3±2.5)min,清醒时间(9.5±4.5)h ,82.6%(19/23)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小于48 h,仅2例(8.7%)出现短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药物治疗后好转,所有病例无透析,无二次开胸止血,均痊愈出院。随访(20.5±6.0)个月,无再次手术干预,无死亡病例。弓部优先重建式明显缩短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脑部低灌注时间,有助于降低传统孙氏手术引起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8年7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10例需植皮的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5~53岁),共17只患手,将手套包扎法用于植皮中止血。中初步止血后,以无菌乳胶手套作为手的内层覆盖物,再以纱布加压包扎,20 min后由近及远依次去除纱布和手套,再次彻底止血,最后植皮。手套作为内层覆盖物避免了纱布纤维与创面粘连,不会在打开包扎时造成小血管再次出血,减少了电凝的过度使用及对创面的二次损伤,减少失血量、缩短止血时间。

  • 标签: 止血 皮肤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KKε对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载脂蛋白E敲除(ApoE-/-)的小鼠与载脂蛋白E和IKKε双敲(ApoE-/-IKKε-/-)的小鼠用生理盐水(sali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刺激28天,检测小鼠的代谢水平以及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的动脉直径,应用HE染色检测动脉瘤的病理性变化,马松染色检测小鼠动脉的纤维化水平,荧光法检测活性氧的产生和释放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ApoE-/-IKKε-/-双敲小鼠与ApoE-/-单敲小鼠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oE-/-IKKε-/-双敲小鼠动脉直径显著小于ApoE-/-单敲小鼠。ApoE-/-IKKε-/-双敲小鼠纤维胶原化水平显著低于ApoE-/-单敲小鼠,且ApoE-/-IKKε-/-双敲小鼠中活性氧的产生水平明显低于ApoE-/-单敲小鼠。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均发现,ApoE-/-IKKε-/-双敲小鼠中LC3B与Beclin-1的表达水平均较ApoE-/-单敲小鼠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小鼠IKKε基因的敲除能够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从而减少小鼠腹主动脉瘤的形成。

  • 标签: 动脉瘤 IKKε 自噬 血管平滑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技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应用改良双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技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复通情况和配偶妊娠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17±56)min,研究期内未见切口感染、精液瘘、精液囊肿等并发症。术后3、6、9、12、18个月行精液常规检查,术后18个月时精子浓度为(25.1±11.5)×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为(38.2±16.4)%,手术临床复通率为70.9%(73/103),患者配偶自然妊娠率为38.8%(40/103),10例患者夫妇经自然妊娠出生健康婴儿。结论改良双针缝线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临床疗效良好,是无双针缝线时的合适选择。

  • 标签: 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组患者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t=5.244,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t=7.192,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镜下完整观察到环行肌、肌间神经丛和纵行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肌。结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食管括约肌,下段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V"型切除术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围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治疗的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术后3d,7d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实施围期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既使接受根治性手术,预后依然欠佳且易发生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有效地清除或杀灭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或微小病灶,但当前预防性HIPEC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仍缺乏安全性评价。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D2根治联合HIPEC在预防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130例行标准胃癌D2根治+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腺癌;(2)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3)根治性切除;(4)至少接受1次HIPEC治疗。排除标准:(1)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不全;(2)中发现肿瘤转移;(3)伴发其他肿瘤。HIPEC治疗方法:所有患者D2根治术后均立即行首次HIPEC治疗,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第2次及第3次HIPEC则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耐受程度开展,每2次HIPEC治疗间隔为48 h。本研究观察指标:(1)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2)治疗情况;(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采用美国卫生及公共卫生部公布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记录患者治疗观察期间出现的2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包括低白蛋白血症、骨髓细胞减少、创口并发症、腹腔感染、肺感染、胃肌软瘫、贫血、术后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胸腔积液、腹胀、肝功能受损,最终由一名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对上述不良事件进行审核,并对患者做出安全性评价;(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性79例(60.8%),中位年龄59(54,66)岁,体质指数(23.9±7.4)kg/m2,肿瘤大小为(5.4 ± 3.0)cm,100例(76.9%)患者神经受侵犯。(2)治疗情况:130例患者均行根治+HIPEC治疗,125例(96.2%)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345.6±52.3)min,中失血量为(82.0 ± 36.5)ml。行1次HIPEC者54例(41.5%)、2次HIPEC者57例(43.8%)、3次HIPEC者19例(14.6%)。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1 ± 7.5)d。(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共有57例(43.8%)患者在HIPEC治疗后发生71例次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以术后低白蛋白血症(29/130,22.3%)、中度及以上贫血(20/130,15.4%)为主,其余包括肺部感染5例(3.8%)、骨髓细胞减少4例(3.1%)、腹腔感染3例(2.3%)、肝功能受损3例(2.3%)、创口并发症2例(1.5%)、腹胀2例(1.5%)、吻合口漏1例(0.8%)、胃肌软瘫1例(0.8%)、肠道梗阻1例(0.8%),无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缓解。(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接受1次、2次和3次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346,95%CI:1.069~5.150,P=0.034)及神经侵犯(OR:2.992,95%CI:1.050~8.523,P=0.040)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HIPEC治疗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2根治+HIPEC的治疗策略并不会显著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年龄>60岁和神经受侵犯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应给予重视。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预防 胃癌 进展期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