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心胸外科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判定,实验组采取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判定。对比两组护理级别分布、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三级护理分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级护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二级护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整体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可优化分级护理质量,使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 标签: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级别 心胸外科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医护共同决策式健康教育干预在介入术护理中对自我效能评分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2年6月到本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10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0名。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医护共同决策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SE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等的自我效能,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及经济水平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传统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模式代表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水平,医患共同决策作为新型医疗文化模式,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医患共同决策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现状等,为医患共同决策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医患共同决策的发展,对缓解医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共同决策 医患关系 进展
  • 简介:摘要尽管经过40多年的研究并也得到了认可,但患者讨论和日常诊疗相结合的模式仍进展缓慢。Neal Maskrey将其归咎为临床医生缺乏更广泛的沟通技巧。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正经历更多变革,改革旨在将重点从以医院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初级保健为基础的体系。中国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设施和服务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公导致各级医疗中心医疗质量不均衡,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而应用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making, SDM)模式可以增加医患信任。研究发现,中国公众有参与SDM意愿,SDM可能有助于满足每个患者的需求并推进其目标,医疗决策过程引入患者,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同时SDM在中国医疗体系推进中面临的挑战也需要积极解决。

  • 标签: 决策 医患共同决策 决策辅助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间医护共同查房在社区医院的应用。方法每天日班下班之前30分钟,由主班护士、值班护士和病房医生,共同巡视病房。询问、解决住院患者病痛,指导、排除病区安全隐患,再次告之住院基本生活护理常识,保持环境整洁舒适等。结果观察应用后,2009年至2011年进行晚间医生护士共同查房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主动学习及护士间传、帮、带均明显提高。结论晚间查房是提高保证护理质量、防范病区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晚间护理熟悉病情增加知识减少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医患共同决策对于明确患者意愿和偏好、减少患者决策后悔和决策冲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对于共同决策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6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2021 NICE医患共同决策指南》。本指南从组织政策、实践准备、决策支持工具、沟通技巧、共同决策领域目前的实施困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本文将整合指南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研究者提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指南 医患共同决策 NICE 解读 推荐意见 决策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为开展ICU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于2021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名从事共同决策研究的医疗及护理专家为函询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0.393(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阶段(准备阶段、决策与执行阶段、评价阶段)、12个基本步骤和65条具体内容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能够为提高ICU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早期活动 共同决策 方案 德尔菲法
  • 简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全国目前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人,其中心肌梗死患者达250万[1]。目前针对冠心病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

  • 标签: 冠心病治疗 心血管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 简介:摘要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我科将以往的医疗与护理分开查房方式改为医护共同查房,经过1年的实践观察,证明共同查房不仅能增加医、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医护质量,减少医、护、患矛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减少医疗纠纷,还可以让护士提高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

  • 标签: 联合查房 护士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合作在降低危重患者CRRT管理的风险,以降低危重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中的管理风险,保证危重患者CRRT运行安全。方法通过成立CRRT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医护共同协作的CRRT管理模式,从评估、执行、问题定期反馈等措施的实施,研究2017年8月1日至10月31日该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需要行CRRT治疗的患者,记录导管置入并发症和CRRT运行并发症,对比2017年5月1日至7月31日CRRT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通过医护共同参与患者CRRT的管理,导管通畅性提升,患者CRRT运行期间低血压发生例次及局部血肿发生例次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共同合作参与危重患者CRRT管理能够降低危重患者CRRT运行的管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CRRT 医护合作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心衰治疗,对照组采取心衰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满意度为93.34%,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吸氧护理、输液护理、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临床治护效果以及舒适度、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老年慢性心衰 舒适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需要采用多学科团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策略,选择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策略,需要从解剖学、生理学、疾病自然史、就诊医院和团队的能力、手术的临床风险和患者的意愿来综合评估。需要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导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并重视介入治疗的各个技术环节和不同患者的特殊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左主干 血运重建
  • 简介:伴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摆脱个人治理、家族治理而走向共同治理。民主决策成为民办高校共同治理结构的核心价值和必然选择,通过建立纵向的民主决策层次体系、横向的决策权分配体系和延伸至社会的决策咨询机制,必将推动民办高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 标签: 民办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共同治理 民主决策
  • 简介: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120例患者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制度,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120例患者为医护组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选取两年度科室内工作人员67例,观察比较两年度科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医护人员对传统组护理制度满意度为64.18%,明显低于医护组91.04%,两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1.23,P〈0.01);传统组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责任心、专科护理技能、实践能力及护理态度等指标评分均较医护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妇产科实施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能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 标签: 妇产科 分级护理制度 医护人员共同制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医护搭配共同负责一组病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经过宣传动员、反复论证,2010年7月科室将病房床位分为2个大组和7个小组,每小组由2名护士与1名医生搭配管理一组病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2~7个病人的全部护理工作,包括出入院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治疗、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与实行新模式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新模式前,住院病人满意度只有91.5%,病人说出责任护士姓名者为78%,责任护士掌握病人“九知道”满分的只有73%;实施新模式后,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8.5%,医生对新模式支持率为100%,病人说出责任护士姓名者为93%,责任护士掌握病人“九知道”满分的为94%。结论实施新管理模式后,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了医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医护搭配 管理模式 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