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侧膝关节置换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行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和选择性侧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为(410.3±39.6)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156.2±47.5)ml(t=24.3084,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为(40.9±1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17.3±7.9)g/L(t=5.7329,P<0.01);观察组患者的ΔHct为(1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ΔHct(8.1±2.4)%(t=6.737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7.8±3.5)°,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0.5±0.0)°,HSS评分为(92.5±14.7)分,均较术前ROM(85.5±13.6)°、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2.8±5.0)°及HSS评分(55.1±20.6)分均明显改善(t=13.6073、10.0324、8.7431,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8.3±2.9)°,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1±0.8)°,HSS评分为(81.3±15.2)分,均较术前ROM(86.8±14.1)°、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3.1±5.9)°及HSS评分(58.9±23.1)分均明显改善(t=12.9458、10.9300、4.7924,P<0.01),两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及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5916、3.133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3,P>0.05)。结论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双侧 单侧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侧膝关节置换的优劣。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患者94例,将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侧膝关节置患者46例为侧组;行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患者48例为双侧组。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和膝关节恢复进行比较,进行优劣分析。结果双侧组患者术后失血量、输血量高于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双侧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侧膝关节置换各有优劣,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予以治疗,相对而言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经济、高效,但需要更高质量的护理予以配合。

  • 标签: 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 单侧膝关节置换 优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对10例11膝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采用膝关节髁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10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个月,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3分(50~73分)增至术后的平均93分。结论膝关节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疗效可靠,是理想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 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关节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方法将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分成两组膝组(25例)采取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侧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功能恢复 安全性
  • 简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在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结果,使得膝关节髁置换术(UKA)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但在进行UKA时,有几个主要问题仍困扰着我们,比如:不同类型的UKA假体有何区别,并如何进行选择;UKA手术适应证如何,何时需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术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UKA手术的远期效果如何。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做一文献综述,来阐述目前学术界对于这几个问题的认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 截骨术 髌股关节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在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次手法和物理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采用次手法治疗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采用物理治疗的4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8h后的疼痛度以及患者关节活动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次手法和物理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但是次首发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单次手法 物理治疗 颈型颈椎病 疼痛度 关节活动度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探讨氨甲环酸对初次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中心自2013年4月~2015年06月拟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男22例,女68例,年龄55~81岁,平均69.28岁,病程2~16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试验组在松止血带时将氨甲环酸0.5g进行关节腔注射,对照组不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输血比率,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显性失血、隐性失血及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氨甲环酸,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大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财会技能实训是校企衔接的良好教学手段,随着企业对财会人员实操能力要求的提高,财会技能教学被日渐重视,首次被列入中职财会专业技能高考,这对教师、学生、出卷者都是极大的挑战。笔者经历了浙江省第一届财会技能高考复习辅导工作,对这项工作有诸多思考。本文将针对技能高考辅导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中职学校财会技能教学的现状,谈谈关于浙江省财会专业招技能考试的几点看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侧腰麻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L2?~3椎间隙给予轻比重罗哌卡因侧腰硬联合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观察BP、HR、SpO2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BP、HR和SpO2与麻醉前差异无显著性,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头痛和尿潴留发生。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侧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起效快、效果满意、循环稳定,是可行的。

  • 标签: 罗哌卡因 单侧腰麻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2014年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今后高考要分学术型与技能型。纵观近几年中职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率逐年下降,而选择升学继续深造的比率逐年上升。可见今后高职考规模会越来越大。高职招是由国家教育部对三校(三校指的是中专,技校,职高)应届毕业生高考招生的一种形式(以下简称高职考),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渠道。

  • 标签: 高职考机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比较全身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在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作为A组手术时给予全身麻醉,剩余25例患者作为B组手术时给予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手术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麻醉诱导所用的时间较B组短,A组手术过程中用到的芬太尼、咪达唑仑和丙泊酚三种药物的量均高于B组,而术后1小时后患者在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等恢复情况中A组较B组恢复慢。结论辅助老年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时,全身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各有各自的优点,因此术前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从而使患者的手术效果达到最佳水平。

  • 标签: 全身麻醉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患者单膝关节置换术 应用对比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干涉性开放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性膝关节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膝关节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黏弹性补充疗法 膝关节 海兰G-F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