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阿奇霉素片中控制大肠)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制成1:10的供试液,置无菌条件低速(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10ml,用薄膜过滤法过滤,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400ml冲洗滤膜四次,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0ml,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接入不大于100cfu的大肠悬液1ml,过滤后取出滤膜接入100ml胰酪大豆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同时做阳性对照试验、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试验。结果:控制大肠)检查用培养基及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符合要求,加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检出大肠,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均未检出。结论:该检测方法可行,能有效控制产品的大肠

  • 标签: 阿奇霉素 薄膜过滤法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大肠是人体内常见的肠道定植,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致病菌引起感染性腹泻,少数情况可引起肠道外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下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疾病。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的增多,大肠参与不同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有其各自的特点。现就不同感染性疾病的危害、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脑膜炎 泌尿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胆道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临床感染患者中大肠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感染患者2019.1~2019.12月培养检出的548株大肠,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分离的548株大肠,前四位的科室是神经内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分别是89株、85株、59株、56株。标本主要以尿液为主,403株占73.5%。对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达到90%以上。结论:大肠为临床常见感染,引起的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均在30%以上,临床上使用此类药物一定要慎重。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标本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生活饮用水的大肠和耐热大肠群检测中予以改进多管发酵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为样本,总共抽取100份,所有样本均采用多管发酵常规方法(原法)和多管发酵改进方法(改进法),对比其检测效果。结果:从检测结果上看,其中原法检测中,其耐热大肠群检出38例,大肠群检出28例;改进法检测中,耐热大肠群检出38例,大肠群检出28例,不存在特异性差异(P>0.05)。从检测时间上看,其中原法检测时间为(48.12±1.32)h,改进法检测时间为(23.51±2.11)h,存在差异(P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大肠埃希菌 耐热大肠菌群 改进多管发酵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研究致病性大肠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 析 2014 年 5 月 13 日 18 例 丧 宴引发的食物中毒者病学特征,分析其中毒原因,并实施对症治疗。 结果: 18 例临床表现符合致病性大肠食物中毒临床表现。小年龄和较高年龄段属于致病性大肠引起食物中毒的好发人群。经对症治疗后, 18 名病例全部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结论: 致病性大肠可引起食物中毒, 中毒时间多发 生在 3-9 月份 , 幼儿以及 高年龄段 好发 ; 有效 切断大肠通过水、食物 以及 密切接触三大传播途径, 是 有效控制和降低 致病性大肠 感染率 的关键。

  • 标签: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致病因素 调查研究 食物中毒 防控 回顾性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从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尿路致病性大肠UPEC132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机制。方法采用MIC法测定菌株UPEC132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其分型,利用三代测序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并用Prodigal软件预测和数据库筛选进行耐药和毒力基因功能注释,然后收集GenBank上23株UPEC菌株的染色体基因组序列,利用RAxML软件对UPEC132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UPEC132菌株对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唑林耐药,其MLST分型为ST10522型。该株全基因组包括一条完整的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及两条质粒序列,染色体、质粒P1和P2的序列大小分别为5 234 468 bp、117 139 bp和101 356 bp,鸟嘌呤-胞嘧啶(GC)含量分别为50.48%、49.05%和54.04%。该株染色体、质粒P1和P2分别有4 856、140和116个基因。其耐药基因多位于染色体,主要为耐多药外排泵基因簇,P2仅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1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G。UPEC132毒力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主要为菌毛黏附素9种、铁摄取系统5种和分泌性毒素3种。Afa菌毛和Ⅳ型菌毛基因簇分别位于质粒P1和P2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UPEC132与23株UPEC均不在同一分支。结论UPEC132株的ST10522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大肠新ST型,其全基因组遗传信息被全面揭示,耐药性和致病性与其携带的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相关。

  • 标签: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性 毒力 全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地区住院患者血液样本分离大肠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2018年住院患者血液分离大肠且符合血流感染诊断的非重复样本。应用质谱仪、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K-B法作为补充,依据CLSI 2017年标准判定结果。结果共收集大肠1 074株,广泛分布于各个临床科室,以消化内科为主(216株,20.1%)。大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27%(3/1 074),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均<5.0%)。2011—2018年大肠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5)。ESBLs检出率自2014年开展以来呈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91,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间分离的大肠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滨州地区住院患者血液样本分离大肠分布广泛,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不同,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大肠杆菌 血液样本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检出的506株大肠,菌株均分离自非消化道感染506例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耐药性、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记录菌株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506株大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较常见(40.32%,204/506),其次为泌尿道(21.74%,110/506),其中产ESBLs菌株116株(22.92%,116/506)。产ESBLs菌株与非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均未见明显耐药性,产ESBLs菌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ESBLs菌株(P<0.05)。结论大肠主要与下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有关,产ESBLs菌株较非ESBLs菌株耐药性更强。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泌尿系感染大肠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系统发育群、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非重复分离自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尿液样本的大肠152株。采用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PCR筛查第1、第2类整合酶基因、整合子可变区和各分离株的系统发育群,通过测序分析确定可变区启动子类型及基因盒组合,并分析第1类整合子与系统发育群、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152株大肠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70.39%(107/15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40.00%。152株大肠中65株(42.76%)检测到第1类整合酶基因intI1,共检出68个第1类整合子,8种基因盒组合和14种耐药基因盒,其中基因盒组合dfrA17-aadA5检出率最高(51.47%,35/68),12株intI1阳性菌株未扩增出可变区。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中共检出5种可变区启动子,相对较弱的PcH1检出率最高(77.94%,53/68),同时检测出基因盒组合arr-2-cmlA5-blaOXA-10-aadA1。65株intI1阳性菌株中各系统发育群以B2群和D群为主。4株(2.63%,4/152)检出第2类整合酶基因intI2,其可变区基因盒组合均为dfrA1-sat2-aadA1。结论社区泌尿系感染中分离到的大肠第1类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其携带的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启动子以弱启动子为主。intI1阳性菌株中各系统发育群的分布与总体菌株的分布一致。在大肠中检出基因盒组合arr-2-cmlA5-blaOXA-10-aadA1。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整合子 启动子 基因盒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的肠外致病性大肠(ExPEC)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系统发育分群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分离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MIC ≥ 2 μg/ml)的ExPEC菌株。改良Hodge试验(MHT)对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确证。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NDM。Sanger测序法检测各碳青霉烯酶基因亚型。采用MLST分型和系统发育分群对PCR检测出的产NDM ExPEC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ExPEC菌株20株,其中产NDM ExPEC菌株15株。MHT检测产NDM ExPEC菌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和80.0%(12/15)。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1株(73.3%)产NDM-5型,4株(26.7%)产NDM-1型。系统发育分群结果显示,15株产NDM ExPEC菌株中,13株属于A群,2株属于D群。MLST分型结果显示,ST410是产NDM ExPEC菌株中检出率最高的ST型(5株,33.3%)。结论本院绝大多数产NDM ExPEC菌株属于毒力较小的系统发育群,应加强院感监测,防止高危克隆ST型的暴发流行。

  • 标签: 碳青霉烯耐药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系统发育分群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家禽中艾伯特的带菌情况。方法采集山西省不同禽类定点屠宰场鸡肠内容物经EC肉汤增后,PCR对其进行eae基因检测,阳性增菌液接种麦康凯琼脂,挑取不发酵乳糖菌落进行三重PCR(clpX、lysP和mdh基因)、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鉴定。结果本研究共采集了250份样品,经eae基因检测、生化鉴定、三重PCR检测、16S rRNA及MLST聚类分析,确定2株不发酵乳糖、木糖,无动力,eae、clpX、lysP和mdh基因阳性的菌株为艾伯特。进一步对该2株艾伯特毒力基因分析发现,该菌株携带Ⅱ/Ⅲ/Ⅴ组亚型 cdtB基因,但均不携带stx基因。结论本研究表明山西省鸡类中存在艾伯特带菌的情况。

  • 标签: 序列分析 艾伯特埃希菌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兰陵县羊携带志贺毒素基因stx2k新亚型大肠的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2019年11月采集山东省兰陵县不同养殖户的羊粪便512份,经EC肉汤增后PCR检测stx基因,阳性样品分别接种科玛嘉(CHROMagar™)ECC及科玛嘉(CHROMagar™)STEC培养基,对stx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基因组数据分析菌株stx基因亚型、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从512份羊粪中共分离86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包括5种不同的stx亚型,其中stx2k亚型菌株37株;86株分为20种O∶H血清型及18种不同ST型。结论山东省兰陵县羊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在志贺毒素亚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方面存在多样性,且检出了产志贺毒素2k新亚型的大肠

  • 标签: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志贺毒素2k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侵袭性大肠(E.coli)LF82菌株对UC小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C57BL/6小鼠分为菌株UC组、UC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UC模型,造模前1周,给予菌株UC组小鼠1×109 CFU E.coli LF82菌株灌胃,使菌株定植。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组织病理学表现等比较E.coli LF82对UC小鼠结肠炎症的作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3组小鼠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和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的变化,采用过碘酸夫反应(PAS)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结肠黏液分泌能力和纤维化程度。采用t检验、最小显著差异法、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菌株UC组小鼠造模第4、5、6、7天DAI评分均高于UC组[分别为(2.53±0.38)分比(2.01±0.53)分、(3.02±0.62)分比(2.67±0.24)分、(3.13±0.61)分比(2.20±0.24)分、(3.27±0.28)分比(2.20±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2.25、9.56、10.24,P均<0.05)。菌株UC组小鼠结肠的大体形态损伤评分高于UC组[(6.17±1.94)分比(2.8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菌株UC组小鼠CMDI和结肠黏膜MPO活性均高于UC组[(16.80±2.79)分比(11.80±3.11)分、(729.3±77.5) U/mg比(594.4±31.9) U/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均值差值为134.82,95%CI 72.12~197.51;P均<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结果显示,菌株E.coli LF82可侵入小鼠肠上皮下,引起结肠组织进一步损伤,使结肠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分布状况发生改变。PAS染色结果显示,菌株UC组和UC组PAS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32.40±8.02)%、(41.90±8.99)%比(57.70±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3,P<0.01),菌株UC组PAS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值为-9.50,95%CI -18.33~-0.67,P<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菌株UC组结肠黏膜绒毛上皮部分被破坏,胶原纤维增生严重;菌株UC组和UC组胶原纤维面积比高于健康对照组[(51.83±5.78)%、(37.11±5.59)%比(15.4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2,P<0.01);菌株UC组胶原纤维面积比高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值为14.83,95%CI 8.91~20.76,P<0.05)。结论E.coli LF82可加重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导致结肠超微结构和细胞骨架发生改变,还可降低小鼠结肠黏液分泌能力,增加结肠组织纤维化程度。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溃疡性 肠道细菌 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 小鼠
  • 简介:摘要束起搏是一种生理性的起搏模式。较传统右心室起搏相比,能够改善电-机械活动的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临床获益。本文就束起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希氏束起搏 阈值 生理性起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CR-ECO)的耐药基因构成情况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CR-ECO菌株,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进行表型确证,并采用llumina HiSeq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共收集CR-ECO非重复菌株16株,经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携带IMP-4基因5株,IMP-26基因1株,NDM-1基因1株,NDM-5基因4株,NDM-13基因2株。16株菌株中检测出AmpC酶和(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及各类外排泵基因,11株CR-ECO出现OmpC膜孔蛋白基因缺失;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学分型呈多样化。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CR-ECO的耐药机制主要以产IMP型或NDM型碳青霉烯酶同时合并AmpC酶和(或)ESBL为主。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可快速了解菌株在基因水平上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 标签: 卡巴配能类 大肠杆菌 β-内酰胺酶类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 全基因组测序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沙门属是一大类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致病能力强,感染动物后常导致严重的疾病,并成为人类沙门病的传染源之一。在世界各国的各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居榜首。由于沙门属的细菌种类繁多,已发现2500种以上的血清型,使得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创建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 标签: 沙门氏菌 饲料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于研究纸片快速法用于检测水质中粪大肠茵群指标,采纸片快速法对三种不同浓度的实际水样及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水质粪大肠群的检测,确定分析方法的精确度及准确度。经过纸片快速法对实际水样及有证标准样品的测试表明,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65%~5.67%。方法准确度经过有证标准样品检测符合准确度要求。纸片快速法具备适用范围广、操作过程简单及分析时间短等优点,能够较准确判断水样微生物污染状况,可以作为实验室粪大肠群项目的监测方法来使用。

  • 标签: 粪大肠菌群 纸片快速法 水质 方法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