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以120例接受尿液潜血检验的患者为例,所有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分别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比两组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情况。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阳性率为38.33%,阴性率为61.67%,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阳性率为43.33%,阴性率为56.67%,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灵敏性为87.5%,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42.5%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特异性为82.5%,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78.33%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这两种检验方法的各有不足之处,因此,在临床上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尿液潜血检验,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检验方式,如果将两种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尿液潜血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1月~ 12月,医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 1042例,来源于门诊、肾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均进行尿分析检查以及尿沉渣镜检,以镜检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1042例患者,尿镜检查其中阳性 458例,阴性 584例,尿分析仪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 100.00%、 90.41%、 89.11%、 100.00%、 94.63%, kappa检验系数 k=.94,属于高度一致,尿分析仪与镜检结果分布 +、 ++、 +++均存在不一致情况,尿分析检查阴性结果高于尿沉渣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查存在误漏诊情况,特别是若阳性的患者,可能误诊为阴性,需建立合适的抽检、报警规则,提高复查的水平,合理进行镜检,避免误漏诊。     [关键词 ]尿液潜血;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method of occult blood test of urine analyzer and red blood cell count test of microscope in occult blood test of urine.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1042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from outpatient department, nephrology department, urology department,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and other departments were selected for urinalysis and urinary sediment microscopy, with microscopy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 Results: among 1042 patients, 458 were positive and 584 were negative.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urine analyzer were 100.00%, 90.41%, 89.11%, 100.00% and 94.63% respectively. Kappa test coefficient k =. 94 was highly consistent. The distribution of urine analyzer and microscopic test results were inconsistent. The negativ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urinary sediment microscopy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in urine analyzer,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positive patients, which may be misdiagnosed as negativ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sampling and alarm rules, improve the level of reexamination, reasonably carry ou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avoid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技术检验对尿隐血的检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8例尿隐血检查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对两种检验方法尿隐血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显微镜红细胞技术检查尿隐血检验阳性率为23.53%,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27.94%相比,差异较小(P>0.05);如果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检验的灵敏度、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是87.50%、9.62%与12.50%;若尿液分析仪检验为标准,那么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灵敏度、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是90.38%、4.17%与26.32%。结论尿隐血临床检验过程中,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尿液分析仪检验均具有显著效果,针对疑似患者,结合两种检验方法,可促进检验准确性的提高,而且以上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尿液分析仪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尿隐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在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肺炎患儿100例与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分别设置为肺炎组、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儿童的空腹静脉血,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进行检测,比较肺炎组与对照组、轻症组与重症组、细菌性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与肺炎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的相关性。结果(1)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13.56±4.31)×109/L]、C反应蛋白[(10.27±4.82)mg/L]、红细胞沉降率[(17.63±5.78)mm/h]均高于对照组(t=10.308、9.012、10.088,均P<0.05)。(2)重症组的白细胞计数[(15.19±2.97)×109/L]、C反应蛋白[(11.79±3.14)mg/L]、红细胞沉降率[(19.24±3.20)mm/h]均高于轻症组(t=6.002、5.404、5.460,均P<0.05)。(3)细菌性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15.31±3.34)×109/L]、C反应蛋白[(11.92±3.29)mg/L]、红细胞沉降率[(19.40±3.52)mm/h]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4.692、4.685、4.687,均P<0.05)。(4)经相关性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与肺炎的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均存在线性相关,呈正相关。结论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普遍出现异常增高,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来对肺炎予以辅助诊断,还可用于肺炎的病情评估、疗效判断中。

  • 标签: 儿童 肺炎 细菌性 病毒性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计数(RBC)和纤维蛋白原(FBG)联合血小板计数(PLT)预测急性肺栓塞(PE)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入院确诊为急性PE的患者,按照危险分层标准,患者分为高/中危组和低危组,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RBC和PLT各项参数指标以及FBG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间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计入组患者696例,其中高/中危组193例,低危组503例,经研究发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在高/中危组高于低危组,FBG和PLT在高/中危组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以及血红蛋白(HGB),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C、PLT和FBG是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独立影响因素,RBC与危险分层呈正相关,PLT和FBG呈负相关。RBC、PLT和FBG预测危险分层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2(95%CI:0.514~0.589),0.591(95%CI:0.554~0.628)和0.565(95%CI:0.527~0.602)。三项指标联合的AUC为0.620(95%CI:0.0.582~0.656),最佳临界值下各项指标对应的数值分别为4.57×1012/L-1,182×109/L-1和322.8 mg/dL,三者联合预测危险分层的敏感性为51.3%,特异性为78%。结论RBC和FBG联合PLT对急性PE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红细胞计数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3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3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均接受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记录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健康儿童MCV、MCH水平高于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对照组健康儿童RDW水平低于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P<0.05);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儿经临床对症治疗后MCV、MCH检测值均较治疗前提高,RDW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应用MCV、MCH、RDW检测结果诊断缺铁性贫血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患者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值 。方法 随机 抽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 40 例巨幼细胞贫血 患者、同期 40 例 溶血性贫血 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 对比 所有观察对象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值。 结果 巨幼组患者 M CV 、 RDW-CV 、 MCH 均显著高于溶血 组, P< 0.05;两组 MCHC 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溶血组患者 Ret 、 IRF 、 HFR 、 MFR 、 Ret-He 显著高于巨幼组, LFR 低于巨幼组, P< 0.05。 结论 分析 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 对鉴别诊断 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 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 标签: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 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红细胞输注是临床输血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挽救生命和液体复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重度贫血、失血性休克以及严重创伤的患者,在医疗应急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现在的保存方法延长了红细胞的保存时间、提高了保存质量,但随着红细胞体外储存时间的延长还是会引起其生理、生化以及形态学相应的改变,导致输血产生不良后果。如何提高红细胞保存质量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对储存红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 储存损伤 红细胞保存
  • 简介:摘要:叶酸是一种水溶性 B族维生素,红细胞叶酸与红细胞更新过程有关,通常能准确反映一个人体内叶酸的长期营养变化 ,是作为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常用科学指标之一 ,用以帮助判断各种预防性营养干预。目前用于检测叶酸的检测方法很多 ,其中微生物法则就是用于检测体内叶酸的一种经典检测方法 ,灵敏度高。 这种检测方法具有临床操作步骤简单、对临床仪器设备精度要求低、成本低等几大优点 ,适用于对临床结果分析报告,操作时间精度要求低的大中小规模临床研究和早期临床医学检测。

  • 标签: 红细胞叶酸 微生物检测方法 原理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镰状红细胞病(SCD)是一种输入性病种,该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显著提高。SCD患者发生的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有较大的不同,治疗和二级预防方法也有其特殊性。本文现围绕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3方面做一简要介绍,以增加临床工作人员对SCD合并脑卒中的认识。

  • 标签: 镰状红细胞病 脑卒中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NACT,并且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LACC的2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NACT后,将达到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者分别为74例与147例,均纳入有效组(n=221);而将疾病稳定(SD)与疾病进展(PD)者分别为43例与9例,则均纳入无效组(n=52)。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及其血清鳞状细胞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21-1、癌胚抗原(CEA)水平与NLR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LACC患者的NACT疗效、NL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NLR预测LACC患者NACT疗效的价值进行分析。2组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有效组患者的FIGO临床分期为ⅠB2期、病理分级为G1、病理类型为鳞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无效组,而血清SCCA、CA125、CA199、CY21-1、CEA水平与NLR,则均显著低于无效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CA、CA125、CA199、CY21-1、CEA水平,以及NLR与FIGO临床分期,均为LACC患者NACT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51、0.931、0.856、0.614、0.841、0.521、33.577,95%CI:0.767~0.945、0.880~0.985、0.780~0.938、0.448~0.841、0.749~0.944、0.344~0.790、5.509~204.660,P=0.002、0.013、0.001、0.002、0.003、0.002、<0.001)。②ROC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LACC患者NACT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707(95%CI:0.649~0.760,P<0.001),其预测NACT疗效的最佳临界值为3.92%。③NLR>3.92%患者的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病理分级为G2与G3,以及非鳞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NLR≤3.92%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2、19.721、17.332,P均<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均为LACC患者NLR的独立影响因素(OR=4.908、0.067、12.293,95%CI:1.688~14.269、0.005~0.871、1.087~187.983,P=0.003、0.039、0.043)。结论采取NLR可有效预测LACC患者NACT疗效,其预测的最佳临界值为3.92%,并且NLR与LACC患者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有关。由于本研究仅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NLR用于临床评估LACC患者NACT疗效的有效性,仍然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宫颈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肿瘤分期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女(雌)性
  • 简介:摘要 :红细胞经常会伴有一种生理特征那就是红细胞聚集性,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改变,比如血浆原因、外部环境因素等。红细胞适量的出现聚集现状是为了维护体内的循环,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若聚集出现过度的现象,会造成微循环的灌注发生不良情况,有可能还会形成静脉血栓等疾病。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红细胞聚集的情况,是否影响到红细胞输注效能和安全出血。

  • 标签: 红细胞 聚集性 影响原因 意义
  • 简介:摘要红细胞是重要的血液组成成分,其在健康成年人体内主要由骨髓产生,通过参与O2和CO2运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红细胞生成涉及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转录调控对于红细胞生成至关重要,对红系谱系确立、红细胞分化、成熟,以及血红蛋白(Hb)生成等,均发挥重要作用。此过程涉及GATA转录因子、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及叉头转录因子等多种重要转录因子。笔者拟就上述转录因子在红细胞生成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生成 转录因子 GATA转录因子类 Kruppel样转录因子类 叉头转录因子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周血中出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泪滴样红细胞是骨髓纤维化患者常见的表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大小近似于大血小板,全血自动分析仪易将其误判为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现报道1例骨髓纤维化转化急性白血病的老年患者,起病时血小板明显减低,化疗后短期内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数值恢复,与临床预期不符。最终通过复查血涂片以及后续的荧光染色法验证,证实为假性血小板增多,避免了误导后续诊疗。

  • 标签: 骨髓纤维化 红细胞碎片 假性血小板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红细胞参数检测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8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贫血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贫血类型将这86例患者分为地中海贫血的地贫组和缺铁性贫血的缺铁组两组,两组各43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这三组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参数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参数。结果 地贫组患者的RBC、RBC/MCV比缺铁组和对照组的高,缺铁组患者的Hb比地贫组低,RDW比地贫组和对照组高,对照组健康者的MCH和MCV均比地贫组和缺铁组高,三组检验者的血液红细胞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