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ICP增高是神经外科疾病常见的病理过程,是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工作的不断需求,监护应运而生,其重要性已在《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被肯定[1]。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神经外科疾病 病理过程 病情危重 临床工作 现代科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护患者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持续监护对患者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降低药物的生效时间与持续作用时间,监护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与生命体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监护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30.95%;组间监护效果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持续监护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脑卒中急性增高的重症监护的意义。对80例脑卒中急性增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密切进行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的监测,气道、输液管理,预见性护理以及心理、营养支持等,得到了良好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颅内压增高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监护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持续监护管理。观察住院时间、住院后甘露醇使用时间、使用剂量,术后3、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持续监护组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并发症:持续监护组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或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持续监护组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或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持续监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颅内压 持续监护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持续对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治疗的实际意义。方法以我院2013年05月18日至2015年05月17日收治的10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53例(未应用监护组),实验组患者53例(应用监护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预后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可以更加直观、更准确地了解患者脑脊液的变化情况,从而有效避免过渡使用脱水剂,有效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对脑的继发性损害也得到有效减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应大力推广。

  • 标签: 颅内压 丘脑出血 持续颅内压监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采用持续监护联合破入脑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价值。方法:纳入84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A组(42例)病人接受侧脑室外引流治疗,B组(42例)病人采用持续监护配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探析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评分。 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评分(7.33±1.03)分,均明显低于A组(p

  • 标签: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持续颅内压监护 侧脑室外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NICP)监护存迟发性创伤性血肿(DTIH)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86例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评价NICP监护在发现DTIH中的作用。结果86例TBI患者经CT证实有17例为DTIH,其中15例需手术治疗,发现时间为伤后6~74h,平均19.6h。监测结果显示迟发血肿侧ICP较对侧明显增高[(380±62)mmHg:(254±56)mmHg,P〈0.01],而且明显高于69例伤后24h无DTIH患者的平均ICP[(380±62mmHg:(242±65)mmHg,P〈0.01]。16例监测到ICP增高与CT检查结果吻合(94.1%)。结论NICP监护是一种简单、无创、有效的TBI监护技术.对早期诊断DTIH可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颅内血肿 无创颅内压监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增高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抗脑水肿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40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治愈20例,病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降低,控制温度,及时止惊,兴奋呼吸,保护脑功能,提高对症治疗症状,争取机会得到缓解,尽早明确病因与增高的原因是早期的消除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监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大面积脑出血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案配合ICP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数为53例,纳入范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n=53)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实行ICP监护,对照组(n=50)行保守治疗,将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GCS 评分以及生存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率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观察组病患GCS 评分更优。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持续有创监护在重症大面积脑出血病患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更高,可有效提高病患生存率,病患GCS 评分,促进病患康复,可积极推广。

  • 标签: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护 重症大面积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ICP)增高的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68例持续ICP监测患者ICP增高原因。结果ICP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ICP变化受外诸多因素影响。根据影响ICP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准确判断影响ICP变化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ICP增高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解除,能极大提高颅脑疾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总结58例颅脑术后患者持续监测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准确监测数值及波形识别;妥善固定光纤导丝做好仪器管理,注意管路护理。发现和避免影响波动的护理因素,做好降治疗护理。58例患者均在监测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药物;12例患者经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行二次手术治疗;死亡4例,无1例感染。

  • 标签: 颅脑术后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的护理心得。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行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监测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行常规高血压脑出血术护理,并给予血压持续监测,根据血压值对引流和脱水量进行调节;监测组行监护。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肿量和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χ2统计处理呈P<0.05。监测组患者护理后血肿量少于常规组,t统计处理呈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的护理可有效减少血肿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术 颅内压监护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监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监护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