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2002年Hashizume首次报道机器系统治疗胃癌以来,以机器系统为代表的新一代微创技术在胃癌治疗领域快速发展,患者恢复更快、临床结局极大改善且可保障远期疗效。20年来,机器系统在临床应用取得长足发展,有望解决目前腹腔镜手术弊端及存在问题。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团队,应用机器系统、开展临床研究已经积累丰富经验。机器系统为微创手术提供技术上优越的手术环境,是传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效、可行的替代方法。笔者就机器胃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近期和远期结局及研发现状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系统 淋巴结清扫 手术损伤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及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机器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57)或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231)的2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1例,女性127例,年龄(60.3±12.8)岁(范围:17~86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4匹配,匹配后机器组56例,腹腔镜组176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近期结局,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机器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总手术时间相近[(206.9±60.7)min比(219.9±56.3)min,t=-1.477,P=0.141],术中出血量更少[50(20)ml比50(50)ml,Z=-4.591,P<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36.0±10.0)枚比(29.0±10.1)枚,t=4.491,P<0.01],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缩短(t:-2.888、-2.946、-2.328,P值均<0.05)。机器组和腹腔镜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组和腹腔镜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9%和87.9%,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1%和82.6%(P值均>0.05)。结论机器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部分近期临床结局指标。两种术式患者远期预后相似。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机器人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2~4aN0-3M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 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 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胃癌D2根治术后分别有24例(4.9%)和17例(3.4%)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367)。围手术期化疗组中位OS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65个月比45个月,HR:0.74,95% CI:0.62~0.89,P=0.001);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PFS也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56个月比36个月,HR=0.72,95% CI:0.61~0.85,P<0.001)。亚组OS和PFS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都能从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均P<0.05);45岁以上年龄(P<0.05)和正常体质量(P<0.01)患者获益明显,cTNMⅡ期和Ⅲ期患者有获益趋势或者显著获益(P<0.05);印戒细胞癌患者获益不明显(P>0.05);胃体、胃窦部位肿瘤获益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性得分匹配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已获得国内大部分外科医生认可,但围绕其实施和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现结合我中心一例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诊疗流程,总结ERAS路径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多模式围手术期管理路径,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旨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并发症和再入院的风险,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临床结局,同时将手术应激反应降到最低水平。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胃肠道肿瘤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学和围手术期处理特点,针对此类患者ERAS方案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条款执行率和依从性。患者宣教、术前预康复、多模式镇痛、精准外科、下床活动以及手术后早期饮食与口服营养补充等措施应视为核心条款。在ERAS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围手术期器官功能及病理生理学改变,严格执行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围手术期ERAS路径及方案;另外,需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提高患者ERAS的依从性和执行率,强调患者院前、术前、术中、术后及院后全程、动态、无缝隙管理,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整个医疗活动。除此之外,需关注特殊时期、特殊人群ERAS方案的调整。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胃肠道肿瘤手术相关ERAS管理共识和指南发布,但缺乏我国学者牵头进行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献支持,亟待根据胃肠道肿瘤代谢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国际规范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来形成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以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和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结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07—2012年间行标准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2 124例。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ERAS组和非ERAS组(传统方案组)。针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匹配按照1∶1比例进行,每组得到5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出血量、30 d再入院率等及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RAS组=18.4%,非ERAS组=19.4%,P=0.69),吻合口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类似,无统计学差异。手术部位感染(SSI)、肺不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ERAS组低于非E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费用都优于非ERAS组。两组患者的非计划再手术、30 d再入院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非ERAS组和ERAS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2%和72.8%(P=0.007),Ⅰ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92.7%(P=0.73),Ⅱ、Ⅲ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和75.2%(P=0.007)、47.6%和35.7%(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应用围手术期ERAS路径管理方案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30 d再入院率,同时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胃,新生物 临床结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益生菌治疗对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后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行益生菌治疗设为试验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术中情况。(3)随访和术后情况。(4)炎症相关血液学指标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和辅助化疗启动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广义估计方程。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为64(42~80)岁。80例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施行胃癌根治术。试验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手术方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达芬奇机器系统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方式(Billroth Ⅱ吻合、Roux-en-Y吻合)分别为2、7、15、13例,19、21例,205(180~240)min,50(30~60)mL,6、34例;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6、12、16例,23、17例,218(190~251)min,50(43~60)mL,11、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683.00,χ²=0.80,U=668.00、681.00,χ²=1.87,P>0.05)。(3)随访和术后情况:8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个月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23,P<0.05)。试验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固体食物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化疗启动时间分别为3(3~6)剂、53(49~66)h、72(62~82)h、(72±18)h、6.0(5.5~7.0)d、26.0(25.0~28.0)d;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3~10)剂、66(60~88)h、94(82~112)h、(107±23)h、7.0(6.4~8.3)d、30.0(28.0~33.0)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71.50、432.00、343.50,t=-7.62,U=411.50、319.50,P<0.05)。(4)炎症相关血液学指标情况:①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6±1.4)×109/L、(9.9±3.2)×109/L、(7.7±2.6)×109/L、(6.8±1.8)×109/L;对照组分别为(6.1±1.9)×109/L、(12.3±2.9)×109/L、(9.7±3.6)×109/L、(7.8±2.7)×109/L,满足球形检验(χ²=4.17,P>0.05),采用主体内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6.61、10.45、4.56,P<0.05)。②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10%、76%±11%、73%±9%、69%±9%;对照组分别为56%±9%、84%±5%、79%±8%、74%±9%,不满足球形检验(χ²=16.63,P<0.05),采用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2.42、11.46、5.55,P<0.05)。③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C-反应蛋白分别为1.35(1.15~1.97)mg/L、14.94(8.24~21.22)mg/L、33.39(13.02~66.02)mg/L、18.36(8.27~60.43)mg/L;对照组分别为1.62(0.97~2.27)mg/L、24.03(10.42~36.52)mg/L、81.66(31.20~116.76)mg/L、46.84(28.30~80.26)mg/L,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²=145.74、9.48、9.90,P<0.05)。④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降钙素原分别为0.02(0.02~0.04)μg/L、0.08(0.06~0.12)μg/L、0.12(0.07~0.21)μg/L、0.09(0.06~0.15)μg/L;对照组分别为0.02(0.02~0.04)μg/L、0.14(0.07~0.71)μg/L、0.35(0.14~0.71)μg/L、0.24(0.10~0.48)μg/L,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的时间效应、干预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²=62.88、14.71、18.33,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患者行围手术期益生菌治疗,可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炎性指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尽早行术后化疗。

  • 标签: 胃肿瘤 益生菌 临床结局 新辅助化疗 术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