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淡豆豉液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为抑制病毒的新型中药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A/Puerto Rico/8/1934(H1N1)(以下简称PR8病毒)感染狗肾上皮细胞(MDCK)作为模型,应用噻唑兰(MTT)法评估淡豆豉的安全性。以血液凝集抑制实验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检测淡豆豉对流感病毒吸附和释放的影响。设立PR8病毒+淡豆豉组和PR8病毒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试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淡豆豉对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6.25 mg/mL的淡豆豉能够抑制1 HAU流感病毒的吸附。PR8+淡豆豉组的子代病毒血凝效价为PR8组的1/8。2 000 μg/mL的淡豆豉能够抑制大于80%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第24小时,PR8+淡豆豉组的NP和M1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为3 444.52±378.35和98 737.80±1 643.00;NP、M1a和M2e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3、0.54±0.01和0.82±0.02,均低于PR8组(t=-16.03、-16.17、-39.26、-272.80和-220.00,P均<0.05)。结论淡豆豉通过影响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吸附、基因转录和翻译、流感子代病毒释放多个阶段,在体外发挥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淡豆豉水煎液 中药抗病毒作用 病毒生命周期 基因转录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淡豆豉为临床常用中药,在梁代就已有记载和使用。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淡豆豉的记载,对淡豆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进行本草研究。结果表明,淡豆豉古今用法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淡豆豉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淡豆豉 本草研究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淡豆豉功效能解表,除烦。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虚烦,失眠。《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采用密闭闷制发酵法,经常出现霉变,发酵率不高等现象。通过对炮制工艺改进,很好上述问题。

  • 标签: 炮制 发酵
  • 简介: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中微量元素铜含量的方法,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苦参中铜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当加入0.25%淀粉溶液0.5ml时

  • 标签: 中铜 含量测定 水煎液
  • 简介:摘要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对淡豆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对淡豆豉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淡豆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中药淡豆豉(Semensojaepreparatum,SSP)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主要有效成为异黄酮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淡豆豉具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抗骨质疏松、抗肿瘤、降低血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综述了淡豆豉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淡豆豉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结论酸枣仁可使大鼠总的睡眠时间延长,  目的研究酸枣仁对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确定了养心安神药酸枣仁对大鼠睡眠各时相的影响

  • 标签: 大鼠脑电图 水煎液 液大鼠
  • 简介:实验中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LD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P<,模型对照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 大鼠血管 损伤机制
  • 简介:  目的研究淡豆豉正丁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40g生药/kg)组大鼠血糖、血压均明显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淡豆豉正丁醇提取物(20g生药/kg、40g生药/kg)组大鼠在0

  • 标签: 大鼠血糖 提取物糖尿病 正丁醇提取物
  • 简介:本实验结果提示薯良大剂量组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薯良大剂量组在药后60,薯良对热板法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略)

  • 标签: 实验研究 水煎液 液镇痛
  • 简介:<正>128例患者分试验组68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用黄芪(生药含量3g/ml)治疗,每次10ml,2次/d;对照组用鲨肝醇每次100mg,3次/天。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试验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有效率为89.7%;对照组分别为76.7%和53.3%,两组比

  • 标签: 水煎 鲨肝醇 生药含量 临床症状 鳖肝醇 黄茂
  • 简介:目的: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VSMC,建立AngⅡ诱导VSMC增殖模型,MTT法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AngⅡ诱导VSMC增殖的干预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干预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淡豆豉异黄酮50μg/L预孵育12、24h,100μg/L预孵育1、4、12、24h,200μg/L预孵育1、4、24h,500μg/L预孵育4h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50、100、200μg/L作用24h抑制增殖作用最为明显,并可显著增加VSMC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结论:淡豆豉异黄酮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止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进行VSMC细胞周期的调控有关。

  • 标签: 淡豆豉异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AngⅡ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以怀孕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索马齿苋对小鼠的抗生育影响。着重研究马齿苋对雌性小鼠子宫、卵巢、小鼠胚胎着床数量以及ERα、PR、mRNA的影响,来判断马齿苋是否具有抗生育作用。方法通过分组对照实验,观测高、中、低剂量灌胃怀孕小鼠后的的怀孕情况和子宫切片HE染色,测定ERα、PR在子宫中的表达。结果马齿苋可以激活H1受体,致使子宫平滑肌频繁收缩,干扰受孕早起胚胎着床。小鼠的子宫重量和小鼠胚胎着床数量随着马齿苋的剂量增加而递减(P<0.01),在HE染色中发现灌喂马齿苋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第6天还生长快速,子宫腔张开并产生分支,且脱膜分化失败。实验组小鼠子宫ERα和PR的mRNA水平也因马齿苋的浓度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严重影响子宫的接受状态。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怀孕初期马齿苋可使子宫平滑肌收缩、改变子宫形态、提高ERα和PR的mRNA水平的水平损害内膜接受能力,从而致使胚胎着床困难甚至失败,导致不孕不育。所以怀孕妇女,特别是怀孕初期应禁食马齿苋。

  • 标签: 马齿苋 受孕影响 小鼠子宫ER&alpha 和PR 抗生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虎杖对D-半乳糖(D-gal)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ICR小鼠8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G,n=20),模型对照组(MG,n=20),虎杖低剂量组(LG,5g/kg,n=20),虎杖高剂量组(HG,10g/kg,n=20)。正常对照组给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用D-gal按150mg/kg背部皮下注射6周,每日一次,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同时,虎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虎杖,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采用Y型电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使用相关试剂盒测定脑皮层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单胺氧化酶-B(MAO-B)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和脂褐质(LP)的含量。结果给予D-gal6周后,Y迷宫检测模型组记忆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不同时间的正确反应率降低,潜伏期延长;而虎杖能明显缩短衰老小鼠潜伏期,显著升高正确反应率。生化检测指标显示,模型组脑皮层中MDA和LP含量升高;虎杖能降低脑皮层中MAO-B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脑皮层中MDA和LP含量。结论虎杖对D-gal诱导衰老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脑中MDA及LP含量,降低MAO-B活性,升高SOD活性有关。

  • 标签: 虎杖水煎液 衰老 学习 记忆 Y迷宫 小鼠
  • 简介:3岁的羊羊跟着爸妈一起到西北旅游。旅游第三天的晚上,羊羊突然感冒发烧到39.8℃,还出现了眼球上翻、口吐白沫、全身僵直、四肢抽搐等“抽风”的症状。爸妈吓坏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这时羊羊一家所住的农户急忙走过来,解开了羊羊的衣服。

  • 标签: 山羊角 抽风 小儿 感冒发烧 四肢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连与环丙沙星对体外绿脓杆菌抑制的协同作用。方法用绿脓杆菌菌液进行受试,使用打孔法对黄连、环丙沙星、黄连+环丙沙星三种药剂的抑菌圈进行大小测定。结果三种药剂对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环丙沙星试剂的抑菌作用最佳。结论黄连与环丙沙星对体外绿脓杆菌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黄连水煎液 环丙沙星 绿脓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免颗粒与传统剂在银翘散的临床应用中疗效差别,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近2年来所治疗病例80例分别应用中药免颗粒与传统剂分别组方银翘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2天和用药4天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天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天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免颗粒对单味药采用不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可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而剂则使部分有效成分丧失,因而药效发挥较免颗粒慢一些,综合各项因素,中药免颗粒较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更多优越性。

  • 标签: 中药免煎颗粒 传统水煎剂 银翘散 温热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连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痈疮性蜂窝织炎临床疗效,并对处方进行药理作用分析。方法将按标准选入的8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中药复方黄连结合常规西医和单纯运用西医对痈疮性蜂窝织炎治疗,观察统计治疗3天后、治疗10天后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从显效时间和治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复方黄连结合西医对痈疮性蜂窝织炎的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痈疮性蜂窝织炎 复方黄连水煎液 临床疗效 药理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虎杖对D-半乳糖(D-gal)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ICR小鼠8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G,n=20),模型对照组(MG,n=20),虎杖低剂量组(LG,5g/kg,n=20),虎杖高剂量组(HG,10g/kg,n=20)。正常对照组给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用D-gal按150mg/kg背部皮下注射6周,每日一次,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同时,虎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虎杖,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采用Y型电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使用相关试剂盒测定脑皮层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单胺氧化酶-B(MAO-B)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和脂褐质(LP)的含量。结果给予D-gal6周后,Y迷宫检测模型组记忆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不同时间的正确反应率降低,潜伏期延长;而虎杖能明显缩短衰老小鼠潜伏期,显著升高正确反应率。生化检测指标显示,模型组脑皮层中MDA和LP含量升高;虎杖能降低脑皮层中MAO-B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脑皮层中MDA和LP含量。结论虎杖对D-gal诱导衰老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脑中MDA及LP含量,降低MAO-B活性,升高SOD活性有关。

  • 标签: 虎杖水煎液 衰老 学习 记忆 Y迷宫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