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18例口内切开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体位、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18例手术患者其中1例出现皮下气肿并发症,对症处理后治愈。18例患者出院后均恢复正常饮食并定期随访。

  • 标签: 贲门失迟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护理
  • 简介: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achalasia,E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一种少见的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人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EA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患者体重下降。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食管下端括约肌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皮气管切开(PDT)和开放气管造口(OST)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PDT的患者35例,OST的患者33例,对两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中出血量、氧合指数、术后出血、吸人J陛月市炎、皮下气肿、切口感染、气管后壁损伤、气管狭窄、肉芽、瘢痕形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中出血量、氧合指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皮扩张气管切开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颅脑外伤患者,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纤支镜 经皮气管切开术 开放气管造口术 颅脑外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皮旋转气管切开的配合与观察。方法我科2011年5月-2012年12月开展皮旋转气管切开。结果共开展18例皮旋转气管切开患者,均成功。结论皮旋转气管切开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手术切口及损伤均较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短易于操作,尤其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凝血功能异常而又必需行气管切开时,此项技术不失为1个较好的办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拉皮气管切开在基层医院I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因为各种危重或突发病情就诊的紧急进行气管切开抢救的ICU患者中选取34人,随机分成皮气管切开组和常规气管切开组,分别行经皮气管切开和常规气管切开抢救,观察抢救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切口预后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疗效。结果皮气管切开实施抢救的ICU患者,中切口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预后良好,手术并发症较少。皮气管切开在抢救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上相比于常规气管切口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ICU患者急救时行气管切开皮气管切开法在临床治疗上更具有优势。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 ICU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EST)术后腹腔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分为3组,均行EST联合LC,随机并按其EST术后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腹腔胆囊切除,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ST术后7d组腹腔胆囊切除手术时间(51.00±2.31)min明显较A组(34.70±2.24)min、C组(34.43±2.51)min延长(t=0.002,P〈0.01);中转开腹率10.0%(6/60)较A组1.7%(1/60)、C组1.7%(1/60)明显增高(t=0.028,P〈0.05);中出血量(50.43±3.90)ml较A组(28.86±3.35)ml、C组(28.57±3.40)ml明显增多(t=0.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T术后30d组腹腔胆囊切除住院总费用(15250.57±1006.67)元较A组(10093.29±496.05)元、B组(10845.86±744.27)元明显增加(t=0.002,P〈0.01)。结论EST术后3d行腹腔胆囊切除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 标签: 胆结石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内54例危重患者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验。方法43例皮徽创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片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操作时间短(P<0.01),并发症少(P<0.01)。结论皮微创气管切开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用于需要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 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室需行气管切开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对照组行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3%)明显少于对照组(25.0%),两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2667,P<0.05)。结论穿刺扩张气管切开相比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室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经常规气管切开的技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52例例行经常规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技巧,从中总结经验、难点以及解决技巧,进而为常规气管切开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结果通过常规气管切开技巧和临床应用要点的把握,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中及术后的出血量较少,创伤小,整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是治疗气管插管困难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常规气管切开术 技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6例临床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肺部感染15例。结论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抢救危重病人的手术,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息息相关,因此,临床护士应掌握好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要点。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回顾分析。进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服务,要求使用无菌操作,为患者进行气道湿化,帮助患者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排出,进行拔管套管护理。结果43例气管切开后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气道通畅,5例患者气管切开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2例死亡,放弃治疗及死亡病例均与护理操作无关。结论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良好的护理服务才能够让其获得较好的恢复。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吸痰 护理 脑出血 颅脑损伤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例处女膜多点切开会阴愈合的转归。方法对60例行处女膜多点切开分娩的产妇观察其产时会阴部创伤大小、对产程的影响、产后会阴愈合的时间、愈合状况等。结果处女膜切开后愈合时间快,创伤小,缩短产程,会阴切开率降低,利于母婴健康。结论处女膜多点切开对处女膜发育坚韧的孕妇在产科分娩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处女膜 坚韧 多点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60~190min,平均时间为125min;出血量30~100ml;术后24h内下床活动,48h内拔除尿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5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住院6~9天,平均7.5天;术后4~8周膀胱拔除双J管。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复查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积水消失或得到缓解,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因其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

  • 标签: 后腹膜 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切开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