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口内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POEM治疗并定期随访的22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传统POEM治疗100例,Liu-POEM治疗60例,简化POEM治疗60例,O-POEM治疗3例,对比这4种式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这4种POEM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Eckardt评分均≤3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POEM、Liu-POEM和简化POE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POEM相比,Liu-POEM和简化POEM手术时间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OEM手术时间最短,无皮下气肿。所有患者术后无复发。结论这4种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具有较好疗效,Liu-POEM和简化POEM相比传统POEM具有操作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对于既往有外科手术史、反复球囊扩张、POEM术后复发等黏膜粘连而无法建立黏膜隧道的患者,可考虑O-POEM作为补救治疗。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Heller)及口内切开(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收治的10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6例,女童4例;年龄1.3~12岁,平均年龄4.5±2.3岁。收集并记录患儿的病史、手术方式、并发症、随访结果。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10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Heller治疗7例,POEM治疗3例,治疗过程顺利。腹腔Heller中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病史患儿中黏膜层破裂,术后发生食道胸腔瘘,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抗生素治疗2个月后瘘管闭合。腹腔Helle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4.2±15.2 min;POEM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7±4.8 min。术后随访9个月~4年,所有患儿均无食管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结论腹腔Heller及POEM均可用于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其中POEM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临床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腹腔镜Heller术 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 儿童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内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初次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术后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行POEM治疗的AC患者,按研究设计完成各项检查、POEM治疗及随访观察,比较各型AC患者的POEM治疗成功率以及POEM治疗前后食管动力的改变。结果POEM术后6个月随访时,Ⅰ型AC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100.0%(13/13),Ⅱ型为95.5%(42/44),Ⅲ型为90.1%(10/11)。与术前比较,术后1~6个月内食管括约肌静息压[10.5(6.9,15.8)mmHg比24.6(18.3,35.1)mmHg,1 mmHg=0.133 kPa]、4 s整合松弛压[6.0(3.7,8.8)mmHg比21.8(15.3,28.0)mmHg]、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43.4(33.7,57.3)mmHg比45.3(33.2,71.1)mmHg]、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1.5(0.0,4.6)mmHg比3.9(1.1,6.9)mmHg]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个月,食管腔扩张的最宽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3.0±0.7)cm比(3.9±1.1)cm,P<0.001],总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1(0,2)分比6(5,8)分,P<0.001]。POEM术后,Ⅰ型AC患者食管体部均未出现蠕动恢复,Ⅱ型AC患者中有4例(9.1%,4/44)较术前恢复弱蠕动或期前收缩,Ⅲ型AC患者中10例(90.9%,10/11)较术前出现正常蠕动波、期前收缩或弱蠕动的比例增加。结论POEM术后不仅食管胃交界部流出道梗阻得到改善,而且食管体部动力也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其中部分患者体部动力有一定恢复;但是这种变化在3个AC亚型表现不同,Ⅲ型最明显,其次是Ⅱ型,Ⅰ型则无明显改变。

  • 标签: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食管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口内切开(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AC并行改良POEM的51例患者,根据芝加哥分类标准分为Ⅰ、Ⅱ、Ⅲ型。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比较改良POEM前后食管动力学变化,24 h食管阻抗-pH监测观察术后反流情况,采用吞咽困难障碍问卷(IDQ)、Eckardt评分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A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质量。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和整合松弛压(IRP)均低于术前[分别为(23.89±12.68)、(23.44±12.56) mmHg(1 mmHg=0.133 kPa)比(39.29±16.14) mmHg和(16.13±9.43)、(15.37±8.36) mmHg比(30.57±11.3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0、7.866和7.641、8.909,P均<0.05)。Ⅰ型与Ⅱ型AC患者的LESP和IRP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良POEM后食管体部恢复部分收缩功能者术后1年的LESP低于同期食管体部未恢复收缩功能者[(15.38±4.54) mmHg比(25.65±13.1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9,P<0.05)。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病理性酸反流发生率分别为7.8%(4/51)、2.0%(1/51)。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IDQ和Eckardt评分均低于术前[分别为4分(0分,10分)、4分(0分,11分)比23分(18分,30分)和2分(1分,3分)、1分(0分,1分)比5分(4分,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36、-6.104和-5.971、-6.209,P均<0.01)。根据Eckardt评分,术后3个月、1年的临床缓解期比例高于术前[98.0%(50/51)、100.0%(51/51)比19.6%(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68.56,P均<0.05)。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SF-36问卷一般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0.55分(0.45分,0.70分)、0.55分(0.45分,0.70分)比0.45分(0.30分,0.55分)和0.88分(0.75分,1.00分)、0.88分(0.75分,1.12分)比0.75分(0.75分,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39、-4.225和-2.123、-2.320,P均<0.05),健康变化评分均低于术前[3.00分(2.00分,3.00分)、2.00分(1.00分,3.00分)比4.00分(3.00分,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27、-4.841,P均<0.05)。改良POEM前后LESP变化值与IRP变化值均呈正相关(r=0.624、0.592,P均<0.01)。结论改良POEM可显著改善A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LES松弛功能,术后反流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阻抗-pH监测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口内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婴幼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IHPS)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出生35 d,出生体重3 600 g的男性患儿,因"非胆汁样呕吐1周"于2019年2月15日收治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根据患儿术前临床表现、B型超声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IHPS。于出生后40 d在全身麻醉实施POEM:距幽门2 cm切开胃黏膜,在胃黏膜下层建立"隧道"直至幽门,海博刀纵行完整切开肥厚、增生的幽门环,电凝止血后钛夹关闭胃黏膜切口。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总用时38 min;术后2 d拔出胃管,术后4 d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幽门通畅无穿孔;进食无呕吐,患儿于术后7 d出院。术后1个月余随访无呕吐等症状,体重增加2 kg。结论POEM是治疗IHPS的一种新方法,患儿近期疗效良好;开展该手术需要有丰富的内手术经验,其远期疗效有待多中心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幽门狭窄,肥厚性 婴幼儿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6例口内食管环形切开(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耐心的心理疏导、默契的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结果本组2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 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术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进食困难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OEM手术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优势,而且经由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充分体现了“无疤痕外科”的优越性,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组26例患者在医护团队共同协作均安全平稳地度过了手术期。

  • 标签: 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 手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自2009年口内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首次应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其疗效与安全性已逐步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为更安全有效地实施手术,内医生不断进行探索,将传统POEM技术从三个方面更迭出新,即式改良、设备更新和适应证拓展。本文即介绍新型POEM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经口内镜下肌切口术 术式改良 设备更新 适应证拓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治疗失效患者行经口内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POEM治疗,并完成随访的849例AC患者。对比观察既往有治疗患者(既往治疗组,n=245)与既往无治疗患者(既往未治疗组,n=604)的POEM疗效差异,并分析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反流和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共34例(4.0%,34/849)患者出现气胸、胸腔积液、延迟出血等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但2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1/245)比3.8%(23/604), χ2=0.21,P=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60 min(OR=3.82,95%CI:1.81~8.08,P<0.05)是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医师熟练程度>100例(OR=0.23,95%CI:0.07~0.76,P<0.05)是避免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23个月(1~7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有203例(23.9%,203/849)出现临床反流,有94例(11.1%,94/849)临床治疗失败。既往治疗组的临床反流率为26.9%(66/245),既往未治疗组为22.7%(137/6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全层切开(OR=1.49,95%CI:0.98~2.29,P=0.07)是随访期间发生临床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治疗组POEM术后5年临床治疗失败率为18.0%(44/245),既往未治疗组为8.3%(50/60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程≥10年(HR=1.62,95%CI:1.04~2.52,P=0.03)、有既往治疗(HR=1.90,95%CI:1.26~2.88,P<0.05)是随访期间临床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OEM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对于AC治疗失败的患者POEM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法。虽然既往治疗不会明显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和临床反流的发生,但是会显著增加POEM临床治疗失败的发生。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随访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口内幽门切开(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9月期间接受G-POEM治疗的6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6例CHPS患儿平均日龄54.5 d(27~130 d),均顺利完成G-POEM,平均手术时间49.5 min(34~150 min),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消化道出血及腹腔脓肿,平均住院时间12.5 d(10~22 d)。6例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3.3~8.6个月)。术后1个月幽门平均直径1.1 cm(0.9~1.5 cm),较术前的0.3 cm(0.1~0.5 cm)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9 kg(0.4~1.6 kg),术后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3.2 kg(2.6~3.5 kg),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接近同龄儿的标准体重。结论初步证实G-POEM治疗婴幼儿CHPS安全、有效,可成为CHPS治疗方式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幽门狭窄,肥厚性 先天性畸形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口内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层标本取材的方法。方法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组患者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t=5.244,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t=7.192,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下完整观察到环行间神经丛和纵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结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层"V"型切除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食管括约肌,下段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V"型切除术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超声引导反向切开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超声引导反向切开治疗的17例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等。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一次完成内反向切开,术后胃镜均能自由通过,操作时间(38.82±24.27)min。1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4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2、18、26个月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复查胃镜示狭窄复发,余13例患者未出现再次狭窄。结论内超声引导反向切开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食管狭窄 难治性 内镜超声检查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肾取石联合钬激光肾盏憩室颈切开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在B超引导穿刺结石所在的肾盏憩室,碎石取石后并以钬激光切开憩室颈口,术后留置肾造屡管及双J管。结果21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单通道碎石,并切开肾盏颈口。手术时间为35~112(50.0±16.3)min;中出血30~250(52.0±2.3)mL。无大出血或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结石清除率为90.5%(19/21),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憩室消失或变小。结论皮肾取石联合肾盏颈切开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在 ICU 皮扩张气管切开中舒芬太尼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 2019年 6月份至 2020年 5月份在医院中进行 ICU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患者共 96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 丙泊酚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舒芬太尼 + 丙泊酚治疗方法。 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操作时间、平均血压、呼吸频率、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 ICU 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中应用舒芬太尼 + 丙泊酚治疗方法,阵痛效果较好,有助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舒芬太尼 ICU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利多卡因 丙泊酚
  • 简介:摘要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目前较公认的机制是EST中破坏了Oddi括约肌结构,引发功能障碍,导致肠胆反流,进而出现术后远期并发症。本文就Oddi括约肌功能与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及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手术后并发症 奥狄括约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将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与球囊扩张应用于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 方法: 以 本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输尿管直视球囊扩张与冷刀内切开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12-2018年收治的男性后尿道狭窄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球囊组59例采用输尿管直视球囊扩张治疗,冷刀组56例采用尿道冷刀内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最大尿流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球囊组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为(19.41±5.49)mL/s,明显大于冷刀组的(17.07±6.17)mL/s(t=2.147,P<0.05);球囊组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13.56%(8/59)、8.47%(5/59),均明显低于冷刀组的32.14%(18/56)、23.21%(13/56)(χ2=5.671、4.728,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输尿管直视球囊扩张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与尿道冷刀内切开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疗效更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尿道狭窄 输尿管镜检查 气囊扩张术 冷冻外科手术 尿道 内切开术 男(雄)性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尿道膀胱颈切开对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将其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尿道扩张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尿道膀胱颈切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对尿动力学各项指标影响情况。结果 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均显著得到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膀胱最大逼尿压、残余尿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道膀胱颈切开治疗女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具有显著疗效,该手术对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对疾病手术预后判断有所帮助,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内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PECC)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81例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ECC治疗。比较81例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6、12个月的症状评分,比较患者术前1 d与术后6、12个月24 h食管pH监测状况、GERD生活质量评价表(GERD-HRQL)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81例患者的返酸、烧心评分均较术前1 d降低,而术后6、12个月未发生明显变化,多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81例患者的pH<4时间占比、长反流次数与GERD-HRQL评分均较术前1 d降低,术后12个月未发生明显变化,而与术前1 d比较,81例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最长反流时间不断缩短,多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81例患者术后胸骨后疼痛发生率为16.05%,吞咽疼痛发生率为11.11%,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症状较轻,均自行好转。结论PECC治疗GERD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抑制反流,进而缩短食管在酸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经口内镜贲门部套扎紧缩成形术 食管
  • 简介:摘要内异物取出是目前治疗食管异物的主要方法,而对于复杂异物及并发症者,仍需外科手术。本文报道1例穿透黏膜食管异物的患者,胃镜检查食管管腔未见异物,食管CT可见高密度异物影,遂通过和谐夹结合CT三维成像,明确异物具体空间位置,借鉴黏膜肿物挖除原理,应用内黏膜及切开,探查被包埋异物,并成功取出异物。

  • 标签: 异物 立体定位技术 食管内窥镜 和谐夹 内镜下肌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宫腹腔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除与子宫纵隔切开治疗子宫纵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 年 1月- 2019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纵隔畸形患者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 对照组患者在宫腹腔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除,观察组患者在宫腹腔引导下行子宫纵隔切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 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与宫腹腔下行子宫纵隔切除对比,子宫纵隔切开治疗子宫纵隔畸形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开展应用。

  • 标签: 子宫纵隔畸形 宫腹腔镜 子宫纵隔切除术 子宫纵隔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