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管状胃切除治疗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联合管状胃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开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总优良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管状胃切除治疗食管的临床疗效较好,此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经左胸小切口 管状胃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右治疗胸中段食管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胸中段食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右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和切缘发生率分别是90.00%和0.0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和切缘发生率分别是75.00%和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治疗方式对于胸中段食管患儿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简便,同时术后疗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比较 左胸入路治疗 右胸入路治疗 胸中段食管癌 疗效差异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腔镜甲状腺切除与开放甲状腺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要求分为腔镜组(n=76)与开放手术组(n=5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镇痛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美容效果好,可充分满足广大女性患者的美容需求,手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开放手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Mckeown胸径路食管切除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胸外科救治的325例胸中下段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5例患者采用微创Mckeown治疗,170例运用胸径路食管切除治疗。对比微创Mckeown胸径路食管切除在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微创Mckeown治疗与运用胸径路食管切除治疗相比,患者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Mckeown治疗胸中下段食管患者具有显著优势,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运用微创Mckeown治疗食管的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Mckeown术 左胸径路 食管癌
  • 简介:摘要总结了139例不同手术食管的护理,为制定各种手术食管护理常规提供依据。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入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IvorLewis食管切除二野淋巴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48例行IvorLewis食管切除二野淋巴清扫的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病例,观察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为100%。全组有淋巴结转移35例,占72.9%。I期2例,Ⅱ期17例,Ⅲ期25例,Ⅳ期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死亡。结论IvorLewis食管切除二野淋巴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是一项安全理想的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Ivor Lewis食管切除术 二野淋巴清扫
  • 简介:目的:研究腋窝双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腋窝双乳晕行甲状腺切除(实验组),30例行甲状腺切除(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腋窝双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腋窝双乳晕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经腋窝双乳晕入路 经胸乳入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上段、颈段食管行三切口根治性切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切除颈部吻合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食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食管切除颈部吻合中应用管状胃,对照组则在食管切除颈部吻合中应用全胃。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三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食管切除中应用管状胃,较好的适应消化道生理解剖需要,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管状胃 食管癌切除术 颈部吻合 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腋窝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腋窝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腋窝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腋窝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美容效果较好,两种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腋窝路径 胸乳路径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endoscopicthyroidectomy,ETE)治疗男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困难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43例乳晕行ETE的男性及175例女性良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男性患者中的主要难点及处理措施。结果:2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方式包括单侧次全或近全切除,单侧腺叶切除,双侧次全或近全切除、全切除,两组间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丝线悬吊腺体的比率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喉返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乳晕ETE治疗男性良性甲状腺肿的手术难度较女性患者大,主要原因在于男性壁移动性较小及发达的颈前肌群导致腺体向后延伸生长,从而使腺体的显露、手术操作在灵活性上受到一定限制。术前B超、CT平扫三维成像检查利于者评估所需的手术空间,中丝线悬吊腺体可在尽量避免切断颈前肌群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手术难度,降低中转开放手术的风险。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困难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镜下食管根治治疗食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50例食管并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行腔镜下食管根治,对照组25例,行传统手术治疗,即开放式食管根治。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做出比较并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明显较对照组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腔镜下食管根治治疗食管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开放式食管根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开放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食管手术后并发乳糜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食管手术后并发乳糜的诊治情况,另有3例可疑导管损伤者,给予预防性结扎导管。结果11例乳糜均治愈,其中保守治疗7例,有6例得到治愈,另外1例转胸腔镜手术治疗;有4例因引流液多,直接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均痊愈。对可疑导管损伤3例,进行预防性结扎,术后均未发生乳糜。结论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水引流量可对食管术后乳糜进行确诊,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引流液量大者,果断实施手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对可疑导管损伤者进行预防性导管结扎,可降低术后乳糜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 乳糜胸 胸腔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导管结扎及术后营养方式对术后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在遂宁中心医院心外科行食管根治,并有明确记载是否行预防性导管结扎及术后营养方式的病例共例,分成未结扎组例(A组)和结扎组例(B组),B组以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C组)和肠外营养组(D组)并查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血脂对比A/B组间血脂变化差异,对比C/D组间血脂变化差异。结果A、B、C三组术后1周、1月、3月TC平均下降率、TG平均下降率、LDL平均下降率存在差异(P<O.001)。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论预防性导管结扎可引起术后血脂降低,其中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下降明显,术后1月至3月逐渐恢复。

  • 标签: 胸导管结扎 脂质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MBM)对食管前期病变的治疗疗效,评价MBM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03月至2014年12月行MBM,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深度及范围,术后所有患者均病理证实为早前期病变。结果本组36例患者,36次MBM中出现4次创面出血,追加氩离子凝固(APC)治疗,1例中喷泉样出血,予钛夹二枚止血成功。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食管穿孔;1例发生食管轻度狭窄,无需扩张治疗,6个月后逐渐恢复。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操作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用时短等优点,术前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下多环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期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食管患者68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传统手术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大于微创组;术后两组的住院时间方面,传统手术显著多于微创组。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生存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治疗食管安全可行,且有一定优势。

  • 标签: 食管癌 微创 疗效 传统手术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