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09年2—12月"亮睛工程"在海南儋州"亮睛点"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73例573眼。采用TOPCON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CCT)、六角形细胞比例、内皮细胞面积等参数,比较不同性别、眼别和年龄组受检者上述各检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533.00±366.67)个/mm2,CCT为(501.15±31.67)μm。年龄、CCT、最大角膜内皮细胞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年龄组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小于60岁以下组,但≥80岁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大于60~7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性别、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CCT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CCT为(516.27±35.84)μm,明显高于女性的(492.20±24.9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05,P<0.01),不同性别间其他角膜内皮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眼别间角膜内皮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南儋州地区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随年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值增大,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减小而逐渐降低,6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衰老速度存在差异。

  • 标签: 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生物学测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30例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做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结果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除1眼因术前角膜内皮水肿影响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余30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值为2238±313.20个/mm2,术后一周均值2243±345.18个/mm2,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内皮显微镜
  •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对晶体完整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早期影响。方法122例(13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无眼内充填46例(47眼),C3F8充填36例(38眼),硅油充填40例(46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3天、5天和15天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无眼内充填者眼压无明显改变,术后1天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C3F8充填术后1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天下降;硅油充填术后1、3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5天下降;眼压升高与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晶体完整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形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主要由眼压及手术操作所致,在将眼压控制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角膜内皮细胞 眼压
  • 作者: 任志超 李宗义 谢立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部,青岛26607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 26607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青岛 266071
  • 简介:摘要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对于维持角膜透明性极为重要,但在胚胎发育后便不能增殖和再生,其密度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减少。全身性因素和眼部疾病均可引起HCEC大量缺失,造成角膜水肿和混浊,最终导致失明。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眼唯一有效的复明方法,但供体角膜极度匮乏且其保存技术有限,这使HCEC再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针对HCEC再生的策略、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开展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内皮细胞丧失 内皮,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 细胞增殖 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余杭院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近视矫正治疗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半飞秒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SMILE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对照组眼压改变率分别为(-29.33±1.02)%、(-27.03±4.03)%,观察组分别为(-27.10±1.04)%、(-24.04±3.94)%,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3、3.598,均P<0.05);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17.80±2.08)%、(-15.59±1.02)%,观察组分别为(-14.54±2.05)%、(-13.39±1.00)%,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1、10.446,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予以近视患者SMILE及半飞秒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相对于半飞秒手术,SMILE对患者术后角膜弹性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较小。

  • 标签: 近视 视力,眼睛 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 角膜基质 透镜 眼内压 角膜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能量快速角膜交联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济南明水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圆锥角膜76例(76眼)行高能量快速角膜交联术,术中总能量7.2 J/cm2,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6A)。结果术前CD,CV及6A分别为(2 856.71±276.13)个/mm2,30.93±7.65及(57.78±16.52)%。术后1周CD为(2 724.94±317.33)个/mm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是术后1个月、6个月的C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CV、6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快速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耗时短,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小。

  • 标签: 角膜,交联术,快速,高能量 圆锥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中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围,说明对角膜代谢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内皮细胞计数
  • 简介: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糖尿病和健康人各69例进行了活体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但面积变异系数,周长,最大长径显著增大,形状因子减小(P<0.01);I型和Ⅱ型,伴有和不伴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之间各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常,显不稳定状态,对其进行形态学定量分析,对于指导糖尿病患者眼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角膜内皮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手术方法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A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B组)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48例(48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d、术后1m,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托普康SP-3000P,日本)观察其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值)及角膜内皮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3d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值)均较术前降低,手法碎核组于超声乳化组相比CD值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内障晶状体核Ⅲ级以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晶状体核Ⅲ级以下减少更显著。1m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仍低于术前。两组术后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值较各组术前低,晶状体核Ⅲ级以上的白内障患者下降更明显。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都对角膜内皮的产生一定的损伤。随着晶状体核硬度的增加,两种手术方法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也更显著。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 超声乳化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成人角膜内皮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损伤后无法正常再生。当CECs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角膜基质水肿,角膜混浊和视力下降。临床上针对角膜内皮失代偿首选角膜内皮细胞移植,但体外培养角膜内皮存在增殖过于缓慢,且易分化为间质细胞等问题,很难达到长期稳定传代的目的。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一些信号通路参与了调控角膜内皮增殖与分化的过程,通过干预这些信号通路有望获得长期稳定传代的角膜内皮细胞。本文就这些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内皮细胞 增殖与分化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06-09月我院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56眼,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患者角膜中央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测量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35.45±293.06个/mm2,较术前减少2.49%(t=4.59,P=0.00);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为117.67±31.78μm2,较术前显著增加(t=-3.79,P=0.03);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在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轻度下降,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未受到显著影响,随访期内未发生进行性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 标签: 飞秒激光 角膜内皮细胞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变化量化分析,为降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EA)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8例(73眼)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4例(68眼)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进行对比,将术后1d、1wk、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以超声时间(X1)、累积释放能量(X2)为自变量,超乳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影响更明显(90.3%)。2.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要高于对照组。3.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更大,且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均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角膜内皮细胞计探讨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1例142眼,其中高血压1级组22例44眼、高血压2级组23例46眼、高血压3级组26例52眼;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69例138眼,两组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排除全身、眼部疾病史。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较对照组的变异系数增大(t=3.34,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2.07,P〈0.05);病例组中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高血压分级不同其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不同。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中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围,说明对角膜代谢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内皮细胞计数
  • 简介:据OkumuraN2012年6月13日[AmJPathol,2012,181(1):268—277]报道,日本学者开发出一种方法来加强移植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的附着,从而成功地开展角膜移植来修复病理性的角膜功能障碍。

  • 标签: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移植 抑制物 视力 cells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眼科自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间曾在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进行治疗,并且于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对其角膜中央区以及手术切口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观察,主要观测其密度的改变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和变异系数的改变。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角膜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其变异系数增加,并且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角膜中央区,变异系数较中央区高。结论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超声以及机械因素严重损伤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手术切口区域的内皮细胞的缺损情况明显较中央区严重,因此,在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因素损伤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机械因素的损伤作用,这种损伤可能对角膜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 标签: 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本组的105例患者中,丢失角膜内皮细胞的几率为1.9%(2/105)~60%(63/105),平均丢失率为(19.22±1.82)%;同时,晶体核分级和超乳时间等变量与术后1d角膜厚度增加率呈现出正比关系,并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呈现出正比关系,即出现角膜水肿的几率越高,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越高,临床上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该及时测量角膜厚度,为预防和治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早期角膜水肿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角膜缘干细胞及球结膜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E-5蛋白鉴别角膜缘干细胞。搜集两组培养细胞的上清液加入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并设立对照组。培养24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缘干细胞AE-5染色呈阴性,而球结膜上皮细胞为阳性。加入角膜缘干细球结膜上皮细胞和对照组培养液的血管内皮细胞MTT值分别为2.097±0.079,1.981±0.034和1.990±0.044。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9.169,P=0.000)。加入角膜缘干细胞培养上清液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5和P=0.007)。结论: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液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角膜缘干细胞的特征。本研究从功能学角度为角膜缘干细胞理论提供更多的依据。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 上清液 血管内皮细胞 M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