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瘤夹打磨技术在颅内动脉瘤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在手术中采用瘤夹打磨技术进行个体化瘤夹重塑。手术后1周内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估瘤夹的位置和动脉瘤的夹闭情况。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结果27例患者共有3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23个,未破裂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9个,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9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9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经半球间锁孔入路1例。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均夹闭满意,无明显动脉瘤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25例,轻度残疾2例。随访3~36个月,均无再出血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瘤夹打磨技术简单、有效,可弥补锁孔入路下手术自由度的限制,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器械,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对比,评价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5例,其中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51例(神经内镜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手术治疗54例(显微镜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后1周GC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ADL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和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保护神经功能,但神经内镜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更早。

  • 标签: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小切口锁孔入路治疗脑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9年间连续收治的共7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镜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小切口锁孔入路方式,对照两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用KPS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术后随访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6)h,平均出院时间为(6.3±1.7)d,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2);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1.3)h,平均出院时间为(9.6±1.5)d,并发症发生率为28%(9/32);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半年的KPS评分分别为91.1±3.6、78.8±6.2,对照组的分别为82.8±5.3、75.2±4.5,两组对比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不同(P<0.05)。结论神经内镜小切口锁孔治疗脑转移瘤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有明显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转移,脑/外科学 神经内镜小切口锁孔入路 显微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孔开窗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效果。方法:自我院于2014.3~2020.5期间收治的脑室出血铸型患者中选择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开窗组(n=23,锁孔开窗术)及引流组(n=22,钻孔引流术),分别对比两组格拉斯哥结局分级(GOS)、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结果:引流组良好率(59.09%)高于开窗组(21.74%),重度残疾率(4.55%)、植物生存率(4.55%)均低于开窗组(20.09%、20.09%、),P<0.05;术前两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时阻断技术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患者27个动脉瘤(7例患者合并7个其他部位的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3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20例患者在术中均采用了临时阻断技术,其中15例临时阻断动脉瘤的近、远端颈内动脉(12例同时阻断PCoA);3例临时阻断动脉瘤近端颈内动脉并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2例仅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观察手术情况,随访临床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27个动脉瘤均同期手术成功夹闭。20个破裂PCoA动脉瘤中,18个在手术中无破裂出血,2个在替换永久型动脉瘤夹的过程中动脉瘤破口有少量渗血,但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显示患者均无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动脉瘤夹闭后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均通畅,动脉瘤均不显影。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无残留,载瘤动脉均通畅。20例患者术后随访(29.4±9.9)个月(13~48个月),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PCoA动脉瘤术中使用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的破裂率,有利于完全夹闭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后交通动脉 锁孔入路 临时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时阻断技术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患者27个动脉瘤(7例患者合并7个其他部位的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3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20例患者在术中均采用了临时阻断技术,其中15例临时阻断动脉瘤的近、远端颈内动脉(12例同时阻断PCoA);3例临时阻断动脉瘤近端颈内动脉并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2例仅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观察手术情况,随访临床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27个动脉瘤均同期手术成功夹闭。20个破裂PCoA动脉瘤中,18个在手术中无破裂出血,2个在替换永久型动脉瘤夹的过程中动脉瘤破口有少量渗血,但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显示患者均无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动脉瘤夹闭后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均通畅,动脉瘤均不显影。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无残留,载瘤动脉均通畅。20例患者术后随访(29.4±9.9)个月(13~48个月),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PCoA动脉瘤术中使用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的破裂率,有利于完全夹闭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后交通动脉 锁孔入路 临时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以治疗形式的不同之处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8.58±3.58)岁;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9.05±3.66)岁。对照组应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意识障碍恢复效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两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研究组意识障碍恢复有效率为85.0%(34/40),高于对照组42.5%(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为(13.57±1.05)分,高于对照组(8.95±1.66)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18±1.37)分,低于对照组(14.57±2.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5.0%(2/40)、2.5%(1/40),均低于对照组25.0%(10/40)、17.5%(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治疗中,采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既能提升意识障碍恢复效果与GCS评分,又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并发症与复发率,且此手术的血肿清除率与开颅手术相近,可将其作为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 显微镜下锁孔手术 血肿清除率 意识障碍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0例脑出血病人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5例。参照组病人选择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则是对其实施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手术信息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也优于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造影辅助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定期行影像学随访,术后6个月时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及FLOW 800技术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无残留,载瘤动脉、穿支动脉血流通畅。术后6个月时14例患者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2例患者轻残(GOS评分4分)。结论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分叉部 眶外侧锁孔入路 荧光造影 FLOW 800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底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底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62例前颅底及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诊断为前颅底或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49例(包括嗅沟脑膜瘤24例、鞍结节脑膜瘤18例、蝶骨嵴脑膜瘤7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腺瘤5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偏向个体化地设计皮肤切口及骨瓣位置。术后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评估肿瘤的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及临床随访,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62例肿瘤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头痛症状的改善率为85.7%(24/28),视力下降的改善比例为13/14,嗅觉症状的改善比例为13/15,眩晕症状的改善比例为5/6,肢体麻木、行走不稳的改善比例为4/5。患者对切口美观程度的满意度为87.1%(54/6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5.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例(6.4%)术后出现前额麻木、眶上感觉迟钝的患者,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3.2%)垂体腺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未见复发。结论经额纹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及鞍区肿瘤,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获得满意的肿瘤切除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额纹切口 锁孔手术
  • 简介:摘要颅内双侧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较为复杂,与单发动脉瘤相比,预后差。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额外侧锁孔入路的推广,一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成为可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经单侧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的15例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1个动脉瘤完全夹闭,1个不完全夹闭,4个对侧未破裂动脉瘤探查后未成功夹闭。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恢复良好,仅1例轻度残疾。单侧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种新的尝试。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内双侧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较为复杂,与单发动脉瘤相比,预后差。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额外侧锁孔入路的推广,一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成为可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经单侧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的15例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1个动脉瘤完全夹闭,1个不完全夹闭,4个对侧未破裂动脉瘤探查后未成功夹闭。术后6个月随访,14例患者恢复良好,仅1例轻度残疾。单侧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种新的尝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取20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位,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比对照组(60.00%)高,在手术之前两组的评分没有差异,手术后研究组病人的SF-36评分(93.96±2.08)比对照组(85.24±3.16)高,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比对照组(30.00%)低,P<0.05。结论:在治疗颅内肿瘤过程中使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可以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更加安全,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运用全程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MVD的97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术者利用自然间隙,无需磨除发达的岩骨嵴或者过度牵拉脑组织,可视化、全景化地观察和评估脑桥小脑三角(CPA)区情况,准确识别责任血管,避免责任血管遗漏或者减压不充分,同时采用预垫技术、架桥技术及潜水技术,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减少手术副损伤。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及复发鉴定,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本组97例PTN患者中,96例在神经内镜下发现责任血管,其中单纯动脉性压迫77例,单纯静脉性压迫6例,动静脉同时压迫者13例。本组中87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5例疼痛显著缓解,术后无需口服药物;4例疼痛部分缓解但仍需口服药控制,剂量较术前减少;1例无效。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4例,患侧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脑梗死和脑出血,无颅内和切口感染。随访3.0~38.0(22.4±2.2)个月,术后复发3例,口服药物可控制疼痛,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无复发或加重。结论全程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MVD治疗PTN可提供全景化视野,避免责任血管遗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郑州中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男56例,女39例,年龄(60.26±3.59)岁,年龄范围为50~75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手术组(n=47)和神经内镜组(n=48)。开颅手术组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神经内镜组行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效果、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96.23±1.99)%]高于开颅手术组[(65.23±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瞳孔恢复时间[(48.32±7.98)h]短于开颅手术组[(53.26±8.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9.85±0.92)分]高于开颅手术组[(8.12±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NIHSS评分[(22.41±3.15)分,(14.32±2.65)分,(12.03±1.95)分]均低于开颅手术组[(25.36±4.10)分,(18.32±3.37)分,(15.52±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通过改变切口入路途径及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降低对神经的损伤,更好地清除血肿,从而改善治疗效果,缩短瞳孔恢复时间,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额锁孔入路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骨瓣复位术 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 简介:摘要:计算机技术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该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彻底改变了社会形态和居民生活,在进入到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呈现不断交融和渗透,显著提升了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效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便捷。当下,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依赖性更强,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 标签: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融合技术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能源与环保领域的政策不断发展与落实,电力系统当中的节能基础成为了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电力技术中的电力节能技术在供配电系统、变动负荷电动机、配电线路以及电力计量系统当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力技术中的电力节能技术的优化措施,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

  • 标签: 电力技术 节能技术 供配电系统 电力计量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供电系统,特别是供电系统当中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领域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不断升级,供电系统的压力持续上涨推动了节能降耗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节能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在此种环境下,探索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优化措施,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 标签: 电力技术 节能技术 供配电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供电系统,特别是供电系统当中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领域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不断升级,供电系统的压力持续上涨推动了节能降耗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节能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在此种环境下,探索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优化措施,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 标签: 电力工程 节能技术 具体应用 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