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抽选A医院在2017年接诊的100例进行尿常规检查的女性,根据检查的方式平均将之分为两组,各组人数均为50,分别为常规清洗组和呋喃西林溶液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检出率、红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率等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呋喃西林溶液组的各项研究指标均要低于常规清洗组。结论在进行尿常规检查的过程当中,检查者的阴道分泌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尿常规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在临床检查中必须加以注意。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检查 上皮细胞 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分析其处理对策和途径。方法:将 2018年 1-2月间收治的 178例女性患者临床检验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86例)与观察组( 92例),并采用不同的采样方式取样检验。结果:采用取样前处理的观察组尿液样本的颜色及透明度要优于未采取取样前处理的对照组,观察组尿液样本中的白细胞检出率、尿红细胞检出率、尿蛋白检出率、上皮细胞检出率分别为 5.81%、 25.58%、 2.33%、 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27.17%、 77.17%、 22.83%、 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阴道内的分泌会造成检测结果中的假阳性率上升,严重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尿液样本采集的规范操作,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合格率。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临床检验 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90例女性阴道分泌检查结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的90例行阴道分泌检查患者,对比所有患者不同洁净度阴道分泌病原体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年龄段阴道患病的情况。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阴道洁净度为Ⅳ度的患者,其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的检出率远高于洁净度为Ⅰ、Ⅱ、Ⅲ度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56岁的患者其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阴道分泌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且年龄≥56岁的女性病原体感染率最高。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病原菌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28例阴道分泌检测结果分析,了解阴道病的检出率指导临床对妇科阴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用湿片法在显微镜下镜检阴道分泌滴虫,霉菌,线索细胞。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13例(33.9%),滴虫性阴道炎17例(2.7%),霉菌性阴道炎131(8.2%)其他阴道炎症29例(4.6)正常238例(37.8%)表明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比霉菌性,滴虫性要高。结论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常见病,其发病率比霉菌性,滴虫性要高。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细菌性 滴虫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分泌临床常规检验特点。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实施阴道分泌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11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阴道感染,其中细菌性阴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假丝酵母菌感染,之后为滴虫感染(P<0.05);阴道清洁度越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感染以及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中3级和4级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级别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阴道分泌的检测发现发病率较高的阴道感染为细菌性阴道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检测可了解到感染的病原菌,并给予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阴道感染 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1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检查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妇科1010例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检查结果。结果在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检查的1010例患者中,阴道清洁度Ⅰ度患者有9例,检出率为0.79%;阴道清洁度Ⅱ度患者有33例,检出率为2.77%;阴道清洁度Ⅲ度患者有165例,检出率为14.65%;阴道清洁度Ⅳ度患者有803例,检出率为21.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检查可作为门诊妇科常规诊疗手段的首选方法,能及时发现妇女的身体情况,在临床初筛妇科感染性疾病、临床用药指导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分泌物 常规检查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科门诊女性的阴道分泌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科门诊2016年1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女性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阴道分泌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其患病情况。结果400例接受阴道分泌检查的患者中,各类病原菌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324例,检验阳性率为81.0%。其中,细菌感染阳性患者165例,占41.25%;真菌感染阳性患者37例,占9.25%,滴虫感染阳性患者122例,占30.50%,细菌感染阳性率最高。分析其阴道清洁度,则可见Ⅰ-Ⅱ度清洁患者57例,占14.25%,Ⅲ-Ⅳ度清洁患者343例,85.75%,Ⅲ-Ⅳ度清洁的患者显著高于Ⅰ-Ⅱ度清洁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分泌检查的女性中阴道感染率较高,以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滴虫感染为主,做好阴道分泌的检验,提高检验质量,是妇科疾病患者诊断治疗的基础。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分泌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疾病患者阴道分泌的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24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版》,对2440例阴道分泌进行常规检测均行阴道分泌常规检验,明确病原菌及清洁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2440例标本,其中未检出病原菌者727例(29.80%),且阴道清洁度为Ⅰ~Ⅱ度;检测出病原菌微生物1713例(70.20%),其中滴虫127例(5.2%),真菌454例(18.60%),细菌927例(38.00%),细菌和真菌145例(5.94%),细菌和滴虫60例(2.46%),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结论阴道分泌检查是妇科临床中的重要检测项目,可明确检测出病原菌,导致妇女发生阴道炎的致病菌较多,如细菌、真菌、滴虫等,亦可同时并见2种病原微生物,应针对检验结果给予有效对症治疗。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分泌常规检查结合涂片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已确诊治疗的8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阴道分泌常规检查,研究组行阴道分泌常规检查结合涂片诊断,对两组检查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联合检查方式的细菌性阴道炎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其数据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诊断中应用阴道分泌常规检查结合涂片进行检查诊断的阳性率较高,可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现象发生,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治疗,该联合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 常规检查 涂片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革兰染色法与生理盐水法检测阴道分泌的检验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36例行阴道分泌检测患者的阴道分泌,分别采用革兰染色法与生理盐水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革兰染色法阴道分泌清洁度I-II度以及III-IV度分别为25.81%、29.73%,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法的14.52%、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各类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以及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7.94%、22.79%,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法的18.38%、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中霉菌、滴虫、肾型相对双球菌、纤毛菌以及加德纳球杆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生理盐水法比较,革兰染色法检测阴道分泌的检出率较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革兰染色法 生理盐水法 阴道分泌物 检测结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安图生物五联检试纸结合人工镜检复核的方法对门诊阴道分泌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妇科门诊就诊的380例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样本,使用自动安图生物五联检试纸结合人工镜检复核的方法检测,分析总结就诊女性患者阴道清洁度状况。结果380例女性阴道分泌的清洁度以Ⅲ度最常见。其中298例样本中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占比为78.4%,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细菌、真菌、滴虫。其中细菌、真菌、滴虫、细菌+真菌、细菌+滴虫、细菌+真菌+滴虫检出率率分别为26.6%、21.1%、14.5%、7.6%、7.1%、1.6%。随阴道清洁度增加,病原生物阳性检出率呈逐渐升高趋势。阴道清洁度Ⅳ度女性病原生物检测阳性率95.5%,较Ⅰ度48.8%、Ⅱ度72.5%、Ⅲ度84.0%更高(P<0.05)。结论自动安图生物五联检试纸结合人工镜检复核的方法对鉴别女性生殖道感染类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安图生物五联检试纸 阴道分泌物 阴道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科门诊女性的阴道分泌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科门诊2016年1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女性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阴道分泌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其患病情况。结果400例接受阴道分泌检查的患者中,各类病原菌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324例,检验阳性率为81.0%。其中,细菌感染阳性患者165例,占41.25%;真菌感染阳性患者37例,占9.25%,滴虫感染阳性患者122例,占30.50%,细菌感染阳性率最高。分析其阴道清洁度,则可见Ⅰ-Ⅱ度清洁患者57例,占14.25%,Ⅲ-Ⅳ度清洁患者343例,85.75%,Ⅲ-Ⅳ度清洁的患者显著高于Ⅰ-Ⅱ度清洁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分泌检查的女性中阴道感染率较高,以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滴虫感染为主,做好阴道分泌的检验,提高检验质量,是妇科疾病患者诊断治疗的基础。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分泌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健康体检中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体检者861例,在妇科检查前,留取尿标本1份,进行妇科检查后,再留取尿标本1份,对比妇科检查前、后尿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妇科检查前白细胞及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2.78%、45.18%,妇科检查后白细胞及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1.10%、91.99%,妇科检查后的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妇科检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检查前蛋白质检出率2.21%,妇科检查后蛋白质检出率21.02%,妇科检查后的蛋白质检出率高于妇科检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检查前上皮细胞检出率6.74%,妇科检查后检出率17.74%,妇科检查后的上皮细胞检出率高于妇科检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健康体检中阴道分泌对尿常规检查结果存在影响,为保证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需重视尿标本的采集时间与方法。

  • 标签: 女性 健康体检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酶、白细胞酯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对阴道微生态的改变所致妇科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妇科门诊3988例阴道分泌进行了五联检检测及Amsel法的检测。结果五联检法检测3988例阴道分泌的结果阳性率为细菌性阴道病(BV)为30.1%、念珠菌为40.1%、滴虫为21.7%,Amsel法检测BV阳性率为28.8%。清洁度(Ⅰ~Ⅱ)组与清洁度(Ⅲ~Ⅳ)组比较H2O2、PH、唾液酸酶、脯氨酸氨基肽酶等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五联检结合清洁度等项目检测可以互补或取代旧指标,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过氧化氢浓度 唾液酸酶 白细胞酯酶 脯氨酸氨基肽酶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道与阴道分泌的淋球菌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尿道炎感染患者40例以及阴道炎患者40例进行实验分析,并且全部患者均行相同的淋球菌临床检验,并采用涂片法、生化反应检测以及培养法对患者的淋球菌进行有效检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中,10例患者标本中检出大量中性粒细胞,占比为25.00%(10/40);18例患者发生氧化酶反应,发生氧化酶反应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比为45.00%(18/40)。女性患者中,仅在2例女性标本中观察到嗜中性粒细胞,占比为5.00%(2/40)。结论通过对尿道炎以及阴道炎患者进行淋球菌分泌检查,能够对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起到促进作用,能够使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对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尿道 阴道分泌物 淋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可行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需要行尿常规检查的妇科疾病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尿液采集尿液标本,研究组患者由责任护理人员采取先抑制阴道分泌流出的方法,然后对患者进行尿液采集,对比两组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尿液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蛋白质的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先抑制阴道分泌的流出后再采集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以显著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影响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