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标准12心电图与标准监护Ⅱ监测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和敏感性。方法以标准12心电图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标准,将50例有ST段改变的心脏病患者设为病例组,45例无ST段改变的心脏病患者设为非病例组,比较标准12与标准监护Ⅱ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结果50例经标准12心电图发现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同时经标准监护Ⅱ联检测仅发现15例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差异有极显著性(χ^2=53.846,P〈0.01),且标准监护Ⅱ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改变假阳性率为11.1%。结论标准监护Ⅱ心电图并不能有效发现心肌缺血,在l临床监护中需同时描记标准12心电图。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电监护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标准监护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住院患者12同步动态心电图(DCG)缺血性ST—T变化特点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58例DCG资料,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369例冠心病组中,41例(占11.11%)发生缺血性ST—T下降,缺血部位为:前侧壁19例、前壁13例、下壁8例、后壁1例;6例发生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下壁4例、前壁2例;1例急性下壁心肌损伤型ST段抬高者出现短暂心室颤动,持续约2min后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向低排列依次为房性期前收缩84.88%、室性期前收缩72.97%、房性心动过速25.90%、心房颤动9、64%、室性心动过速6.05%、右束支阻滞3.97%、停搏2.08%。其它少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并行心律、WPW等。结论DCG可对缺血性ST段改变进行定位诊断。

  • 标签: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 ST—T改变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室梗塞常规12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壁心肌(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12心电图有关标准对合并RVI的诊断价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上标准综合诊断敏感性为准96.77%。结论常规12是诊断合并RVI的可靠方法之一。对孤立性即单纯RVI亦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右室梗塞 常规导联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12心电图检查法和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检查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18组和12组,每组各47例,分别接受18心电图检查法和12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准确率较高,显著高于12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4,P<0.05)。结论采用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c操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心电图检查法和18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入与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12心电图检查法和18心电图检查法实施诊断,分析总结两种心电图检查法的诊断结果。结果:①18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3、0.43±0.09、0.23±0.04、0.42±0.08;12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2、0.41±0.06、0.24±0.05、0.41±0.06。(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18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20±0.01、0.37±0.02、1.11±0.02;12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18±0.01、0.36±0.03、1.06±0.03。(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室梗塞常规12心电图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单纯急性下壁或下壁心肌(MI)与31例合并右室梗塞(RVI)的常规12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12心电图有关标准对合并RVI的诊断价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上标准综合诊断敏感性为准96.77%。结论常规12是诊断合并RVI的可靠方法之一。对孤立性即单纯RVI亦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右室梗塞 常规导联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优化治疗提供依据,临床探究12同步动态心电图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9~2015.10期间我院120例心肌缺血患者,按挂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12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观察组疾病检查率为96.7%,对照组为83.3%,观察组较对照组疾病检出情况好,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缺血持续时间较有症状缺血者情况好,P<0.05,但患者在ST段压低幅度上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12同步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查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清楚显示患者心率、ST段压低幅度,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心电图 应用 冠心病 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直立性高血压患儿的12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进行诊治的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34例作为OHT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卧位、立位12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卧、立位心电图T波振幅差和ST段振幅差。结果OHT组患儿的Ⅱ、V5、V6T波振幅差分别为(0.07±0.11)mV、(0.13±0.12)mV、(0.14±0.11)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2±0.07)mV、(0.05±0.06)mV、(0.03±0.04)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3.48、5.48,P=0.029、0.001、< 0.001),两组儿童其余T波振幅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儿童的12ST段振幅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Ⅱ、V5T波振幅差在预测儿童OHT上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6、0.67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71%、55.88%和70.59%、61.76%,诊断效能相对较低。V6T波振幅差的AUC为0.73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7%、67.65%,诊断效能中等。结论V6卧、立位T波振幅差对于预测诊断儿童OHT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2心电图检查能够为儿童OHT的临床预测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儿童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心电图描记法 卧位心电图 立位心电图 T波振幅 ST段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心电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研究组)和26例非肺动脉高压患者(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常规12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右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心指数(CI)、肺血管阻力(P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ⅠS波、V1R波、V5S波、aVRR波振幅、V1R/S比值、Rv1+Sv5、ⅡP波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QRs电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右偏,ⅡP波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S波振幅>0.21mV、QRS电轴>87°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价值较高(敏感性分别为89%、86%,特异性分别为8l%、92%)。另外,Rv1+Sv5>0.76mV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敏感性84%、特异性83%)。QRS电轴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相关性较高,其中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指数(C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71、-0.54。结论12心电图对肺动脉高压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利用于早期临床诊断,ⅠS波振幅>0.21mV、QRS电轴>87°、Rv1+Sv5>0.76mV等右心室肥大征象时应考虑到肺动脉高压可能。

  • 标签: 心电图 肺动脉高压 诊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 12 心电图在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 方法: 此次研究实验中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诊断过程中以 CR 胸片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进行 12 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在肺源性心脏病当中发挥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评估 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 。 结果: 12 心电图诊断下,有 65 例患者确诊, 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依次为, ( 65/70 ) 92.85% 、( 61/65 ) 93.84% 、( 4/5 ) 80.00% 、( 61/62 ) 98.38% 。 70 例患者当中,检出异常者有 61 例,类型主要包括心律失常、肺型 P 波、 PtfV1 异常、低电压、电轴偏移、 ST-T 段改变。 结论: 在肺源性心脏病诊断过程中应用 12 心电图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准确性高、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强,能够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提高患者病情诊断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12 导联心电图 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2 lead ECG in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心电图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同步12心电图进行检查诊断,比较两组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两组均行碎裂QRS波及病理性Q波诊断,其中观察组行碎裂QRS波的确诊率为91.67%,行病理性Q波的确诊率为88.89%;对照组行碎裂QRS波的确诊率为55.00%,行病理性Q波的确诊率为50.00%;两组在不同心电图诊断结果上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敏感性50.00%,诊断特异性91.67%,阳性预测值50.00%,阴性预测值91.67%;对照组诊断敏感性20.00%,诊断特异性50.00%,阳性预测值77.50%,阴性预测值70.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心电图是临床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种较为可靠的诊断方式,其中最有价值的指标为碎裂QRS波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12同步Holter(简称DCG)诊断缺血型ST段改变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2倒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CAG)、12Holter检查的住院者,统计其CAG结果和DCG栓查结果中各缺血型ST段改变。结果①22例中,3例CAG未见异常DCG存在缺血型ST—T改变(占13.64%);1例CAG异常DCG未发生心肌缺血(占4.55%);②DCG示各缺血型ST段改变的发生率,以V6最高,占86.36%(19/22);其次为V6,aVL未发生;③DCG示ST段下降程度最重的是V6(-37mm),其次为V5(-32.3mm)。结论DCG无创、费用低,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技术

  • 标签: 12导联Hoher 冠状动脉造影 缺血型ST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绘图解法的实训教学对12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判读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0个教学班48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理论讲授+传统实训教学,实验组采用理论讲授+自绘图解法实训教学。比较两组学生ECG专项测试成绩、考核优秀人数及期末考试ECG部分成绩。发放调查问卷,评估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的ECG专项测试成绩、优秀人数及期末考试ECG部分成绩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ECG异常图形掌握程度、学习主动性及自信心方面均较高,对ECG整体教学的满意度也较好(P<0.01)。结论基于自绘图解法的实训教学能够提高ECG的判读技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信心得到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心电图 心电图判读 自绘图解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同步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间诊治的16例患者,所有患者在食管起博方法诱发心动过速后,同步记录食管和12同步心电图。如果P波无法清楚显示,则采用V1上一肋或者下一肋及加大增益等方法记录改良12同步心电图,根据这种方法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结果经过改良方法后,11例患者的P波明显较为突出,相对于心内电生理结构,改良12同步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可以百分之百的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定型和定位。结论12同步心电图描记可以突出逆行P波,12同步心电图结合食管心电图分析能够有效改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及定位准确性。

  • 标签: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食管心电图 室上性心动过速 V1?导联
  • 简介:12岁的伊朗女孩罗米娜·莫哈切克已是一名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电影制片人,多次在国际和伊朗国内的电影节上获奖,这位天才少女一直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她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获得奥斯卡奖。

  • 标签: 伊朗 女孩 电影制片人 奥斯卡奖 电影节 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