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米力农治疗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60例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3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Borg呼吸困难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更远,Borg呼吸困难指数及肺动脉收缩压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心力衰竭 米力农 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本研究以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微栓子信号( MES)作为参考,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CEUS) 和彩色多普勒技术 (CDUS)对比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 66个研究对象,其颈动脉狭窄率均≥ 50%,均行颈动脉超声, TCD监测微栓子及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 CEUS提示 28例 (42.4%)患者有新生血管的形成,组一(没有新生血管的形成组)发现 3例 MES阳性患者 (7.9%),组二(新生血管的形成组)发现了 19例 MES阳性患者 (67.9%) (P =0.022) ;使用 CDUS将患者分组:组一(高回声) 40例,组二(低回声) 26例,二组间 MES的出现无显著性差异( P =0.211)。结论 本研究证实通过微栓子的监测印证斑块的易损性,进一步证明 CEUS较 CDUS更易发现颈动脉的易损斑块。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头部多普勒检查 斑块易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与手法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n=39)单纯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n=39)加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84.6%),存在差异性;治疗前两组患者颈痛症状、视物情况、头痛评分无差异性,治疗后此三者评分均有提升,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灸与手法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针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然后将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结果:本组的85例患者中,44例存在颈动脉病变,检出率为51.76%,其中5例完全闭塞、10例重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7例轻度狭窄;同时,根据DAS检查结果,超声诊断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88.64%(39/44)、95.12%(39/41)、91.76%(78/85)、95.24%(40/42)、88.37%(38/43)。结论:临床上运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然后将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结果:本组的85例患者中,44例存在颈动脉病变,检出率为51.76%,其中5例完全闭塞、10例重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7例轻度狭窄;同时,根据DAS检查结果,超声诊断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88.64%(39/44)、95.12%(39/41)、91.76%(78/85)、95.24%(40/42)、88.37%(38/43)。结论:临床上运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介入置管溶栓实验组的肺动脉主干内血栓清除情况,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失代偿的缓解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周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对两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阻塞体积以及肺动脉阻塞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介入置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大部分分动脉主干内血栓,使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得到有效的缓解,并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介入置管溶栓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突发期间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防护工作方法。主要是加强人员培训;制定各类物品处理流程;严格区域管理及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工作人员卫生要求;医疗废物的管理;加强心理支持等措施。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为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消毒供应中心 防护
  • 简介:【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务工作者在党和国家领导下迅速投入抗疫战争中,同病魔较量,与时间赛跑,整形外科的护士也迅速投入了这场抗“疫”中,病房采用全封闭无陪护管理,在护理工作中,除了常规护理诊疗工作外,更多的是对患者心里和精神上的疏导和鼓励。近日病区收治了一位情绪激动并威胁自杀的患者,通过此案例,护理人员运用干预谈判的表达方法[1]及基本原则,倾听、鼓励患者表达、发泄情绪等,找出问题症结,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心理护理,迅速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成功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 标签: 新型冠状肺炎 谈判技巧 心里护理 应急预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放射科非隔离机房的感染管理实践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我院的放射科医技人员进行感染管理规范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对其干预前后的护理的单元相关人员得分展开探讨。结果:规范前放射科医技人员的卫生依从率为80.00%,规范后卫生依从率为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防控期间,各大高校在春季延期开学期间实施了线上教学。文章总结了皮肤科的教学现状,论述了线上教学在皮肤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方式,线上教学在皮肤科教学中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在今后的皮肤科教学中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皮肤科培养优秀的临床人才。

  • 标签: 线上教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肤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为时间基准,在某院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当中,收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炎症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WBC、NE、NE%、LY、LY%、CRP、Cr、ALT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GLU对比无差异(p值>0.05)。 结论: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及生化指标,值得推广和实施。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囊括2020年2月11日~2月25日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住院的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作对照组,而后开展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2020年2月26日共接诊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设为观察组。就两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可稳定患者情绪,提升依从性,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健康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 病人满意度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及传染率,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研发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苗,因此对疑似及确诊患者进行隔离仍是疫情防控的最有效手段。医院发热门诊作为疫情扩散及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存在着院内人员复杂,人员流动量较大,聚集人数较多等问题,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及疫情防控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医院发热门诊更应持续加强医院的管理技术、科研水平及防控能力,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健全疫情防控制度,为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在医院发热门诊处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检分诊,有助于提前筛选出感染患者,能够尽早帮助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确诊并得到治疗,大幅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在保护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维持医院、社会及家庭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在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发热门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预检分诊 疫情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知晓情况相关数据信息,并分析引发因素。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362例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整合患者中各项表现,调查患者中知晓情况,并分析各因素与中知晓情况之间的关联。结果:经实验结果来看,362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知晓,占比为5.25%,其中女性为13例(68.42%)高于男性6例(31.58%),在分析整合后可见,患者性别、ASA评分、既往手术史、中血压波动是引发中知晓的主要高危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中会出现知晓情况,多由性别、ASA评分、既往手术史、血压波动等因素所导致,其会直接干扰手术开展的顺利性,并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对此还应当及时采取合适方式进行应对,确保手术能够在原定计划内有序完成。

  • 标签: 全身麻醉 术中知晓 分析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及时以及合理的临床治疗固然是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重要保证的方式,然而手术结束之后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也是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环节。文章对胃癌根治的手术方式进行介绍,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开展胃癌根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 标签: 胃癌 根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式子宫肌瘤剔除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施行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治疗措施;观察组则施行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措施。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上述三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临床治疗效果较显著,术后不良反应控制率较高,但是在复发率方面,常规开腹与微创腹腔镜手术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等情况充分考虑,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子宫肌瘤 剔除术 住院时间 腹腔镜
  • 简介:摘要 目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病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分析,预防其中低体温。方法: 60例病人手术时间 60-90min,中冲洗液 15000-30000ml;随机分组:日常护理与中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中干预组护理低体温少于日常护理组。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护理,中低体温得到控制,病人满意度提升。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 围手术期干预 术中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全髋关节 置换和骨折内固定在中老年股骨胫骨 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折内固定作为临床治疗方案, 研究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临床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 经两组患者术后治疗 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总优良率为70%, 研究组患者为 95%,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中老年股骨胫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中 出血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缩减患者住院时,对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有促进作用, 临床应用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