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高血压颅内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往外科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对病人的再损伤大,且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而内科应用脱水剂及一般支持疗法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现在随着CT的普及应用,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近年来,我们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30例,取得了很好效果.

  • 标签: CT定位 颅内血肿 穿刺引流术 脑疝 颅内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技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1例肾肿瘤患者接受RFA治疗,其中3例为姑息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24.6个月,随访方式以超声造影为主,增强CT或MRI为辅。结果:以肿瘤灭活为目标的28例肿瘤中,27例(96.4%)得到成功治疗,其中22例经1次RFA、4例经2次RFA、1例经3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的27例肾肿瘤中,2例(7.4%)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RFA成功的重要因素(P=0.017),肿瘤直径≤3.5cm可作为预测RFA成功的临界值(P=0.021),但肿瘤大小与是否出现局部复发并无明显关联(P=0.129)。此外,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与肿瘤是否能完全消融或是否出现局部复发无明显相关。11例(35.5%)患者在RFA后出现自限性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RFA能有效治疗直径≤3.5cm的肾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射频消融 肾脏肿瘤 疗效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的现状,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将3081名研究者按年龄段分成5组进行颈动脉检查,观察并记录相关检测数据。结果比较不同部位、性别及年龄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颈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分别为52.9%、26.6%;颈动脉分叉处(BIF)的斑块检出率最高(90.0%)。不同部位颈动脉IMT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其中颈总动脉(CCA)的IMT与年龄线性关系最密切(r左=0.457,r右=0.495,P〈0.05)。结论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男性CAS程度高于女性;50~59岁人群颈动脉IMT增厚较其他年龄组显著。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颈动脉 超声 内-中膜厚度 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目的:对超声中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27例,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6例,射频治疗21例,中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控.结果:27例病人中出现明显声像图改变,通过随访26例病人治疗有效,1例病人术后3d又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能准确确定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并确定治疗区域.肌瘤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并体积缩小可作为中监控治疗有效的标准.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射频消融 子宫肌瘤 超声监控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ineneedleaspiration,F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73例(共82个结节),分别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穿刺针数406针,每个结节均手术并经病理证实。比较这两种方法诊断甲状腺癌的阳性率、穿刺阳性率。结果:73例患者的82个结节中,71个结节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71个结节一共406针,其中315针(77.6%,315/406)诊断为甲状腺癌。常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为甲状腺癌者56个(78.9%,56/71),151针诊断为甲状腺癌,细针穿刺的灵敏度47.9%,特异度81.3%,准确率55.4%,阳性预测值71.9%,阴性预测值60.9%。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为甲状腺癌者69个(97.2%,69/71),263针诊断为甲状腺癌,细针穿刺的灵敏度83.5%,特异度80.2%,准确率82.8%,阳性预测值80.8%,阴性预测值82.9%。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成功率,提高细针穿刺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引导细针穿刺避开结节内坏死、囊性无血供区域,提高穿刺取材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 甲状腺癌
  • 简介:资料肺动脉瓣四叶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可作为一个孤立的形态变化存在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好发于男性,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1]。绝大多数肺动脉瓣四叶畸形均在尸体解剖中偶然发现[2-5]。本文报道1例经二维、三维心动超声确诊的孤立瓣肺动脉四叶畸形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男性,26岁,因近期间歇性胸闷、心慌入院,既往身体健康。血压:100/90mmHg,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肺动脉瓣四叶畸形 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双低剂量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慢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以及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拟诊为缺血性脑病并经MRA/CTA证实为单侧MCA狭窄患者38例,对照组为脑动脉正常者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20排CT双低剂量方案行全脑灌注检查,同时行头颅MRI检查;测量ROI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LY)。采用Kendall’stau_b秩和检验评价脑动脉狭窄程度、脑血流灌注情况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①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的程度无相关性(P=0.313)、与患侧灌注减低程度无相关性(P=0.848);②患侧灌注异常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呈正相关(P=0.000);③MCA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中出现梗死的单双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33,P=0.003)。结论:患侧MCA狭窄程度与患侧脑梗死程度、脑灌注血流量降低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双低剂量 大脑中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得应用效果,观察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各组41例。结果 FTS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输液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三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快速康复 护理 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血流最大剪切率(SR)及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65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病程≤5年组(A组)和病程>5年组(B组)。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进行测量,包括颈动脉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利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血管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IMT、PSV、Dd、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B组颈动脉IMT增厚(P〈0.01),Dd增宽(P〈0.01),PSV、SR降低(P〈0.01),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Ep、β与IMT呈正相关(r=0.527、0.556,P〈0.01),与SR呈负相关(r=-0.513、-0.537,P〈0.01),AC与IMT呈负相关(r=-0.477,P〈0.01),与SR呈正相关(r=4.58,P〈0.01),IMT与SR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要早于IMT、SR改变,而低SR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流最大剪切率 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与血流最大剪切率(SR)及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5例和健康者50例。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进行测量,包括颈动脉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利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血管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和顺应性(A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Ep、β值增高(P<0.01),AC值降低(P<0.01),Dd增宽(P<0.01),PSV和SR降低(P<0.01),IMT无统计学差异。Ep、β值与IMT呈正相关(r=0.527、0.556,P<0.01),与SR呈负相关(r=-0.513、-0.537,P<0.01);AC值与IMT呈负相关(r=-0.477,P<0.01),与SR呈正相关(r=4.58,P<0.01);SR与IMT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及SR已发生改变,低SR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流最大剪切率 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研究时间 2018 年 10 月-2020 年 2 月, 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眼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980n m 半导体红激光前列腺汽化对BPH 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2019 年 5 月间收治的 293 例 BPH 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 6 个月的性功能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患者 6 个月后的性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经 980nm 半导体红激光前列腺汽化治疗后,BPH 患者的性功能确实 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考虑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980nm 半导体红激光 前列腺气化术 BPH 患者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女性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 2018/1?020/1 期间接收的摘取节育器的绝经妇女 120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60 例。其中,对照组选择手术取环,术后抗菌 消炎治疗模式;实验组选择取环前需用米非司酮药物,并于阴道处放置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的取环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取环 率( 86.67%)明显超过对照组

  • 标签: 米非司酮 伍米索前列醇 绝经后取环术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小结节(SPN)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6月170例患者191个SPN于VATS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所需费用、SPN平均大小及其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检查等。结果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11±4)min;平均VATS楔形切除时间和肺叶切除时间分别为(16±2)min和(95±30)min;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77±2.1)d,平均治疗费用为(44469.02±12916.63)元;定位后无症状气胸发生率为10.0%,无症状出血发生率为35.9%,无症状气胸合并出血发生率为5.9%,7例(4.1%)患者由VATS转开胸手术,2例(1.2%)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为(13.5±6.4)mm,距脏层胸膜平均距离为(11.1±9.7)mm;恶性SPN占75.9%;磨玻璃密度影(GGO)的恶性率比实性结节大。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降低了开胸手术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对不典型SPN具有巨大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 标签: 肺小结节 HOOK-WIRE 定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阿霉素注射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到达卵圆孔。注入稀释对比剂观察其分布及弥散范围,注射2%利多卡因0.2ml行试验性治疗,后缓慢分次注入2%阿霉素液,每次0.1ml,共0.3-0.5ml。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成功穿刺到达卵圆孔。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88.5%(23/26),6个月及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0.8%、73.1%。并发症少且较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阿霉素注射毁损治疗具有微创、经济方便、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效果佳及可重复性的优点,不失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可行性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学 介人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 90例,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同时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螺钉固定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加骨瓣植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 骨瓣植骨术
  • 简介: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是由于二尖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所导致的二尖瓣前后叶吻合不良。目前认为,外科手术仍是二尖瓣反流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部分患者高龄且合并其他疾病,导致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围期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一种微创、高效、安全的导管装置MitraClip系统应运而生,成为这些患者的最佳选择。1主要技术原理MitraClip系统是新近研发的经皮二尖瓣膜修复系统。

  • 标签: 二尖瓣修复术 导管装置 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反流 二维 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