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什么是国学,国学与当代文学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学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粗浅的看法,就教于文学界的朋友们。一何谓国学简单地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中华各民族从古代到今天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与时代的蒙学读物、习俗、礼仪、语言、文字、天学、地学、农学、医学、工艺、建筑、数学与数术方伎、音乐、舞蹈、戏剧、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思想、心理、信仰、宗教、政治、社会组织、伦理道德等,都在国学的范围之内。

  • 标签: 当代文学 国学 中国传统文化 蒙学读物 诗词歌赋 社会组织
  • 简介:主持人:程光炜主持人语: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对80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这项工作,是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80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学化"。也就是,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初步性 文学化 南方文坛 程光炜
  • 简介:如何扩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寻找当代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为目前许多研究者所关注,为此,本刊编发一组文章,拟从大学中文学科的设置与当代文学发展资源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对此话题的探讨作出一个新的尝试。所选三篇文章都各从自己的角度谈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我们相信对这个话题还可以做许多更有益的讨论,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中文学科 当代文学 人文精神 人道主义 文学史
  • 简介:萨满文化对现当代东北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东北作家作品中对萨满文化的再现呈现出特有的地域文化色彩;萨满文化使得东北作家的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还影响到当代先锋派的创作。更为重要的是,萨满文化作为东北土著民族的宗教,对于当代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萨满教关于自然环境原本就是个大家庭的观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交流的精神和方法,有助于当代人认识与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 标签: 萨满文化 东北文学 作品
  • 简介:<正>一、不能削足适履,用传统现实主义的尺度去衡量“寻根文学”长时期来,现实主义在我国文学领域中处于“独尊”的地位,无论是写外国文学还是写中国文学,是写中国古代文学,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都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作为基本线索,把是否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作为衡量作家作品的重要标准或唯一标准。这种偏狭的文学观念,长期制约着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使文学的天地狭隘、单调、冷落。尤其出于一种政治的需要,现实主义渐渐地被曲解为一种只能歌颂、不能暴露,只能写光明面、不能写阴暗面的虚假的文学主张后,它就演变成极左、封建性政治的工具。

  • 标签: 寻根文学 现实主义 当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传统现实主义 文学观念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更加的生活化.社会化。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体验以及情感,文章流露出更多人文情怀和个人感情,体现出作家的独特个性以及心灵体验。作品中体现了大量真善美的情感价值,贴近人性,歌颂人性,弘扬人性本善,本真,本美。本文章通过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论述文学中真善美的情感价值。

  • 标签: 现当代文学 情感价值 真善美
  • 简介:<正>一1988年,上海文论界提出“重写文学”的课题。迄今10余年的时光过去了,作为“重写文学”内涵之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最能显示这一“重写”课题业绩的,是1998年7月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的出版。1999年第1期的《文学评论》为其组织了一组笔谈——《现代文学的观念与叙述》,钱理群、洪子诚等4人或谈了个人的感想,或作出了评价。

  • 标签: 中国 文学史研究 钱理群 现代文学 五四文学思潮
  • 简介:近20年,我的学术写作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规律:每十年都是前数年埋头写作,后两三年集中出版问世。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三年集中出版了《唐宋词流变》《宋诗流变》等一系列著作;进入21世纪之后,第一个十年也是集中在后两年出版了《宋词体演变》《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等一系列专著。写作时几乎是喷发而出。

  • 标签: 写作 文学 出版 演变史 流变 诗歌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的圣殿是由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共同构建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具有男性作品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在现行文学中却难觅女性作家的芳踪.这既是儒家男尊女卑的的陋习在文学上的直接反映,也是男性主导历史、对女性愚化的结果.要想全面构建中国文学,就必须客观地展现女性作者在文学上的应有地位.

  • 标签: 中国 古代文学 文学史 女性作家
  • 简介:编写文学,严格说来是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要把某一时期的文学编写得很符合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面貌,其实是不可能的.通常所谓的“历史”,是指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都不容易写好,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写得很合乎历史实际,那么,文学,就更难以写得与历史实际十分相符了,因为编写文学,与编写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在价值取向上本应是很不同的,而这很不同的价值取向,就使得编写文学比起编写政治、社会发展、时代变迁,面临更多更大的难题.这一点,下面再细说.

  • 标签: 文学史 社会发展史 时代变迁 编撰 政治史 文学发展
  • 简介:一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1961年出版)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开山和奠基之作,它所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争议,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中至今仍无人能及。《小说》的开创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它开启了一种不同于当时中国大陆的新民主革命框架视野下的文学的写作方式。在此之前王瑶的《中国新文学稿》于1951年出版上卷.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文学史 海外华人学者 现代性 中华文艺 文学经典
  • 简介:第一次读到周文的文字在10多年前,那是他1942年6月在延安批判王实味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从鲁迅的杂文谈到实味》,一篇叫《鲁迅先生的党性》。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批评王实味“假借鲁迅先生的旗号,拿出貌似鲁迅先生的杂文”,

  • 标签: 周文 文学史 遗忘 王实味 鲁迅 文章
  • 简介: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联袂在《上海文论》上主持"重写文学"专栏,正式提出了"重写文学"这一学术"口号"。本文试图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重新探讨"重写文学"的"发生",认为目前对于"重写文学"发生的追认多集中于学科内部,而忽视了其作为历史文化思潮的属性,试图把"发生"从学科化的线性时间叙事中"剥离"出来,重置于80年代的历史文化空间。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上海作为特殊的文化地理空间,其禀赋的左翼文化传统和消费文化传统在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被"激活",从而对"重写文学"的发生、形塑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 标签: 重写文学史 上海 空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27
  • 简介:所以《杂赋》类《客主赋》虽没有一篇作品存下来,《杂赋》类中有,《杂赋》中有《成相杂辞》十一篇

  • 标签: 俗赋 敦煌俗 文学史意义
  • 简介:《环球人物》十月号(上),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专访,云:“他的初衷很简单,听说写书有稿费,就能吃饱肚子。于是他开始在破旧的煤油灯下看书写字。”

  • 标签: 文学史 微观 收入 诺贝尔文学奖 煤油灯 莫言
  • 简介:本文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角度切入“耶鲁学派”的哈罗德·布鲁姆的文本观,分析互文性理论在其文学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指出“诗学误读”理论突破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一元论,同时使他摆脱了解构主义的意义空缺和文学空缺等虚无主义倾向。最后,本文指出布鲁姆的心理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后结构主义 哈罗德·布鲁姆 “耶鲁学派” 文学批评
  • 简介:对于戏迷而言,可能有人不知道李芳桂,但是几乎没有人没听过没看过《火焰驹》;对于行内人士而言,李芳桂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剧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地方戏碗碗腔的创作,他的“十大本”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俱佳,至今仍然在戏剧舞台上演出。然而,翻遍各个版本的文学著作,也找不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这位堪与世界戏剧大师比肩者”(陈忠实语)为何身后寂寞冷清,与文学失之交臂呢?一、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学者所写的文学著作,是20世纪初受了外国的影响才出现的。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历史,因此,编撰文学需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发展、演进的历程。

  • 标签: 文学史 李芳 缺席 中国戏剧 戏剧舞台 中国学者
  • 简介:正确理解左翼文学当代文学教育的关系,正确认识左翼文学的合理性、必然性、现实性,当代性及其缺陷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左翼文学 文学教育 人文素质 关系
  • 简介:王钟陵教授的三部专著在学术界连续产生轰动效应,标志着文学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学学这一门崭新的学科以及一系列不曾为人研究过的课题,王钟陵先生以个人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了,并已充分达到这一学科建设的科学水准,这从《文学新方法论》一书的理论体系、逻辑架构、概念范畴与命题的内在联系和深入阐述上,便可一目了然。《新方法论》一书所体现的“新”字,内容十分丰富,极大地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此书是文学理论思维的科学化、哲学化的产物,是文学编写经验的总结和凝定。本世纪以来的文学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开创期、成型期、更替期、突玻期,突破期是从1988年王钟陵先生出版《中国中古诗歌》开始的。作为有远见卓识能开拓新路的文学家,王钟陵先生在更新文学研究方法与建构新的批评模式方面的开创之功,将同他的三部著作一起载入学术研究的史册。王钟陵教授创立的自成一家的文化一心理批评模式是继西方形形式式批评模式之后又一新的批评模式,并具有后来居上的态势;而且它还因其开放性、包融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对文艺学、历史学、美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启发与借鉴作用。新批评模式的覆盖面将日益扩大,在世界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也?

  • 标签: 文化-心理批评 文学史学 建构 新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