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晚期合并难辨梭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年至2019年5月单中心诊断的4例肝硬化合并难辨梭菌感染的诊疗过程及随访,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且合并多种并发症,难辨梭菌感染为首发,通过粪便检测难辨梭菌葡糖脱氢酶(GDH)联合毒素酶联免疫法检测确诊,其中3例为暴发型,1例为复发;4例患者均给予万古霉素治疗;2例存活,2例于发病后1年内死亡且其中1例于确诊24 h内死亡。结论提高临床认知、尽早完善确诊实验室检查并及时确诊治疗是控制肝硬化合并难辨梭菌感染的关键。

  • 标签: 难辨梭菌 肝硬化 腹泻 药物疗法
  • 简介:结核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最常见的可治愈的感染性疾病,也是HIV/AIDS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据估计,普通人感染了结核菌,一生患结核病的机会是10%,而HIV/AIDS感染了结核菌,每年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的机会为5%~15%。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功能缺陷,结核病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感染者 抗结核治疗 疗效分析 结核杆菌 HIV/AI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皮肤黏膜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症分布特点。方法以2008年2月到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53例HIV感染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HIV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方式,占88.68%,其中早期梅毒患者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干预工作是降低HIV感染几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HIV 皮肤黏膜疾病 性传播疾病
  • 简介: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IV感染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HIV患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配合和防护及预后效果。结果经临床及时抢救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配合,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均未出现失血休克和死亡,抢救成功率100%,7例患者行综合止血抢救成功止血,1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成功止血,患者预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其他后遗症。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HIV感染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病情危急且进展快速,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护理配合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同时还需要做好职业防护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防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 标签: HIV感染 剖宫产术 大出血 护理配合和防护
  • 简介:《纽约时报》10月25日报道,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的女性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的风险是未感染女性的两至三倍”。研究人员分析数据以及校正患心脏疾病风险如吸烟、血压和体重之后,他们发现HPV感染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是无病毒感染女性的2.3倍。然而,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这种关联确实存在,那么心脏疾病如同癌症,可能只常发生在一些HPV感染迟迟未消退的人当中”。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HPV感染 疾病风险 感染者 女性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根除 Hp 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 Hp 感染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 标签:
  • 作者: 高翔 陈伟 郭丽 张天姿 赵红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1100,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3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133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张家口 075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本文通过梳理无症状感染的发现过程,分析其转归及传播风险,提出现阶段针对无症状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 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传播
  • 简介:目的了解图们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前来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结果HIV感染12例,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结论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推广有效控制HIV流行及预防措施.

  • 标签: HIV感染者 出入境人员 控制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切口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并分析骨科切口感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轻链蛋白-3(LC-3)、自噬特异性基因-1(Beclin-1)和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治疗的276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例正处于切口感染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创面病原菌分布;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暴露表皮、暴露皮下组织及暴露肌肉骨骼中未感染3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Beclin-1、LC-3和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76例骨科患者中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40例,感染率为14.49%。40例切口感染共检出病原菌6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6株(68.6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18株,占比最高(26.8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1株(16.42%);革兰阳性菌19株(28.3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11.9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0.45%);酵母样真菌2株(2.99%)。感染切口创面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88、P = 0.006,χ2 = 11.800、P = 0.001);P6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511、P <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LC-3和Beclin-1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62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5.282、4.207、8.678,P均< 0.001)。结论骨科切口感染创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降低,P62升高,自噬水平降低,推测骨科切口感染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存在密切相关性。

  • 标签: 骨科切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自噬相关蛋白 表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锡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传播风险。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4月30日无锡市在"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所有COVID-19病例信息,比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4月30日,无锡市共报告COVID-19患者74例(确诊病例55例,无症状感染1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51例(68.9%)。聚集性疫情12起,其中11起为家庭内聚集。9例患者出院后核酸复检阳性,复阳率12.2%(9/74)。无症状感染均经主动检测发现,而确诊病例多为自行就诊发现(100.0% vs 52.7%,χ2=11.952,P<0.01);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感染率为4.71%,而无症状感染的密切接触感染率为0,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3,P<0.05)。结论无锡市新冠肺炎疫情以输入病例、家庭聚集性为主,出院患者存在复阳情况。潜伏期感染可能具有传染性,但尚未发现无症状感染作为传染源的证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 传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进行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焦虑评分为45分,抑郁评分为43分,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为9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度,促进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细菌培养检验结果。方法:从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中抽选2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260份老年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阳性菌株共有179份,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为68.85%,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00份(包括普通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占比55.87%;革兰阳性菌有63份(包括屎肠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占比35.19%;其他菌16份,占比8.94%。结论: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是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的致病性细菌,临床上需通过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来甄别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 病原体细菌培养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以湘西地区为实例进行研究,检测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人首次的CD4+T淋巴细胞值,对感染/病人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动态把控,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DFACSCount流式细胞仪对166份抗凝血标本进行检测,统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结果检测样本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ul的有80份,占48.19%;201~350个/ul的有47份,占28.31%;351~500个/ul的有18份,占10.84%;〉500个/ul的有21份,占12.65%。结论166例检测样本中,HIV感染/病人中有86例感染,80例艾滋病病人。

  • 标签: HIV感染者/病人 CD4+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细菌培养检验结果。方法:从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中抽选2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260份老年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阳性菌株共有179份,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为68.85%,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00份(包括普通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占比55.87%;革兰阳性菌有63份(包括屎肠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占比35.19%;其他菌16份,占比8.94%。结论: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是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的致病性细菌,临床上需通过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来甄别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 病原体细菌培养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传染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预防控制,尤其是对于校园结核病来说,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一旦出现结核病传染现象就容易导致极大的危害,出现大范围传染与扩散的现象。再加上校园医疗防控措施不足,学生疾病防控意识不足,很难及时发现结核潜伏感染并开展疾病防治,严重时还会造成极大的公共危害。本文将从校园结核病防控薄弱的原因、改进校园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管理模式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校园管理 疾病预防 结核病感染 治疗管理 改进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的心理与防控途径。方法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选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将开展不同护理工作后的两组患者评分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其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细菌培养检验临床价值。方法:以老年呼吸道感染进行研究,共200例,研究在2020年10月开始,在2021年10月结束,均实施例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诊断结果,并指导患者用药。结果:200例患者中致病菌共260株,151株革兰阴性菌(58.08%),65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于亚胺培南具有较低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于万古霉素具有较低耐药性。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采用药敏试验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使用亚胺培南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可使用万古霉素治疗,促进疾病的治疗。

  • 标签: 病原体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老年 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