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一个教学课例的缘起、思考与创编,分别从研读教材,整合课例;找寻趣事,组织素材;放大范例,拓宽视角;开放思维,严谨教学四个点浅谈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创编思维。

  • 标签: 美术拓展课程 课程创编思维 思维多元开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于我院心脑血管科选取 70例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使用使用阿司匹林,观察组需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每组35例患者,并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记录患者的 NIHS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 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治疗后 7d、 14d、 30d,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均有所好转,其中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好转情况更佳,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对照组出现 2例颅内出血, 3例消化道黏膜出血、 1例泌尿系统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 17.1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话式教学已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学起着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更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本文通过《道德与法治》对话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探索,积极构建符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对话教学的课堂实效。

  • 标签: 道德与法治 对话教学 发展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治疗溶栓时间窗外(发病时间大于6 h)中青年人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汕头潮南民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的中青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临床常规治疗为对照组(60例)及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为治疗组(60例)。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3.4±0.3)分]低于对照组[(4.1±0.4)分],治疗组的ADL评分[(67.5±24.8)分]高于对照组[(57.8±2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14、0.003,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50/60)]高于对照组[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6,P<0.05),同时治疗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溶栓时间窗外的中青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未发生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梗塞,大脑中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中年人 尤瑞克林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成为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少数患者会发生超进展性疾病(HPD),导致生存期缩短及生命质量急剧下降,对此尚缺乏有效的解救治疗手段。近期研究显示,HPD的发生与高龄、肿瘤复发、多病灶转移等临床因素相关;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抑制性免疫调节、调节性T细胞聚集、异常炎症反应及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突变等多种途径。合理筛选、精准检测、密切监测以及联合治疗可能降低免疫治疗发生HPD的风险。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超进展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效果。 方法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为课题实施阶段,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 98例早产儿为课题纳入样本,照顾组的 49例行发展性照顾,参考组的 49例行普通护理,对比疗效。 结果 照顾组体征恢复时间为( 15.04±2.61) d,日喂奶量为( 488.06±23.91) mL,日睡眠时间为( 19.75±2.40) h,住院时间为( 23.87±2.44) d,和参考组间数据经 t检验后, P<0.05。照顾组不良反应者仅有 7例( 14.29%),而参考组不良反应者则达到 16例( 32.65%),差距大, P<0.05。 结论 发展性照顾对改善早产儿临床指标有关键作用,且护理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护理效果 发展性照顾 早产儿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 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 :共纳入 82 例患者,时间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 经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41 例),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试验组行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试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强血小板效果,改善神经损伤功能,且降低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西洛他唑 进展性脑梗死 NIHSS 评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护理,研究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的研究组,其护理后的日睡眠时间、体重恢复时间、日常喂奶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护理 应用
  • 简介:摘 要 :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遗产,对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体育活动兴趣,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国民族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体育健身的项目和方法,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选修或拓展体育教学活动”。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是以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为切入点,参照《省纲要》中“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的指导,灵活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开展的教学内容。 从武术基本动作、武术基本动作组合及武术简单套路三个方面进行教材整合和编排,开发小学《校园武术》校本课程进行实践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性照顾策略及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2019年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 92例早产儿作为实验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正常体质的平均时间、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平均住院总时长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体质的平均时间、住院总时长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患者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发展性照顾策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早产儿加快体质恢复速度,改善睡眠质量,避免了不良反应对早产儿正常发展的干扰,因此极具护理应用价值。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进展性脑梗死采用氯吡格雷加拜阿司匹灵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19年11月的进展性脑梗死9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加拜阿司匹灵治疗和单独使用拜阿司匹灵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实验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是93.47%,常规组是73.91%,(x2=23.251,p=0.000),结果有差异。(2)实验组和常规组治疗后NIHSS评分对比中,实验组为3.42±0.68(分),常规组为6.13±0.97(分),(t=10.268,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使用氯吡格雷加拜阿司匹灵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灵
  • 简介:摘要: 通过深度解读“发展性心育”理论,系统梳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根据育人目标确定 校本的 学生核心素养,进而根据核心素养确定学校校本课程 的 目标和结构,对原有的校本课程和各种学生活动 进行 重新整合,打造出具有“和谐”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个性发展,丰富学内涵,彰显多样化办学特色。

  • 标签: 发展性心育 校本课程体系
  • 简介: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拓展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分支。培养学生的广阔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入手,以高中生物探索性实验教学为载体,总结和归纳了拓展性实验教学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 标签: 探究性实验 实验教学 拓展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发生进展的相关因素,特别是髓过氧化物酶(MPO)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进展性卒中组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符合检验水准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以进一步明确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性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同型半胱氨酸(Hcy)、MPO、颈动脉易损斑块、病灶相应支配血管狭窄有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MPO、颈动脉易损斑块、病灶相应支配血管狭窄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有糖尿病史、MPO升高、颈动脉有易损斑块可能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有以上因素的患者及早识别,做好沟通和预防意义重大。

  • 标签: 髓过氧化物酶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背景:INBUILD试验探索了尼达尼布治疗多种非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ILD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拟进一步评价尼达尼布对于各个不同临床诊断的ILDs亚组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INBUILD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试验,在15个国家的153个医疗机构中开展。受试者纳入标准:由研究者诊断的非IPF的纤维化性ILD成年患者;高分辨率CT(HRCT)提示纤维化范围>10%,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4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30%且<80%;入组前24个月内虽经药物治疗仍出现ILD病情进展标准。受试者按1∶1随机分入尼达尼布组(150 mg,2次/d)或安慰剂组,疗程至少52周。把52周内FVC的年下降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根据受试者报告的不良事件评价尼达尼布安全性。研究者根据临床资料将纳入的受试者分为5个不同的临床诊断亚组:过敏性肺炎(HP)、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ILDs(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未能分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未能分类IIP)和其他ILDs(包括结节病、环境相关ILDs、其他原因导致的纤维性ILDs)。结果:2017年2月23日至2018年4月27日共纳入663例患者,随机分为尼达尼布组(332例)或安慰剂组(331例)。HRCT属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412例(62%);不同临床诊断亚组中,慢性HP 173例(26%)、自身免疫性ILDs 170例(26%)、iNSIP 125例(19%)、未能分类IIP 114例(17%)、其他ILDs 81例(12%)。尼达尼布均能延缓不同的临床诊断的纤维化性ILDs患者的年FVC下降,但是各个亚组之间FVC的年下降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为73.1 ml(95%CI:-8.6~154.8)、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ILDs为104 ml(95%CI:21.1~186.9)、iNSIP为141.6 ml(95%CI:46.0~237.2)、未分类IIP为68.3 ml(95%CI:-31.4~168.1)、其他ILDs为197.1 ml(95%CI:77.6~316.7,P=0.41)。各临床亚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总体受试者一致,腹泻、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肝酶升高的发生率在尼达尼布组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尼达尼布能延缓各种不同临床诊断的进展性、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患者的FVC下降速度,这一疗效与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病因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气体放电在材料处理、热核聚变、环境净化以及等离子体推力器等各个前沿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推动气体放电及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综述了近年来各种典型气体放电机理的发展。分析了直流辉光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辉光放电、电子回旋共振放电、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应用领域。

  • 标签: 高电压 气体放电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