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被引进,但是即使这些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是仍有一些科室存在一些不足,首当其冲的就是精神,总结精神近几年来在护理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责任心欠缺、健康宣传教育不到位、基础护理未落实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精神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就精神护理中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通过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的教育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来提高精神护理的工作效率。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缺陷 发生的原因 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本院自2018年1月至同年10月所护理的28名精神方面护理缺陷记录做研究,归纳分析护理缺陷形成的因素,制订出干预管理方案,降低或防止护理缺陷与医疗纠纷。经研究表明精神护理缺陷形成的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不足,护理过程当中责任心不足,没有正确执行临床护理操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实施力度不足等。因此就需要经过健全护理人员法律认识和避免风险能力,提高护理业务程度和职业道德素养,严苛的执行护理安全操作制度和安全管理准则,从而有效的减少护理缺陷的产生,避免医疗纷争。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缺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为制定相应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50名精神护士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结果精神护理人员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敌对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而相关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呈负相关,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结论精神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精神的病人180例为分析对象,2016年、2017年各90例,对2016年70个不良事件案例发生的原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找出预防和护理的对策,运用于2017年的护理工作中。结果精神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种类很多,发生次数最多的有摔倒和伤害,其中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士护理操作有关,施与护理对策后,2017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针对精神护理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问题,在及时找出原因,并施与针对性的护理改良措施后,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不安全事件 原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7月 96件 精神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产生原因及对策。结果:跌倒32.29%、攻击行为 21.88%、冲动伤人 18.75%、医疗设施损坏 14.58%、外走 9.38%、食噎 3.13%;原因为护理不当 36.46%、环境因素 23.96%、设施设备缺陷 20.83%、沟通不足 8.33%、违规操作 5.21%、遵医嘱不当 3.13%、服务态度不好 2.08%。 结论:了解精神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并进行积极预防,可提高患者安全性。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均取得杰出成就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节奏日趋紧张和快速,精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逐年增加的精神患者与不断减少的护理人员形成了尖锐的供需矛盾。这导致现阶段精神护士们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势必会引发精神护士的心理问题,并进一步加剧本就比较严重的流失问题。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心理压力 舒缓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患者实行保护性约束前、约束过程中、解除约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保护性约束定义出发,给予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适应症,注意避免心理、生理上的伤害,减少引发纠纷的几率。结论保护性约束不得做为惩罚病人的手段,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保护性约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我院精神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不规范处方原因及干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精神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数共1500张,其中不规范处方96张,占6.4%;用药不适宜处方1320张,占88.0%;超常处方63张,占4.2%。用药不适宜处方中以超适应症、药品超剂量不适宜为主,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25.3%和55.4%。结论门诊药师及时、有效的处方干预能减少因不规范用药而产生的医疗风险,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精神科门诊 不规范处方 处方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开展具有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改进护理排班模式、完善护理文件书写、实施有效的患者安全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开展电话随访等举措。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谐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提高,对我院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发挥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对精神病人安全护理管理的背景、效益、管理措施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综述。

  • 标签: 精神病人 安全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女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1,对2011年1月12日至2015年2月5日1973例住院的精神疾病女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发生率为3.6%。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全部感染的71.2%,其次是眼、耳、臀、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入院检查不及时、体质虚弱、有合并症、药物使用不良反应、有侵入性操作等。结论精神住院女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诊疗和病区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规范,医疗组和护理组密切配合,各尽所能,降低精神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对精神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风险因素的评估,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改进静脉输液架的设置,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能力。结论对精神住院患者加强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静脉输液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专业护士培养。方法结合精神专科特点,对精神护士从医德医风,精神专业理论知识,精神病护理及技能,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在职培训,从30名护士培养前后测试结果对比。结果通过规范化培养后,护士在精神专业护理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对精神护士实行系统教育,是适应精神专业发展需要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培养专业护士实践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精神护理科2012-2014年间病例的的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关于精神护理的不安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选取病例为100例,通过调查患者年龄病史均无统计性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结果在精神护理的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因素主要来源于病人本身病情,护理,以及医院的硬件设施三种。结论在精神护理中需要全面考虑,从医院护理设施硬件入手,配合护理人员的熟练护理业务,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及时和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减少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意外,预防医患纠纷发生1。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促进疾病康复,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总结出影响睡眠的因素,并给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问卷了我院96个住院病人中入睡困难50例,早醒31例,不能熟睡11例,睡眠时间缩短4例,失眠与精神症状、环境、心里社会因素、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可稳定患者情绪,促进疾病康复,可见睡眠对精神病人尤为重要。

  • 标签: 精神病住院患者 失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精神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利用细节管理的方式寻找精神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细节管理引入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使其护理工作更加地规范化与完善化,分析细节护理前后精神护理工作的质量。结果采用细节管理后在精神护理质量和护理文化、护理实际操作能力与急救药物管理质量、护理安全质量等方面明显高于细节管理前,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护理工作而言,在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细节管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