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28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率(36.36%,28/77)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0/12)、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6.67%,1/15),且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示内膜癌Lin28阳性组复发转移率高。结论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在FIGO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的内膜癌中表达率越高,Lin28在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内膜浆乳癌中表达率异常高,结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in28阳性的内膜癌复发转移率高。提示Lin28在内膜癌的预后评价中可能有潜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Lin28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虽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批评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但是只有合理的批评,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不断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端正,特别是在乡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不够合理,不仅会使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差,也会使学生对上学产生抵触心理,极其影响学生的日后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不断强化批评的艺术,确保通过使用合适的语言批评学生,对学生的自尊心进行保护,能够更加利于学生改正错误,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 标签: 小学 班级 管理 批评 艺术 班主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血清尿酸(U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和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B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血清UA、TGF-β、NGF水平,分析BPD发病影响因素及血清UA、TGF-β、NGF间相关性,并分析血清UA、TGF-β、NGF对BPD及BPD患者抑郁、躁狂混合发作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空腹血糖、TG、TC、HDL-C、LDL-C、UA、TGF-β、NGF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空腹血糖、TG、TC、HDL-C、LDL-C、UA、TGF-β、NGF水平均为BPD发病影响因素(P<0.05);BPD患者血清UA与TGF-β、NGF呈负相关(r=-0.744,-0.754,P<0.05),TGF-β与NGF呈正相关(r=0.824,P<0.05);血清UA、TGF-β、NGF诊断BPD的AUC值均较高,尤以联合诊断最高,达0.844;混合发作组血清UA水平高于单一发作组,血清TGF-β、NGF水平低于单一发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TGF-β、NGF水平对BPD患者抑郁、躁狂混合发作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联合诊断AUC值最高,达0.770。结论BPD患者血清UA、TGF-β、NGF均异常表达,可能是BPD的生物标记物,且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查可提高对BPD及BPD患者抑郁、躁狂混合发作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尿酸 转化生长因子β 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血清尿酸(U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和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B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血清UA、TGF-β、NGF水平,分析BPD发病影响因素及血清UA、TGF-β、NGF间相关性,并分析血清UA、TGF-β、NGF对BPD及BPD患者抑郁、躁狂混合发作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空腹血糖、TG、TC、HDL-C、LDL-C、UA、TGF-β、NGF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空腹血糖、TG、TC、HDL-C、LDL-C、UA、TGF-β、NGF水平均为BPD发病影响因素(P<0.05);BPD患者血清UA与TGF-β、NGF呈负相关(r=-0.744,-0.754,P<0.05),TGF-β与NGF呈正相关(r=0.824,P<0.05);血清UA、TGF-β、NGF诊断BPD的AUC值均较高,尤以联合诊断最高,达0.844;混合发作组血清UA水平高于单一发作组,血清TGF-β、NGF水平低于单一发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TGF-β、NGF水平对BPD患者抑郁、躁狂混合发作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联合诊断AUC值最高,达0.770。结论BPD患者血清UA、TGF-β、NGF均异常表达,可能是BPD的生物标记物,且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查可提高对BPD及BPD患者抑郁、躁狂混合发作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尿酸 转化生长因子β 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L1(HPVL1)壳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同时探讨其在HPV单型感染和多重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宫颈活检且高危HPV阳性的250例患者,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联合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行HPVL1壳蛋白检测。HPVDNA分型检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结果HPVL1壳蛋白在正常或宫颈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SCC)4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6%、52.8%、22.2%、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单型与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9.7%和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35岁、36~49岁及≥50岁3个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25.5%、27.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L1壳蛋白阳性率在HPV感染中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而下降,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的1种预测标志物。HPVL1壳蛋白与HPV感染亚型以及单型或多重感染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HPVL1壳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 单型感染 多重感染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的46例HCC切除标本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随机资料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SD—t检验或TamhanetS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皮抑素主要见于H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11±0.02、0.14±0.01、0.09±0.01,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8±1.2)×10^4、(3.8±2.2)×10^4、(0.9±0.4)×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7.927,P〈0.05)。VEGF主要见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OD分别为0.13±0.02、0.12±0.02、0.11±0.02,IOD分别为(5.4±3.1)×10^4、(3.9±2.5)×10^4、(3.0±3.0)×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强,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1,8.723,P〈0.05)。内皮抑素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669,P〈0.05)。VEGF不影响术后复发时间(t=0.892,P〉0.05)。结论内皮抑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与HCC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的预后判断指标。VEGF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但无法作为HCC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4大、我国第2大癌症致死病因。随着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增高,MS与HCC的相关性逐渐被认识。MS在肝脏中表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下简称脂肪肝)。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肝的发展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在其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而脂质代谢又受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调控,本研究详细分析HCC中脂代谢情况及关键FABP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首次诊断为原发性HCC患者资料,将数据根据病因分为两组,即病毒性肝炎相关HCC组和非病毒性肝炎相关HCC组,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MS相关因素与HCC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FABP1、FABP4、FABP5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合并脂肪肝HCC组织中FABP1、FABP4及FABP5的表达量,最后详细分析以上FABPs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患者中的表达特点。结果病毒性肝炎相关性HCC组与非病毒性肝炎相关HCC组间,脂质代谢异常率及MS相关因素异常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BP1、FABP4、FABP5在HCC组织中表达低于对应癌旁组织,对比单纯HCC,伴脂肪变性HCC组织内FABP1、FABP4、FABP5增高,FABP的表达和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与非病毒性肝炎相关HCC密切相关,脂代谢调控蛋白FABP1、FABP4、FABP5的表达在HCC组织中表达下调,但在伴脂肪肝HCC中表达上升。提示临床中应重视MS特别是血脂异常与HCC的关系而进行早期干预,FABP1、FABP4、FABP5可能调控HCC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选择安康市中医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诊的120例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心电图有明确缺血性改变,但冠脉造影明确无狭窄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SUA)、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Gensini评分及高危因素。以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作为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标准,对观察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确诊功能性心肌缺血和未确诊功能性心肌缺血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法分析SUA、S1P水平与Gensin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观察组SUA[(492.52±35.47)μmol/L]、S1P水平[(386.42±46.19)nmol/L]和Gensini评分[(69.42±7.8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218、35.227、60.237,P<0.05);观察组确诊为功能性心肌缺血患者SUA[(678.23±54.21)μmol/L]、SIP[(483.45±34.64)nmol/L]和Gensini评分[(83.22±5.34)分]及长期吸烟(100.00%,39/39)、饮酒(64.01%,25/39)、高血压(100.00%,39/39)、糖尿病(82.05%,32/39)、血脂异常(100.00%,39/3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确诊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64、18.858、17.888,χ2值分别为55.883、53.684、27.819、71.070、31.111,P<0.05)。经Pearson法分析,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SUA、S1P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3、0.715,P<0.01)。提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SUA、S1P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且功能性心肌缺血患者中SUA、S1P水平更高。

  • 标签: 尿酸 1-磷酸鞘氨醇 心肌缺血,功能性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一个稳定的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检测38例结直肠癌和2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及4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D44和CD54含量,并比较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较结直肠癌组含量也明显增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治疗后的血清CD44和CD54含量比治疗前下降.结论CD44和CD54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监测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CD44 CD54 结直肠癌 肝转移 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NSCLC患者37例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1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外周围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与肺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SCLC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IL-17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cin蛋白和CK5/6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IDPL)中的表达意义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50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进行分类,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fascin蛋白和CK5/6染色,观察其在不同类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UDH和ADH组中fascin蛋白无阳性表达,在DCIS组阳性表达率为9.37%(3/32)。CK5/6在UDH组阳性细胞弥漫表达,在ADH组腺腔内可见少量散在的阳性细胞,而低级别DCIS腺腔中CK5/6表达阴性。结论fascin蛋白和CK5/6对不同类型的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IDPL),尤其是对低级别导管内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TNF-α血清因子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哮喘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在 我院进行治疗的 哮喘 患者 74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37 例,采取 舒利迭进行 治疗 )和观察组( 37 例,采取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 ),并 对两组患者 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 TNF-α血清因子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 治疗后治疗有 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TNF-α血清因子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 观察组患者 TNF-α血清因子 水平下降程度更明显, 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临床上 治疗 哮喘 患者时,应用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 TNF-α血清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 标签: 哮喘 孟鲁司特 舒利迭 TNF-α血清因子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的CRP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CRP和BNP水平分别为(54.76±12.75)mg/L、(1012.57±476.54)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和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予以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联合检测,对于病患的临床预测、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反应蛋白 脑钠肽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umanneutrophillipocalin,HNL)属于lipocalin家族,可通过多种途径抗菌,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可高度表达。血液病患者感染率及致死率高,快速准确鉴别感染类型临床意义重大,且近年来,多项研究数据表明,HNL鉴别急性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临床常用指标,本文就HNL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中表达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细菌感染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Myc诱导的核抗原53(Mina53)在肝细胞肝癌(HCC)及距肿瘤边缘>5 cm的肝组织(LTM5)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18对新鲜HCC及LTM5中Mina5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na53在284份HCC及LTM5标本中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18对新鲜HCC组织中Mina53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LTM5组织(mRNA:-4.41±1.48与-5.93±1.65,t = 3.100,P = 0.007;蛋白质:1.12±0.29与0.46±0.21,t = 10.616,P < 0.001);Mina53在284份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LTM5(z = -18.739,P < 0.001)。Mina5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χ2 = 5.474,P = 0.019)、脉管侵犯(χ2 = 8.965,P = 0.003)、病理分级(χ2 = 12.006,P = 0.002)、TNM分期(χ2 = 16.686,P < 0.001)有关;Mina53高表达HCC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28.5个月、22.7个月)较低表达者(33.0个月、31.8个月)更短(P值均< 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Mina53及肿瘤多发性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Mina53可能在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肿瘤生长及浸润转移过程;Mina53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HCC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转移 预后 Myc诱导的核抗原5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PC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72例NPC患者和84例鼻咽粘膜慢性炎患者的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NPC细胞和鼻咽粘膜慢性炎上皮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NPC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鼻咽粘膜慢性炎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在NPC细胞中,p-细胞外信号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NPC细胞中存在高表达,且在NPC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可能参与p-细胞外信号异常活化的正反馈调节,而p-细胞外信号可能通过上调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来促进NPC细胞的增殖。

  • 标签: NPC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amma p-细胞外信号 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达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