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尿路结石中应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其临床排石率的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尿路结石患者48例,采用数字表法进行随机组别划分,即以观察组和对照组展示,单组数均为24例,对其分别实施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排石率、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排石率为91.66%,对照组为62.50%,前组明显呈更高显示(P<0.05)。8.33%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37.50%为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前者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呈更短显示(P<0.05)。结论:将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应用于尿路结石患者中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排石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术治疗 上尿路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治疗有效性。 方法:于 笔者单位消化内科收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共 108 例,病例筛查时间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6 月,依据就诊时间均分小组,研究 1 组 54 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 2 组 54 例予以消化内镜治疗。 结果:研究 2 组患者肠鸣音消失时间、止血时间、总住院时时间均短于研究 1 组( P<0.05 )。 结论: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辅以消化内镜,可于短时间内促使临床症状消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消化内镜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输尿管软镜治疗尿路结石围手术期护理中推行快速康复理念的价值。方法 用2020年4月-2021年4月院内用输尿管软镜治疗的64例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围术期护理中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快速康复理念,比较相关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情况数据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参照组,显示差异(P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快速康复理念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重度痔疮时探讨痔黏膜环型切除术和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疮患者,选取典型代表90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使用软件分组。其中接受外剥内扎术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痔黏膜环型切除术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手术、住院较短和出血量较少的小组为研究组,且优于按照组(P<0.05)。进行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的过程中无论外剥内扎术治疗,还是痔黏膜环型切除术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重度痔疮 外剥内扎术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重度痔疮时探讨痔黏膜环型切除术和外剥内扎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痔疮患者,选取典型代表90例进行具体分析,采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使用软件分组。其中接受外剥内扎术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4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痔黏膜环型切除术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手术、住院较短和出血量较少的小组为研究组,且优于按照组(P<0.05)。进行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优势不如研究组(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的过程中无论外剥内扎术治疗,还是痔黏膜环型切除术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重度痔疮 外剥内扎术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的 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判别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23.89±4.76)分,抑郁评分( 19.78±5.69)分,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对比传统痔疮切除术与吻合器痔粘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6 年 1月至 2017 年 12月在我院诊疗的 80例痔疮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吻合器痔粘膜环切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总体有效率、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痔疮采取吻合器痔粘膜环切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传统痔疮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痔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消化性溃疡伴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焦虑评分,护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制定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方案时,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分析其对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样本,依据计算机表法均等分成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所占概率为5.00%明显比对照组(20.00%)少;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价

  • 标签: 不良反应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本所( 2017年 01月 -2019年 03月)接收的肝阳亢型高血压患者( n=82)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 n=41,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 n=41,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对 82例患者血压水平、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结果:血压水平:实验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临床总有效率: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肝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的价值显著,既可改善血压水平,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血压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STER)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8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I组 44例患者采用 STER治疗, II组 44例患者采用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ES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 100%。 I组病变切除时间为( 46.41±3.09) min,长于 II组的( 18.82±2.03) min,钛夹缝合时间为( 3.47±0.26) min,短于 II组的( 8.03±1.16) min,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采用 STER治疗,创面缝合时间短于 ESE,切除病变时间较长,但是总体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内镜 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 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在老年患者消化道超声内镜术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消化道超声内镜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抑郁焦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28(56.00%)例,护理总满意度49(98.0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3.42±4.42,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6.58±6.67,护理前抑郁评分为66.53±4.88,护理后抑郁评分为48.57±6.84。实验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消化道超声内镜术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合理控制,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术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生长抑制素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其药理作用。方法随机抽选于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56例,按收治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 n=28)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 n=28)同时结合生长抑制素进行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出血控制时间、住院天数、血红蛋白水平增加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出血控制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 P<0.05);研究组的血红蛋白增加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生长抑制素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出血情况,缩短住院天数,血红蛋白水平维持良好,可避免出现严重贫血。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制素 泮托拉唑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痔疮患者实施选择性痔黏膜切除吻合术( TST)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于 2019年 03月 --2020年 03月本院接收的痔疮患者 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 ,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围术期常规护理),另一组名为研究组(围术期优质护理)。每个小组分别 50例。结果:研究组术后 VAS评分低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痔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过程中辅以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减少相关并发症,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痔疮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围术期护理 效果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selective hemorrhoidectomy and anastomosis (TST) for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s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选择性痔粘膜吻合术( TS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 TST组、 PPH组和 EPH组,每组患者各 30例。 TST组患者行选择性痔粘膜吻合术, PPH组患者行吻合器痔粘膜环切术, EPH组患者行痔粘膜环形错位套扎术。观察对比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肛肠动力学指标。结果 手术后, TST组患者的显效率为 90.00%,优于 PPH组的 76.67%及 EPH组的 70.00%( P<0.05)。 TS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64%,低于 PPH组及 EPH组的 27.66%、 31.91%( P<0.05)。肛肠动力学检测提示术后 1月 TST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高于 PPH组和 E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ST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显著,有利于维持术后肛门动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 ] 选择性痔上粘膜吻合术 混合痔 肛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在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60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依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即为 30例对照组(奥美拉唑)和 30例观察组(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胃管引流液的 PH值、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其输血量和止血时间均比对照组少, P<0.05;治疗前的 PH值、血红蛋白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液 PH值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临床单独使用奥美拉唑的疗效显著不如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的效果,联合治疗能减少患者的出血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奥美拉唑 奥曲肽 联合应用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对小儿肱骨髁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至 2018 年 7 月期间治疗 肱骨髁骨折 的 40 例 患儿,以信封法随机分入对照组( 20 例 )和研究组( 20 例 )并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 临床疗效 、 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前、后的 VAS评分 。 结果: 研究组 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相近的 VAS 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5% ,高于对照组 70% 的治疗总有效率 ; 研究组 并发症发生率仅 5% ,低于对照组 30% 的并发症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相较于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小儿肱骨髁骨折的治疗 安全性更高,可减轻疼痛并使患者更快地康复 。

  • 标签: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加西咪替丁用药治疗方案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和对其血红蛋白指标带来的影响作用。方法:对 2015年 04月至 2017年 05月总队医院予以药物治疗的 6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指标测定及调查,分组方式采取抽签法,一组纳入 32例,试验组采用氨甲环酸加西咪替丁用药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用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药物治疗有效统计率、药物治疗之前及药物治疗两周之后血红蛋白指标测定值。结果:试验组药物治疗有效统计率大于对照组检测指标结果,证实数据值测定与分析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药物治疗之前血红蛋白指标测定值比对,未证实数据值测定与分析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药物治疗两周之后血红蛋白指标测定值大于药物治疗之前和对照组检测指标结果,证实数据值测定与分析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加西咪替丁用药治疗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较优,能够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指标。

  • 标签: 氨甲环酸 西咪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应用浅表超声与 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共 68例,分别实施 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浅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病因判断效果。结果 对于食道水平梗阻的诊断, X线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浅表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幽门、十二指肠等梗阻部位的诊断,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数据差异不大,( P> 0.05)。病因方面,食管闭锁 /狭窄、幽门管闭锁 /狭窄、幽门肥厚 /狭窄方面,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临床对新生儿消化道梗阻性疾病进行诊断检查时,可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检查方法,必要时可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浅表超声 X线上消化道造影 准确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评价 研究奥曲肽、普萘洛尔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方法 : 样本抽选在我院 2018 月 3 月 ~2019 年 5 月 收治的 66 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统计观察主体,依据“随机平衡序贯法”均匀分成两组 ,对照组( n=33 例)单一接受 奥曲肽治疗,观察组 ( n=33 例) 则接受奥曲肽 + 普萘洛尔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的高, P<0.05;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观察组的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大, P<0.05。 结论 : 临床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采用 奥曲肽 + 普萘洛尔的疗效更显著,患者的病情和血循环量得到显著控制,值得临床深究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普萘洛尔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