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是躁狂抑郁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大约15%的抑郁患者死于轻生。本文从抑郁最新研究如互联网干预、非侵入性脑刺激干预、电休克治疗及干预措施(饮食营养和电针疗法)等出发,对于抑郁的治疗和预防进行综述。

  • 标签: 抑郁症防治 互联网干预 饮食营养 电休克治疗 电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状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青少年抑郁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4周,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以及血清皮质醇水平测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估。所有入组的抑郁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均抽取早晨6:30血液2ml,检测皮质醇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HAMD-24总分分为(23.12±6.52)和(6.45±2.54);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为(346.22±69.76)ug/l和(177.16±40.37)ug/l。治疗4周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以及HAMD-24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皮质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存在抑郁的病患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精神科医治抑郁患者60例纳入基础研究,根据电脑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以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HAMD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心理护理。结果 2组护理前EPDS、SDS抑郁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EPDS、SDS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WOOOL-100评分高于时照组P

  • 标签: []产后抑郁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躁狂抑郁又称为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或低落,二者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存,祖国医学的“癫狂”病归属于本病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大多遵从“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的古训,总以“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为主要治疗原则。清代医家傅青主认为“癫狂多生于脾胃虚寒,饮食入胃,不变精而变痰,痰迷心窍”所致,治法上提出了“苟徒治痰而不补气,未有不死者也”的诫训,创立了化狂汤和“补气化痰法”治疗癫狂证的先例。笔者自 2005年以来,多于此方加减治疗躁狂抑郁,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化狂汤 躁狂抑郁症 辨治体会
  • 简介:摘要分娩是女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活经历和必经的过程,然而有大多数的女性产后会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据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有50%~80%的产妇产后会经历短暂轻微的忧郁“babyblues”,表现为哭泣、情绪波动、焦虑、悲伤、失眠、注意力难于集中、易激惹等;另有约0.1%~0.2%的产妇会发展成为严重的产后精神病,出现幻觉、妄想,严重者有自杀企图,甚至会伤害新生儿,产后抑郁不仅损害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也给婴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育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因此,产后抑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对婴儿也有影响,而且影响着婚姻、家庭和社会。通过分析产后抑郁各种因素,提示对产妇及家庭成员做好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为产后抑郁的护理提供了心理治疗依据。

  • 标签: 产妇 产后抑郁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慢性精神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老年抑郁,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予老年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状,提升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目前有关老年抑郁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报告均较多,现综述老年抑郁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抑郁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以往接收过抑郁患者进行国际神经精神访谈,根据自杀模块判定是否有自杀未遂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方式回归,分析抑郁患者在年龄、种族、性别等抑郁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典型症状判断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结果接收100抑郁患者中有18例患者有自杀未遂,82名患者无自杀未遂,而自杀未遂与无自杀未遂年龄比32.7±6.5和31.5±1.3,自杀未遂抑郁发病次数与无自杀未遂抑郁发病次数2比2,住院次数1比0,患者出现其他症状23.5%比14%,使用抗抑郁药物84%比72%,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住院次数多、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抑郁状发作频繁都是导致抑郁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抑郁症 焦虑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临床上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在25%~80%之间[1]。中风后抑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已成目前中风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个热点。而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就中风后抑郁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抑郁症 中医药疗法 综述[文献类型]
  • 简介:摘要音乐治疗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是一种借音乐陶冶性情、舒解情绪或借音乐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试图通过音乐治疗对一例有抑郁状的中职生进行研究,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 标签: 音乐治疗 中职生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抑郁患者主要是一类以意志行为减退、思维迟缓、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情绪烦躁、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悲观等。迄今为止,关于抑郁依然无特效治疗手段,临床研究发现,对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具有改善其焦虑、抑郁的效果。本文笔者取本科室接收的患抑郁的40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服务,可见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效果如下。

  • 标签: 抑郁症 研究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