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卒中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手段缺乏突破,造成大量病人留有神经功能缺损,1所以卒中后期的康复十分重要。包括物理训练和心理治疗,良好的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认识疾病的正确态度,树立信心配合治疗,2而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则加重了患者原有的认知功能损害,影响肢体功能康复,3所以针对性的治疗更为重要。目前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其他,如音乐治疗、漂浮治疗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早期药物治疗十分必要,4应足量足疗程,但应尽量减少不合理用药。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目前存在较大争议。5其他疗法也只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作用,但针对性及疗效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抗抑郁药物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产后抑郁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社区2016年3月—2017年2月管理的产妇124名,对其产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调查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将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50名产妇伴有较为明显的产后抑郁,占40.3%;74例产妇未伴有产后抑郁,占59.7%。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妇文化程度、是否初次分娩、社会支持情况。通过干预后,两组抑郁程度干预组抑郁减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产妇抑郁情绪,使产妇无压力的度过分娩期和产褥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抑郁 原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192例产后抑郁产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抑郁缓解率,两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改善产妇产后抑郁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减轻产妇抑郁情绪,该种护理模式临床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改善 产妇产后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应用PEG-IFN期间症状困扰、生活受干扰程度及焦虑、抑郁程度,并分析症状困扰、生活受干扰程度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以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我院应用PEG-IFN治疗的84例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DAnderson症状调查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调查该群患者应用PEG-IFN期间的症状困扰和焦虑、抑郁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症状困扰及生活受干扰评分为2.27和2.67,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症状困扰和生活受干扰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症状困扰在应用PEG-IFN的慢乙肝患者中较为普遍,且症状困扰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症状困扰,同时应关注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指导合理的宣泄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乙肝 抗病毒 症状困扰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中风后抑郁是中风病后常见的并发,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病痛。中医在治疗该病上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当前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中风病 抑郁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指的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脊髓结构、功能性损伤,导致损伤水平之下的脊髓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等。多数脊髓损伤为突发性事件,在严重损伤患者身体的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心理问题,以抑郁、焦虑等为主要表现,使得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脊髓康复。针对性进行焦虑抑郁的护理是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医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脊髓损伤 焦虑 抑郁 护理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01±1.02)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4.23±0.54)分;对照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0.86±2.47)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7.64±1.21)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评分(68.53±6.45)分,心理领域评分(70.83±7.25)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55.87±5.68)分,环境领域评分(61.59±6.21)分;对照组干预后生理领域评分(61.32±4.28)分,心理领域评分(62.38±5.01)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51.01±3.46)分,环境领域评分(54.86±4.58)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产后抑郁患者中可以减轻抑郁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脑卒中后出现抑郁与焦虑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抑郁与焦虑症状的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病情比护理前有了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抑郁与焦虑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明显好转,治疗效果能得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也会明显提高,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卒中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之间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汉密尔顿意义程度测评,从而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抑郁障碍患者中,发生躯体症状的患者为97(80.83%)例,躯体症状以发生头晕的患者为最多,数量为24(20.00%)例;发生轻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最多,数量为56(46.66%)例,发生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最少,数量为21(17.50%)例。结论抑郁障碍具有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发生躯体症状为主,其中头晕的发生率最高,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并且多数患者为轻度抑郁障碍,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较少,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分为心理辅导、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治疗三个方面。

  • 标签: 神经内科 抑郁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我院1例血小板增多继发红斑肢痛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诊疾病,并给予其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通过我院相关项目检查,确诊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继发红斑肢痛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给予EM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加巴喷丁、舍曲林及肌注B族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疗效确切。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红斑性支痛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焦虑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SAS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缓解焦虑临床疗效好,患者的满意度也高,值得临床上大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心理的情况,并且观察患者具体心理状况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且总结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心理的相关原因,总结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之前的焦虑以及抑郁心理评分均要高于常模值,且患者手术之后的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明显低于手术之前,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心理与多方面原因相关。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而言,患者术前出现焦虑以及抑郁心理较为正常,但在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缓解,医护人员需对此现象进行重点关注,并给予科学干预。

  • 标签: 妇产科 抑郁心理 焦虑心理 手术 分析 调查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在产后的妇女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理疾病,对产妇、婴儿、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如今,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11%-15%且呈上升的趋势。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显示对产后的妇女进行优质的护理精心的照顾,再对其在产前和产后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可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和缩短其患病期。

  • 标签: 优质护理 健康教育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照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不孕不育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观察组45例不孕不育患者则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组不孕不育患者在HAMD评分、精神性抑郁评分、躯体性抑郁评分上的差异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孕不育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精神性抑郁和躯体性抑郁评分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其抑郁状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孕不育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应用精神科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看我院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记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精神科出院病历4234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后(包括60岁)首发,诊断躁狂抑郁发作住院患者病历34本为样本病历(8.03‰)。对每本病历的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男27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临床分型躁狂发作16例,抑郁发作14例,躁狂抑郁发作4例。治疗过程药物治疗28例,无抽搐电休克(ECT)治疗6例。转归治愈23例,显进4例,好转3例,无改善4例。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舍曲林。抗躁狂药碳酸锂缓释片,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其它;氯硝西泮、佳乐定。合并用药29例(85.2%),单一用药5例(14.8%)。结论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首次住院躁狂抑郁发作精神病人当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29例)占85.2%),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药物治疗,应以低剂量为主。

  • 标签: 60岁首发 躁狂抑郁发作发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1d、3d、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焦虑情况(SAS评分)。结果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3天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比术后1天显著降低,且观察组3天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实施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糖尿病 生活质量 抑郁焦虑
  • 简介:目的调查9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抑郁严重程度的评定。结果58例抑郁指数评分大于0.5;有59%的HD患者存在抑郁状态。结论ESRD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后仍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通过透析治疗躯体方面的疾病,还要兼顾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肾疾病/治疗/并发症肾透析 抑郁症/病因学/护理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我院从2015年4月到2016年9月选取了110脑梗死患者,经鉴定共有90例患者脑梗死后出现抑郁情绪。以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医院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除了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方法外,还给予了研究组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用HAMD进行评分发现,两组患者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用HAMD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得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低,两组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程度,效果比较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梗死 抑郁患者 情绪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016年7月-2017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取舍林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有更好的治疗作用,不仅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有利于卒中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舍曲林 脑卒中后抑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并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并发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集束化护理组患儿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血幼儿病情危重,并发较多,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发生率,改善患儿健康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脓毒血症 集束化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