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节优化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观察,共67例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抑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34例,对比组患者33例。研究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SDS评分、生活质量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 意义分析
  • 作者: 胡小丽杨胜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的7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分别为认知心理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经护理后,比对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经过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其观察组HAMD评分以及NOSI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相关指标数据经过对比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应采用认知心理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调查。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知信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调查。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知信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调查。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知信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对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我院选取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在本院治疗的 62 例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31 例与参照组 31 例 , 其中 参 照组患者 采用 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再合并心理护理干预 , 观察比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 患者的治疗依从 率结果为( 96.77 ) % ,参照 组患者的治疗依从 率结果为( 70.96 ) % ,参照 组患的治者疗依从性明显 低 于 实验 组,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具有 临床 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对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缓解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 此 护理 方式 具有 临床应用和 广泛 推广 的价值 。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思维导图在老年抑郁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6例老年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宣教,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比较,出院前对患者抑郁知识知晓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知识知晓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52.83%(P〈0.05);干预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12.43±3.51)分、对照组(16.89±2.60)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观察组(11.47±2.00)分、对照组(13.60±1.8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抑郁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抑郁症 健康教育 思维导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希望理论在抑郁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120例抑郁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 n=60),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希望理论,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情绪及 Herth 希望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希望理论在抑郁患者临床康复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希望指数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希望理论 抑郁症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患者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其防御方式,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8例抑郁患者(观察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ES总分及LES频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退避及自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幻想及合理化评分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间型及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他们面对压力情景时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和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抑郁症 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防御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抑郁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70例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舒适护理干预,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分数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分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舒适护理干预 症状自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儿童抑郁患者家庭关系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180例儿童抑郁患者家属。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80例患者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的方法,观察组在实行电话随访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时长为一年。干预前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恐惧和躯体化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50例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25),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综合性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患者展开综合性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病情,预防自杀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自杀倾向 青少年 抑郁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治疗的青少年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功能失调,积极思维培养方法,改善焦虑方法,抑郁复发前兆以及健康认知以及情绪控制等健康教育知晓率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心理护理 青少年抑郁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节优化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观察,共67例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抑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34例,对比组患者33例。研究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进行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SDS评分、生活质量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 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用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的抑郁病患14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生活质量,研究组干预后(7.94±1.02)分,比对照组(5.03±0.97)分高,P<0.05。针对SDS评分,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初产妇60例作为护理对象,分成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每组的例数是30例。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产妇护理满意率。结果:在护理前,两组产妇的抑郁情绪评分相似,经过对比后,产妇的抑郁情绪明显下降,P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抑郁症 预见性护理干预 效果